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篇开始龙潭溪在哪,我们要走进奉化的人文历史龙潭溪在哪,发现曾经遗忘的记忆。这里是励志将家乡文化进行推广的小稀龙潭溪在哪,喜欢的朋友可以点赞支持哦~
1.(唐)陆明允
陆明允龙潭溪在哪,字信夫,吴郡人。宣公贵之从子。元和三年以集贤校理出为奉化县令。悃愊无华,视民如子,是岁大旱,邻境人相食。为□食以给道路之饥者,全活数万人,治行为天下第一。复于龙潭溪叠石障水,凿渠引流,下通广平湖达于江,溉田甚广。后名其堰曰"资国渠",曰"新河",至今赖之。在邑五年卒,民立祠祀之,宋淳祐时,赐额为“灵祐庙”,官岁致祭。—《奉化县志(光绪)》
⚪“新河”
虽然这县志是在光绪年间修撰,但是这“新河”在清朝的确已使用不多,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二《浙江》四载∶“市河,县东南五里。亦曰新河,又名新渠。唐陆明允导大溪水由资国堰注市桥河,东折而北出,绕流六十里,至县北三十六里东耆堰,接奉化江,灌田至数十万,又通舟楫,以便商旅,后渐废。”
不过我大致找到了新河的位置,光绪《奉化县志》卷六《水利》∶"市河,县东南五里,即新河,又名新渠。唐县令陆明允导大溪水,由资国堰注市桥河,循三山为广平湖,下为斗门,通郑家淫 ,至沈家庄入县溪。"这大溪水应该是来自奉化山区,自大头山附近过资国堰,至今奉化县江。那么这资国堰现改名为龙潭堰,位于龙潭村附近,正是由此找到了原新河的位置。
县江龙潭段
此地主要为防洪,并在附近修建湿地公园,为市民提供新的休闲场所。
⚪“灵祐庙”
而这“灵祐庙”究竟在哪?
雍正《宁波府志》卷十《坛庙·奉化》∶“灵祐庙,县东北五里,岳林寺右,祀唐元和间令陆明允。”
但是我在岳林寺附近并未看到所谓的灵祐庙,究竟在何处,而岳林寺原址似乎离灵祐庙也不近,“南朝梁大同二年 (536) 建,在今浙江奉化市东北三里。清康熙十三年 (1674) 重建。”所以灵祐庙的具体位置还需要存疑,待日后去实地探寻。
2.(唐)赵察
赵察,大梁人,元和十二年为县令。凿县北河,邑人德之,因名赵河。十四年开白杜河,凡溉民田一千二百余顷。民为立祠祀之。——《奉化县志》
⚪“赵河”
宝庆《四明志》卷十四《奉化县志》一《叙县·叙水》∶"赵河,县北二十五里,唐元和十二年,县令赵察开,溉长寿民田凡八百余顷。邑人德之,因以名河。"
至今,古时的长寿村与如今的南岙长寿村是否一致?如今还需要仔细琢磨。
⚪“白杜河”
宝庆《四明志》卷十四《奉化县志》一《叙县·叙水》∶"白杜河,县东三十里,唐元和十四年县令赵察开,溉金溪民田凡四百余顷。"
这白杜村如今还是在的,而且其地位还非常特殊。2015年12月至2018年2月,根据国家文物局立项之“宁波地区古代城址考古工作计划”,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奉化区文物保护管理所等对奉化西坞白杜城山一带展开了跨越4个年头、持续2年多的考古调查研究,不仅正式确认了古鄞县县治即鄞县故城的具体位置和兴废年代,也基本探明了城址的分布范围和大体布局,考古工作取得了重要收获。
今宁波市奉化区西坞街道白杜行政村山厂自然村城山东南为秦汉时期至隋代初年的古鄞县治即鄞县故城之所在。
所以在很多县志当中(包括《奉化县志》),我们会发现会将唐之前的鄞县令放在当中,盖是因为治所的变化导致。
这一讲先讲述的是唐朝时期的奉化县令,之前的鄞县令因治所问题先不进行讨论,下一期我们讲述关于宋朝的内容。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