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3月份即将结束,2021年已经过去四分之一,这意味着22考研人的准备时间已经了四分之一。总的来看,一年12个月,留给每一届考研大军的时间都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如何更加快速进入复习状态,提升自身复习效率就是决定考研成败的关键因素了。
今天,小任老师就如何迅速打起精神进入复习状态提出5个比较实用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当前,社会竞争压力提升,学历成为当代很多大学生就业的筹码2021年12月考研属于哪一届;尤其是考研,近五年报考人数大幅度提升,21考研人数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77万人,可想而知淘汰率也逐年增加2021年12月考研属于哪一届;据不完全信息统计,21考研报考人中,有超过30%的二战人群,这其中还不算工作几年后再次决定考研的人。“考研热潮”已经变成了“考研难潮”,甚至在网上还有人把目前考研分为了六个难度。
青铜难度:本地区、本院校、本专业
白银难度:本地区、本专业、跨学校
黄金难度:本专业、跨地区、跨学校
铂金难度:本地区、本学校、跨专业
钻石难度:本地区、跨专业、跨学校
王者难度:跨地区、跨专业、跨学校
虽然这些排名并没有官方根据,但却是历年考研人的“心血”经验, 列出来也是希望能够帮助后来人在决定考研时能够更好、更准确地根据自己状况进行备考。接下来,小任老师想跟大家聊一聊,考研难不难?从多个方面为大家解读如何理解考研难度。
考研到底难不难?
小任老师在后台经常会接到同学们的问题,其中有一种问题是最让人头疼的,那就是“考研难不难?”、“我想报考XX大学的XX专业,难不难?”每每遇到这种问题,小任老师都想顺着网线到另一头对这些同学说:当然难啊,这是考研不是“小升初”啊,肯定难啊2021年12月考研属于哪一届!但转头又一想,如果通过一些择校技巧与复习手段,考研好像也不是很难,所以今天小任老师就告诉一条判断考研或者考某专业难不难的黄金公式:
考研难度=院校难度+备考难度
先说院校难度,这是一条决定了你考研难度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例如同样是工商管理考研,北京大学与普通的二本那个难度大就不必多说了吧。因为院校的层次决定了其招生人数、报考人数以及录取分数线,这些都决定你是否能被录取的最低要求。
再说一下备考难度,这里面包含的内容就比较多了,如你自身的学习能力啊、是否存在偏科情况啊以及是否存在跨考问题啊等等,而这些则决定了你考研的天花板。
接下来小任老师将详细为大家分析一下如何确定自己考研中“院校难度”与“备考难度”的实际情况。
如何确定院校难度1.了解招生人数
确定院校难度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该院校的招生人数,一般来说研究生院校的招生人数在招生简章上都可以找到,同学们要多多留意自己目标院校这方面的信息,尤其是实际招生人数。小任老师给出的建议是:到目标院校研究生官网上看一下拟录取名单,然后数一下实际录取多少人;实际录取名额越多,那么考上的几率就越大,复试难度就会较小。
2.了解报考人数
如果说“了解招生人数”是看校方“脸色”的话,那了解报考人数则是了解考生“脸色”了。一个研究生院校的报考热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你未来考研录取的竞争力。很多时候,部分研究生院校上可以查到一些这方面信息,如果没有的话,就需要同学们上贴吧或者论坛去询问一下考上的学长学姐了。但有一点大家要明白,名校报考人数肯定多,高风险有高回报,如果决定选择名牌院校,那么就要为后续难度付出一定代价,记住,考研绝不是一句口号2021年12月考研属于哪一届!
3.了解复试分数线
有过考研经验的同学应该都知道,院校的复试线才是其录取难度的最直接标准;换句话说,一个研究生院校的复试线越高,那么考研难度越大。这里小任老师需要提醒一句,在查看院校复试分数线时,同学们一定要区分清楚校线与院线,因为很多时候目标院校给出的复试线只是一个最低标准,具体专业学院的复试线往往要高于这个最低标准。
如何判断备考难度?1.了解自身基础
首先小任老师需要说明一点: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穷的,在考研道路上,选择名校不等于不自量力,有勇气的人是值得尊重的。然而又有一句俗语希望大家知道,那就是“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并不代表不让大家设立远大的目标,而是要根据自己的真实能力做出合理的选择。
如一些一战的同学底子比较薄弱,光是基础夯实就占用了你将近一半的时间;再例如一些在职人员,其考研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学历,平常下班之后的学习时间非常有限,如果选择清华、北大这样院校那难度也是可想而知。
所以在考研前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了解自身基础,最好将目标定为自己努努力能够达到的。
二、了解偏科程度
在确定了自己基础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明确自己是否存在偏科,这一问题通常会发生在英语或数学这两个科目上,如果在这两科上存在很大的困难,那么在后续复习过程中就要多放些精力在上面,或者进行跨专业考研,避开该科目(跨专业也很难,接下来会详细讲到)。
三、确定是否要跨专业
在第二条中提到,如果个别科目觉得过于困难或者不想再在本专业发展,那么跨专业将是一个好选择。然而,好选择≠容易,跨专业本身在考研中就是一个高难度操作,它意味着考研人需要后续面临专业课学习、院校态度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在做出这个决定时同学们一定想清楚。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