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天天炫斗深入敌后在哪,重庆天天炫斗深入敌后在哪,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谈判正在进行。
毛泽东和蒋介石,这对“老冤家”终于在重庆正式见面,在不到50天的时间里,两人就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密切会谈,史称重庆谈判。
谈判桌上,唇枪舌剑,寸步不让;欢迎宴上,觥筹交错,暗藏锋芒;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谈判桌和欢迎宴之外,另一个不见硝烟的战线上,毛泽东和蒋介石,共产党和国民党也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交锋。
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和柳亚子诗词相和,将自己的《沁园春·雪》赠予柳亚子。1945年11月14日,《新民报晚刊》刊出《沁园春·雪》,评价“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蒋介石闻之,恼羞成怒,说“毛泽东想称王称霸”,指示国民党组织一批文人,以《沁园春》为词牌作词,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斗法,势必压过毛泽东一头。
一时间,国民党反动文人一拥而上,以《沁园春》和词为名义的词作纷纷登上报纸,对毛泽东《沁园春·雪》进行大规模“围剿”。面对国民党的明枪暗箭,毛泽东岂会畏惧,傲然回应:“国民党骂人之作,鸦鸣蝉噪,可以喷饭”。
《新民报晚刊》为什么刊发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天天炫斗深入敌后在哪?毛泽东诗词为何能引起整个山城轰动天天炫斗深入敌后在哪?蒋介石为何对“区区”一首词勃然大怒,说“毛泽东想称王称霸”?又为什么要兴师动众,加以“围剿”?这次“围剿”最终结局如何?本篇文章带大家一起回顾1945年重庆谈判的历史,揭开蒋介石“围剿”毛泽东的秘密,追忆毛泽东“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伟人风采。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的毛泽东
勇闯龙潭虎穴,毛泽东微微一笑:小心点就是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投降。
从1931年到1945年,中国人民经过十四年的艰苦奋战,终于打败了强大的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有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硬扛,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坚守,更有全国人民上下齐心、精诚一致的团结,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
道不同不相为谋,当打败了共同敌人之后,国共两党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对立。
其实,蒋介石始终没有改变对毛泽东和共产党的敌视,即便在国共合作期间,他也是三心二意,刻意提防,不断在背后搞小动作,甚至明火执仗地捅刀子。
现在,经过抗日战争的洗礼,蒋介石的个人声望在国内国际达到顶点,而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也人气大涨,民心归附,还拥有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这当然是蒋介石不能容许的。
要么,共产党放弃武装,他毛泽东向我蒋介石俯首称臣;要么,国共兵戎相见,我蒋介石将你毛泽东彻底打败,永无东山再起之力。这便是蒋介石“唯二”能接受的结局。
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决不会答应,蒋介石和国民党坚决抗日,共产党可以唯其马首是瞻,但蒋介石想要把中国带向独裁、专制,成为美国的附庸,毛泽东绝不答应天天炫斗深入敌后在哪!
1945年8月,毛泽东与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抵达重庆
蒋介石当然知道,以毛泽东的远见卓识,绝不可能放弃武装,兵戎相见是唯一的选择,但迫于国内呼吁和平的舆论压力,加上尚未做好全面内战的准备,他还是决定演一出戏,邀请毛泽东来重庆谈判,一来做出高调姿态,显示自己追求和平的诚意,抢占舆论优势;二来留出时间准备内战,待谈判破裂后,再找借口向共产党开战。
好一手精明到家的政治算盘!
邀请电抵达延安,中共中央喜忧参半,大多数同志认为,蒋介石的“和平”面具只是伪装,重庆谈判是场鸿门宴,但毛泽东力排众议,从“我们的力量、全国的人心、蒋介石的困难、外国的干预”四个条件进行分析,做出了亲自前往重庆参加谈判的决定。
临行前,有人说蒋介石居心叵测,劝毛泽东不要去,但毛泽东断定此次谈判蒋介石虽会有些刁难,却不敢对自己有任何动作,他哈哈一笑,道:“谢谢好意,我注意一点就是了。”
事实证明,重庆谈判的进程和结果,几乎完全按照毛泽东的预测进行,这便是伟人的过人之处。
1945年重庆谈判时,毛泽东和蒋介石合影
与柳亚子诗词相和,柳亚子惊叹:中国词史第一
1945年8月28日, 毛泽东率团飞抵重庆,震撼全城。
当晚,蒋介石为毛泽东、周恩来一行举办了盛大的欢迎宴会 。席间,国共双方把酒言欢,觥筹交错,毛泽东称蒋介石为“委员长”,蒋介石称毛泽东为“润之”,这对较量了十几年的老对手再次聚首,气氛似乎相当融洽,而实际上,真正的较量从这一刻便开始了。
毛泽东深深知道,重庆谈判不仅是谈判桌上的较量,而是一场全面的斗争。在重庆期间,毛泽东充分发挥自己的渊博知识、文学天赋和沟通本领,和国民党高层、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密切接触,频繁互动,展现了自己非凡的人格魅力,与很多人倾心结交,人们纷纷惊呼:原来毛泽东根本不是国民党报纸宣传的那个“面目可憎的赤匪头子”,而是长袖善舞的政治家!
在毛泽东的交际技巧中,诗词成为他收割“粉丝”的一大利器。
毛泽东抵渝第三天,柳亚子前来拜访。
柳亚子是著名才子,南社创始人,也是国民党“左派”代表,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就和毛泽东相识,被毛泽东的才华见识深深折服,这次故友重逢,两人都格外高兴。
一番促膝畅谈后,柳亚子当即赋诗一首赠与毛泽东:
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
毛泽东与柳亚子合影
柳亚子盛赞毛泽东来重庆是“弥天大勇”,称此次国共谈判是“中山卡尔双源合”,即孙中山提倡的“三民主义”与卡尔马克思提倡的“共产主义”之结合,希望国共两党能共筹建国大业,显然对此次重庆谈判寄予厚望。
临别,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这是当时文人相酬的惯例,毛泽东当即答应。
几天后,柳亚子收到一封书信,他打开书信,毛泽东独特的草书跃然纸上:“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 。柳亚子继续往下读: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首读罢,柳亚子高呼过瘾:好一个“欲与天公试比高”!好一个“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好一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好一首《沁园春· 雪》!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柳亚子激动不已,当即和词一首“次韵毛润之初行陕北看大雪之作”,并复信毛泽东:“展读之余,以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轼)、辛(弃疾)未能抗(相比),况余子乎?”
在柳亚子看来,毛泽东这首《沁园春· 雪》境界阔大,格局高远,气势磅礴,豪放无比,实乃中国有词以来排名第一的经典之作,即便是苏东坡、辛弃疾两位豪放词派的泰山北斗,也无法与毛泽东的作品媲美,更何况其他人呢?
其实,毛泽东这首《沁园春· 雪》早在1936年2月就已经问世,但他为人低调,即便在党内也没有公开发表,直到这次柳亚子索要诗稿,毛泽东才将该词奉上。
1945年,毛泽东亲笔手书的《沁园春·雪》信笺
《沁园春·雪》轰动山城,蒋介石恼羞成怒:毛泽东想称王称霸
过了几天,柳亚子的心情仍未平静,如此前无古人之雄词,何不发表于众,令全国人民鉴赏?他立即将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自己的和词一并寄给《新华日报》,要求同时发表,但《新华日报》却拒绝了柳亚子的请求。
原来,《新华日报》虽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报纸,但未经毛泽东本人同意,不能公开发表他的作品,于是只好发表了柳亚子的“和词”,而未发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不过,新华日报报社内部的编辑们却“违反规定”,把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抄写下来,传了出去。
柳亚子的“和词”一经发表,引发广泛关注,但人们更感兴趣的是毛泽东的原作。
《新民报晚刊》编辑吴祖光听说之后,四处寻找,七拼八凑,终于从各种传抄本中得到一份完整的《沁园春·雪》,并于1945年11月14日《新民报晚刊》副刊《西方夜谈》的显著位置上隆重刊登,还为该词加了一段热情洋溢的“按语”——“毛润之先生能诗词,似鲜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园春·雪》一词者,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吴祖光想不到的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经刊出,立刻轰动山城,引发全民传诵,诗词爱好者纷纷以《沁园春》和词,有的自娱自乐,有的积极投稿,有的组织研讨,整个重庆文坛掀起了一场以《毛词·沁园春》为主题的“文学风暴”。
只要看看当时人们的评价,便可想象毛泽东这首《沁园春·雪》在重庆掀起了一场怎样的风暴:什么“自铸伟词”,什么 “大气磅礴”、“睥睨六合,气雄万古”,“可遇难求”,“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这些极尽褒扬的话语,绝非溢美之词,而是发自内心的赞叹。
不久后,重庆《大公报》因势而动,将《毛词·沁园春》和柳亚子的和词集在一起, 以醒目版面再度刊出,又一次引起争相传阅。随即,重庆各大报纸竞相转载,《沁园春·雪》的步韵、唱和之作,以及评论文章频频登上各大报纸,又引发了第二轮“文学风暴”。
1945年11月14日,《新民报》晚刊第二版刊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消息传到蒋介石的耳朵里,他勃然大怒。
毛泽东亲临重庆谈判,轰动全城,各界纷纷点赞,引发一场“政治风暴”,现在毛泽东又因为一首词,在山城掀起两轮“文学风暴”,疯狂“刷屏”,出尽风头,蒋介石岂能容忍?
蒋介石官邸。
蒋介石坐在椅子上,盯着桌上的一页纸,赫然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陈布雷侍立一旁,大气不敢喘一声。良久,蒋介石问:“这词真是毛泽东写的吗?”
陈布雷回答:“确是无疑。”
蒋介石叹了一口气,“你看毛泽东的词如何?”
陈布雷是蒋介石的首席笔杆子,水平非凡,敢说真话,被誉为蒋介石的“文胆”,他沉吟一下,老实答道:“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之精品。”
蒋介石鼻子里哼了一声,带着一丝不屑,忿忿地说:“我看他毛泽东心很大,野心勃勃,想当帝王,想称王称霸,想复古,想倒退。你要赶快组织一批人,写文章批判他。”
陈布雷答一声:“好!”转身离去。
蒋介石很生气,但他的决定没有错,“文化可攻心”,毛泽东在重庆出尽风头,人心归附,蒋介石必须马上做出反应,以诗词的形式予以回击,必须压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头,才能打击毛泽东和共产党的“嚣张气焰”。
1945年重庆谈判,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酒宴上
国民党众人围剿,毛泽东回应:鸦鸣蝉噪
但蒋介石没有料到,虽然自己以诗词回击毛泽东的决定没错,但他却低估了毛泽东的诗词水平——或者说他高估了自己人的诗词水平。
按理说,蒋介石自己能写出一首胜过毛泽东的词来,是最有说服力的,但他有自知之明,自己在诗词根本不是毛泽东的对手。1926年,《江西日报》创刊号曾发表过蒋介石为该报写的创刊贺诗,这也是蒋介石唯一传世的诗,作者在此贴出来,以飨读者,奇文共赏:
“”呀!好革命的怒潮呀!呀!这掀天倒海的潮流, 竟已仗着自然的力, 挟着它从珠江来到长江了。…… 呀!好革命的怒潮啊! 呀!好革命的势力!
不知这首诗是蒋介石的原创,还是他手下智囊的代笔?如果是前者,蒋介石的诗词水平可见一斑;如果是后者,这位笔杆子很有“腹黑丑化”自己领导的嫌疑。
为了消除毛泽东《沁园春·雪》的巨大影响,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煞费苦心,秘密向全国各地党组织和国民党员征集以《沁园春》为词的作品。一时间,应征作品如雪片一般飞来,但经过遴选,连国民党都认为大多是平庸之作,无法与毛泽东的作品媲美。
但人家都欺负到家门口了,不应战不行啊!没办法,国民党只好“矬子里拔将军”,勉强选了一些看得过去的,在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等报刊同时登出。这些作品有的署了真名,有的用了化名,内容看似五花八门,实则暗藏锋芒,他们以“唱和”为名,打着“反帝王思想”为幌子,大肆攻击毛泽东,说《沁园春·雪》宣扬“封建帝王思想”,甚至直接恶意谩骂。
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
面对敌人重兵“围剿”,我方岂能坐以待毙?
毛泽东本人当然不屑跟敌人反唇相讥,但陈毅、郭沫若、柳亚子等人纷纷站了出来,加入看似“唱和”、实则“论战”的行列,跟国民党反动文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沁园春·雪》掀起的“文学风暴”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成了一场“政治风暴”。
那些攻击毛泽东诗词的《沁园春》和词,水平究竟如何?我们不妨看其中一二。
易君左,字敬斋,湖南省汉寿人,北京大学文学学士、日本早稻田大学硕士,家学渊源,才高资绝,文、诗、书、画无不精工,被称为“三湘才子”,他和词两首,其中一首是:
国脉如丝,叶落花飞,梗断蓬飘。痛纷纷万象,徒呼负负;茫茫百感,对此滔滔。杀吏黄巢,坑兵白起,几见降魔道愈高?明神胄,忍支离破碎,葬送妖娆。黄金难贮阿娇,任冶态妖容学细腰。看大漠孤烟,生擒颉利;美人香草,死剩离骚。一念参差,千秋功罪,青史无私细细雕。天才亮,又漫漫长夜,更待明朝。
这首词暗藏锋芒,“杀吏黄巢,坑兵白起,几见降魔道愈高?”一句,将毛泽东比作滥杀唐朝官吏的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坑杀降兵的秦国名将白起;“黄金难贮阿娇,任冶态妖容学细腰。”一句,则将评价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冶态妖容”,可见用心之险恶。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蒋介石一起合影。
王新命,国民党《中央日报》主笔兼副刊编辑,和词曰:
抗战军兴,受命立功,拥纛东飘。当徘徊歧道,中夜惘惘;悚心怵目,举世狂潮。寇患方深,阋墙难再,回首中原烽火高。却倒戈,看杀人掠地,自炫天骄。山河美丽多娇,笑草莽英雄亦折腰。想翼王投笔,本矜才藻;押司题壁,夙擅风骚。惜误旁门,终虚正果,勒马悬崖着意雕。时未晚,要屠刀放下,成佛今朝。
如果说易君左的词是暗藏锋芒,王新命这首词就是锋芒毕露了,全词诬蔑毛泽东为“寇患”“草莽”,攻击共产主义为“旁门左道”“悚心怵目”,奉劝共产党人“悬崖勒马”“放下屠刀”,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国民党反动文人类似作品还有很多,作者不一一介绍。这些作品的共同之处就是诬蔑中国共产党是反贼土匪,毛泽东有封建帝王思想,水平极其低劣,让人十分愤慨,忍不住怒目相向,但无一例外都无法媲美《沁园春·雪》,“围剿”彻底失败。
面对众多反动文人的“聒噪”,毛泽东反应如何?
十多年前,蒋介石集结重兵,先后对中央苏区发动五次“围剿”,都被毛泽东一一化解,百万雄兵尚不惧怕,何况今日之唇枪舌剑?
当王若飞收集了国民党攻击《沁园春·雪》的所谓“和词”和文章,拿给毛泽东看之后,毛泽东哂然一笑,对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黄齐生说:“国民党骂人之作,鸦鸣蝉噪,可以喷饭。”
在毛泽东看来,这些攻击谩骂,就如同乌鸦齐鸣,知了聒噪,根本不值一驳,故而他始终没有进行任何反驳,权当笑料,愈显高洁品格,这正是“不管狂犬如何吠月,明月依旧照耀”。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的毛泽东
实际上,针对《沁园春·雪》的“围剿”并未停止,一直在秘密进行。不过,直到蒋介石败退台湾,国民党方面也没有征集到媲美《沁园春·雪》的作品。别说媲美,就连拿得上台面的作品也没有,这也算是蒋介石心中的一大遗憾,只是终生难以弥补了。
政治上垮台,军事上崩盘,为何诗词上的较量也是惨败,被毛泽东一人独领风骚?
蒋介石或许没有意识到,《沁园春·雪》的伟大不仅在于它的文学价值,更在于它的精神价值,毛泽东的境界、格局、气质、力量、理想、抱负、人格魅力都在这首前无古人的词作中体现地淋漓尽致,这也是《沁园春·雪》超越苏(轼)辛(弃疾)之词的根本所在。
“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轼)、辛(弃疾)未能抗,况余子乎!”一代伟人毛泽东,确实当得起这样的评价。
换句话说,即便毛泽东拿出的不是《沁园春·雪》,而是《沁园春·长沙》,是《忆秦娥·娄山关》,是《七律·长征》,是《水调歌头·游泳》,是《清平乐·六盘山》,是《念奴娇·昆仑》,是毛泽东任何一首经典诗词,蒋介石及其国民党仍然无法匹敌,因为他们缺乏的不是文学的天赋和才华,而是胸怀天下的境界,是洞察古今的格局,是高瞻远瞩的视野,是心念苍生的正能量!
毛泽东书法《沁园春·雪》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一震撼千古的结语,道出了改造世界的雄心壮志,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强大宣言。那一刻,毛泽东思接千载;那一刻,毛泽东洞悉未来;那一刻,毛泽东豪情万丈;那一刻,毛泽东傲视古今;那一刻,毛泽东的思想穿越时空,化作一股亘古不灭的精神力量,照亮了过往,照耀着未来!
谨以此文献给伟大领袖毛主席!吃水不忘挖井人,永远缅怀毛主席!这盛世,如你所愿!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