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在哪里(华池在哪)

“塞下秋来风景异华池在哪里,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首脍炙人口的边塞词《渔家傲·秋思》,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它打破了宋初词专写儿女柔情的界限,风格明健豪放。变低沉婉转之调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而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写出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的范文正公,范仲淹。

华池在哪里(华池在哪)

范仲淹画像

范仲淹不仅仅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思想家,更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庆历元年(1041年),范仲淹被贬,任职庆州(今甘肃庆阳),当时边疆战事不断,西夏党项族元昊,虎视眈眈,不断南下侵扰关中。范仲淹时任环庆路军事统帅,为了抵御西夏的侵扰修筑了有名的大顺城,而此词就是在大顺城所填。大顺城近千年后依然可见其踪迹,伴着这首气势雄浑的词句,勾勒出了往昔峥嵘岁月里,词人的豪情壮志与家国情怀。读罢,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大顺城

从华池县城(古柔远寨)出发,沿着柔东公路向东行进,翻越老爷岭,进入山庄地界,隔山望去,一座古城池遗址清晰可见。这便是赫赫有名的大顺城。

华池在哪里(华池在哪)华池在哪里(华池在哪)

北宋时期,华池地处于西夏边缘地带,这里常年战事不断,西夏不断南下侵扰北宋,两地人民,苦战事久矣。庆历元年(1041年),五月,范仲淹改知庆州(今甘肃庆阳),兼环庆路都部署司事。范仲淹到达西北前线后,通过实地调查,依据国力和兵力现状,很快提出了“积极防御”的方针华池在哪里:反对深入西夏境内发动大规模的攻击战,主张训练边塞军队,巩固边防,打一场持久的防御战。修城筑寨即是践行积极防御战略的措施之一。而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大顺城。

史料记载,大顺城旁有水寨。据文史专家考证,今古城隔河对面山名庙洼山,有长400米的固山体滑坡,断层距离山顶70多米,塌方邻河岸处有一道长260米的人工修筑的墙体,顶宽2米,残高6米。墙基距离滑坡断面形成外高内底平坦台阶,宽处150米,窄处60米,地面有大量宋代残瓦。墙体南面延伸至河边,与古城南面庙沟南侧延伸至河边山体隔河相望,为一处利用山体滑坡修筑的土坝遗迹,蓄水可长达数里,最宽处可达200多米,北连铁匠沟,南接庙沟,使古城北、东、南三面处于水面包围之中,易守难攻。大顺城全城地跨两山,周长3500余米,城墙残高4-5米,中间被一条小沟分为南、北2城。北城依山势而建,很不规则,占地约20万平方米。南城呈长方形,又分为内、外城,占地30万平方米。

华池在哪里(华池在哪)华池在哪里(华池在哪)华池在哪里(华池在哪)

北宋仁宗时期著名文臣曾公亮编撰的大型官方兵书《武经总要》对大顺城记述较为详细:“大顺城,新城,北据两川之口,东自乌川路至故凤川城,西自后桥堡川路至十二盘堡,北自椵木岭,与夏国以古道分界。东至花(华)池县界,西至柔远寨界。其椵木岭即突厥川也,东至乌川,西至十二盘堡,南至州,北至蕃界十五里”。“北自椵木岭,与夏国以古道分界”,古道即为秦直道,大顺城出城西门2公里即为古秦直道。南从今合水县入华池县境后沿子午岭主峰北上经老爷岭、紫坊畔等地直至今乔川北部出境。大顺城(马铺寨)在未建城前尚属西夏之地,范仲淹派兵“先据其地”,建城后,边界推移“北至蕃界十五里”。

大顺城(马铺寨)因地理之便有报警通讯的作用,范仲淹在此修建城堡,彻底掐断了西夏南下关中的交通线。大顺城自建成,在北宋至大金国近二百年的对夏斗争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关于修筑大顺城的经过

范仲淹于庆历元年(1041年)五月知庆州兼环庆路都部署司事。上任后,经过对当时宋、夏军事形势的深入调查分析,提出了大兴城寨,积极防御的对夏策略,并于第二年三月初向朝廷奏请修建大顺城,得到批准后,当月就率军在马铺寨突击10天完成筑成任务。

《续资治通鉴》较详细记载了筑成经过:“庆之西北马铺寨,当后桥川口,深在贼腹中,范仲淹欲城之,度贼必争,密遣子纯佑与蕃将赵明先据其地,引兵随其后。诸将初不知所向,行至柔远,始号令之,版筑皆具,旬日城成,是岁三月也,寻赐名大顺”。

1042年三月的一天,范仲淹秘密派遣其子范纯祐和蕃将赵明,率军占领马铺寨,运去了筑城工具和材料,自己则亲住柔远寨策应。而西夏人也认识到马铺寨的重要性,派人日夜防范。两军对敌,在西夏的眼皮子底下修筑城堡,其难度超乎今人的想象。

范仲淹为此做了精心的准备,他先派一支先遣队悄悄抵达山顶,然后亲率将士抵达,按照军城的规范要求,指挥数千将士填沟削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利用短短10天时间,一座周长3500米,高5至6米,顶宽1.5至2米,用黄土夯筑的土城拔地而起。全城以中间一道山渠分为南北二城。南城呈长方形,中间一道城墙将其又分为东西两城,共有东、西、南、中四道门,中间城门有吊桥相通华池在哪里;东城建有军营、仓房、草料场;西城南郊瓮城和廨署,其余分擘为街巷。北城依山而建,为不规则形,只有女墙,为南城防御性外城。同时又在城下川道,利用对面山体自然滑坡,筑起一道土坝,设置水寨,使全城东南北三面环水,控扼要塞,有“百万雄师,莫可以前”之势。

华池在哪里(华池在哪)

城池筑成之后,与白豹、金汤等城堡遥相呼应,对西夏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西夏发现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出现了一座宋城,非常惊慌,元昊亲率三万骑兵来夺城。范仲淹沉着指挥,与敌军拼杀,西夏军无法突破宋军防线。正在血战中,西夏军队突然撤退,伪装逃跑。范仲淹对这些伎俩早有防备,告诫将士“战而贼走,追勿过河”。夏军之计被识破以后,就仓皇撤退了。

西夏士卒中开始流传,“小范老子胸中有数万甲兵,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华池在哪里!”宋夏战事从此进入对峙状态。消息传到东京,宋仁宗看了城堡的图纸后大为惊叹,赐名大顺。之后,范仲淹又招募当地百姓轮流守卫大顺城,平日,在家耕种土地,农闲训练;战时,官家提供兵甲器具,参与作战,大顺城因此成为阻击西夏南下交通要冲上一个可攻可守的坚强堡垒。

大顺城与二将城

华池山庄乡雷圪崂村芋台村小组境内有一处古城,今称二将城。此城地跨两山,由两座土城组成。城周3500余米,残高4至5米。北城依地形而建,很不规则,占地300多亩,南城为长方形,占地450多亩。经现代一些专家学者多次考证,确认为北宋时期的古城遗址。二将城名称的来历,现代多数资料的说法是为纪念北宋抗击西夏功绩卓著的两位名将范仲淹、韩琦而得名。

华池在哪里(华池在哪)

二将城遗址

那么二将城究竟是不是北宋时期范仲淹所筑的大顺城华池在哪里

1、二将城的来历与史实不符合

《华池县志》记载:“第二将城,又名第二将营,宋范仲淹筑”。新编《庆阳地区志.文物志》记为:“二将城,北宋范仲淹、韩琦筑”。这两处记载均与史实不符。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料,二将城为范仲淹所筑符合事实,但并非与韩琦共同筑造,北宋时也不叫二将城。范仲淹、韩琦在宋仁宗庆历初同任陕西安抚副使,范兼任环庆路经略使、知庆州。范在庆州任职一年半多,在华池境内修筑城寨,史籍有明确记载的只有大顺城、凤川寨。韩琦兼任秦凤路经略使、知秦州(今天水),足迹可能从未到过华池,故不存在范、韩在二将城筑成的事实。

2、二将城与大顺城均为水寨

华池县委党校退休职工魏玉宝说:“二十世纪60年代,二将城一带到处都是水。从山庄到县城,冬天可以从冰面上过,春夏秋三季都要从山上绕过去,后来气候干旱了,这里才变成了农田。”

《宋史.高敏传》:“羌围大顺城……,总管杨遂驻兵大义,以敏为先锋将。夏人攻夺大顺水寨,敏出通路,自寅及午,且战且前,多所斩获”。这些记载说明,大顺城旁筑有水寨。

二将城正好位居二将川与铁匠沟交汇处的西山,其北城城墙从沟底坡下直筑山顶。今古城隔河对面东山名庙洼山,有长400多米的古山体滑坡,断层距山顶70多米,塌方临河岸处有一道长260多米人工修筑的墙体,顶宽2米,残高6米,墙基距滑坡断面形成外高内地平坦台阶,宽处150米,窄处60多米,地面有大量宋代残瓦。墙体南面延至河边,与古城南面庙沟南侧延伸至河边山体隔河相望,宽不足50米。从现场考察分析,为当时利用山体滑坡修筑的土坝遗迹。从这里拦蓄,蓄水面可长达数里,最宽处有200多米,北连铁匠沟,南接庙沟,使二将城北、东、南三面处于水面包围之中,易守难攻,将其推为一处水寨遗址是可信的。

3、二将城符合大顺城驻扎兵马多的条件

大顺城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从建成至北宋末,一直驻扎着大量正规军和地方部队放手。大顺城在不同时期驻守的兵马都在五千至一万人左右。这样多的人马,既要有宽阔的驻扎之地,又要有足够的粮草和方便的运输条件,更需要充足的水源保证。二将城北、南两城占地750多亩,面积宽广。南城被从中一分为二,分析当时正规军与地方蕃兵分屯之需所筑。城西有一条古道与秦直道相接,沿秦直道西至柔远寨,南经城壕川至庆州,东沿二将川至华池县城(今东华池)或凤川寨都距离不远,交通方便,利于粮草运输。城临二将川河,水源丰富,这些都具备屯驻大队兵马的条件。

4、出土文物有力佐证了二将城就是大顺城

1991年华池县文化馆干部黄克义曾在二将城南城拾得一件上有“大顺城官”四字的残板瓦。从1991年以来,从二将城挖掘,拾到上面有“大顺城官”“大顺城”等字样的残瓦已有10多块,且字体、形制不一。今天居住在城东山脚下的农民魏志辉,承包者南城内已被开垦的耕地,在长期耕作中,也挖出过不少有价值的文物。据魏志辉讲,他曾多次在城内捡拾到上面有“大顺城”字样的条砖和残瓦,可惜全被遗弃。二将城出土的文物有力地证明了二将城就是北宋大顺城的所在地。

大顺城的历史意义

范仲淹奉调西北前线,担任边防主帅。针对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山谷交错、地势险要的特点,提出“积极防御”的守边方略,构筑城寨、修葺城池、建烽火墩,形成以大顺城 为中心、堡寨呼应的坚固战略体系。对沿边少数民族,诚心团结,慷慨优惠,严立赏罚公约,使其安心归宋。 同时,范仲淹精选将帅、大力提拔军队将领,使西北军中涌现出狄青、种世衡等名将,又训练出一批强悍敢战的士兵,直到北宋末年,这支军队仍是宋朝的一支劲旅。

范仲淹利用筑城修寨进行积极防御的思想,使西北军事防务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边境局势大为改观。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最终缔署合约,西北边疆得以重现和平。

如今走在大顺城的遗迹中,伴随着瑟瑟秋风,看着断壁残垣,内心不禁感慨万千。遥想范仲淹当年在此城中,面对塞下异于南国的秋景,怀着心系家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抱负,慷慨激昂,五味杂陈地写下: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那个夜晚,那样的心情,究竟是何等的情境,何等的惊涛骇浪,壮阔波澜。

© 版权声明
好牛新坐标 广告
版权声明: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