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1979年7月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查询,高钧在黑龙江桃山林场放蜂时接到了妻子从常州寄来的家信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查询,信中写道:“广播里说,国家允许做个体户了。”当时的情景至今刻在他的脑海中:原始森林里椴树开花香气浓郁,蜂鸣鸟啼混响成自然之声,草地上蘑菇成片软得像地毯,但在刹那间,这一切都隐退了,一扇看不见的门仿佛在他眼前打开。
常州市发放的首张个体营业执照“高钧记五金加工作坊”。(常州市档案局供图)
他立即马不停蹄赶回常州,并在那年9月注册了江苏第一家个体工商户“高钧记五金加工作坊”。如今,作坊的营业执照作为江苏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被陈列在“百年征程 初心永恒——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的展厅内。
这张营业执照是如何登记的?此后高钧走上了怎样的人生之路?26日下午,记者来到常州高氏企业,见到了77岁的他。40多年过去了,当年营业执照上那个英俊帅气的年轻人已经变成一个慈眉善目的老人,头发几乎全白,眉毛却依旧漆黑。老人很豁达,他笑呵呵地跟我谈起当年的惨痛经历:“我接到信为什么那么激动呢?因为我以前是常州纺织机械厂的四级钳工,‘文革’期间因为帮外地的社队企业开车床、做模具,一年挣了2000块钱,结果被人举报后定了个‘投机倒把’罪,判了5年刑,减刑释放之后才学着养蜜蜂。”
国家政策放开了,人们可以光明正大地勤劳致富,从此中国有了“个体户”这个名词,据统计那一年全国经批准开业的个体工商户约10万户。说起领营业执照,高钧回忆道,当时他提交申请时起名称是“天宁区五金修配门市部”,后来市工商局干部找到他说:“不能叫门市部,容易和国有、集体企业混淆,古代有作坊,人家一看就知道你是个体户。既然是个体户,名称也不合适用天宁区打头,就以你的名字命名,叫高钧记。可惜第二年年检换证时,第一张登记证没留下来,现在能找到的最早一张营业执照就是这张1980年的。”
用铺板打成工作台,花58元买了台虎钳,员工就是高钧夫妻俩,业务是做五金模具,做回高钧的老本行,“高钧记”就这样开张了,虽然简陋,但生意好得出奇。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发家致富奔小康的人,很多是从摆摊开店、提篮小卖起步的。改革解放生产力并不是一句空话,被压抑许久的市场经济给点阳光就灿烂,高钧对此有深刻的体会,开张一年他就成了“万元户”,要知道当时常州人的工资普遍只有四五十元,年收入不过五六百元。
然而打破旧体制、破除旧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改革开放初期个体经济面临的环境可谓“乍暖还寒”。高钧清楚地记得,自己的作坊旁边就一个集体性质的塑料厂,厂领导宣布了一个纪律,不许员工到他的作坊串门,理由是集体工厂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个体户走资本主义道路。
1983年,高钧的作坊差点被取缔。那一年,湖北荆门一家企业找上门,让他加工落地收音机面板的模具,这笔订单他一共挣了5500元,当时是一笔巨款,他决定拿2000元到工商银行买国库券。不料银行认为,动用企业账户以个人名义买国库券,这是不是在侵吞企业资产?于是把他举报到工商局,高钧记的账号随即被冻结。调查下来,钱没问题,问题出在雇佣人数上。按照马克思在《资本论》里的计算,在19世纪雇工8人以下的是小业主,超过8人则“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就是剥削,因此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有一条“七上八下”的政策,个体户雇人不能超过8个人,而当时高钧记的学徒和雇工一共有11个人。
虽然已经退居二线,但高钧仍然每天到工厂上班、巡视
这在今天看来完全不是问题,企业雇工越多,越能带动就业,是为社会作贡献。但在当时,姓社姓资的问题就这样猝不及防地摆在所有人的面前。最初的处罚决定是罚款2000元,高钧认罚,但是工商干部轻拍着企业档案对他说:“处罚决定放进来,这个黑锅你就背上了。”于是高钧申诉到了北京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第二年2月,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局长会议在广州召开,会上提到“江苏有个开模具的”怎么办。高钧说:“开完会,光明日报记者方黎晨就来到常州采访这件事,那时我才知道,常州当地给出的处罚意见是取缔,而广州会议上的结论是保留。”
随后,常州市工商局长许国荣有一天傍晚登门拜访,告诉高钧不要解散自己带的徒弟和雇工,自己第二天去南京开会,将有最终结论。第二天南京打来电话,高钧的企业没问题了,可以继续经营,紧接着已经被罚没进国库的2000元也退还给了他。
当时,全国的“高钧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的困境也是国家发展遇到的难题,然而改革开放的航船一旦启航就再也不会掉头,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改革就这样“摸着石头过河”,禁区则一个个被消除。
就在那一年,打消了顾虑的高钧决定扩大生产,采购一批中型注塑机,之前举报过他的常州市工商银行,给他发放了当时堪称天价的10万元贷款,开了常州市银行向个体经营户放贷的先河。正是这笔贷款使“高钧记”的发展跨了一大步,年利润从10万元增加到1985年的48万元,那一年他花5万元买了一辆上海牌小汽车,成为常州第一个拥有私家车的人;
同样在1985年,他向常州市体制改革委员会申请,把“高钧记五金加工修配作坊”更名为“天宁工程塑料模具厂”,个人办厂再没有名不正言不顺的问题。他记得很清楚时间是4月底,体改委的工作人员打电话到市工商局说:“你们先帮他登记,批文五一后我们送来。”那是一个破旧立新、打破条条框框的时代,人们热切地拥抱新鲜事物,认准了甚至会灵活变通办事流程。
接下来的事,就是一个人踩着时代的节拍往前走:
1986年高钧南下深圳,在宝安创办深宝高达工程塑胶模具厂,开始借香港承接海外业务;
1988年国务院颁布《私营企业暂行条例》,高钧成立了江苏第一家私营企业常州高达实业有限公司;
同年10月,他申请成立常州裕达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这是江苏第一家以私营企业为母体的中外合资企业……
他对记者说:“那个时代的故事,我都经历过。”从1985年开始,他当过20年的区、市政协委员,当过15年市工商联副会长,1998年企业更名为常州市高氏企业有限公司,经营至今。在高氏企业的样品间,密密麻麻摆着200多只高尔夫球杆包,高钧告诉记者,自己商海沉浮40年,成功过也失误过,有过高光时刻也有至暗时刻,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转型,五金模具行业已经在常州淘汰,高钧后来做过房地产,也做过投资,从1992年起专心经营滑雪产品和高尔夫用具两个系列。他拍着高尔夫球杆包说:“这里是30年来所有的产品样品,都是出口货。公司目前只保留了高尔夫系列产品,一年营业额大约3500万元人民币。从两手空空到如今有地皮、有产业、有股份,我得感谢时代给了我机会,沾了中国高速发展的高。”
高钧向记者介绍公司的高尔夫系列产品
如果说“高钧记”是40多年前常州市场经济的一纸破冰,那么自此之后,常州经济就如同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终成大观。上世纪80年代,面积占江苏4%的常州曾经创造了全省一半的生产总值,每年上交的财政收入接近广东全省,被视为奇迹。如今,常州正在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打造长三角中轴枢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型碳材料产业入围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国工业大奖、工业强基工程项目、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均列全国地级市第一……当年高钧小心地揣着营业执照回家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常州市、江苏省会站到世界制造业的顶峰,而他经历的40年的沧桑巨变,正是一则生动的“中国故事”。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涂珂 王宏伟
摄影 史康
编辑: 姚依依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