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资阳市委
关于制定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的建议
(2020年12月18日
中国共产党资阳市第四届委员会
第十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共资阳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体会议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资阳口腔基地在哪儿,全面分析“十四五”时期资阳发展方位和阶段性特征资阳口腔基地在哪儿,深入研究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资阳口腔基地在哪儿,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如下建议。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资阳新征程
1.“十三五”时期资阳发展的主要成就。“十三五”时期,是资阳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取得决定性成就的五年,是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成资同城化发展、加快建设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取得明显成效的五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发展环境复杂变化、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等风险挑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资阳具体化。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现代工业、服务业、农业体系加快构建,获批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资阳协同改革先行区,创建国家高新区顺利推进,中国牙谷从无到有、加快成势,临空经济区全面全域全速建设,安岳、乐至经济开发区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全市23.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2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资阳口腔基地在哪儿;污染防治力度前所未有,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积极成效。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成资同城化发展成效明显,全省首条跨市城际轨道交通——轨道交通资阳线开工建设,与重庆毗邻地区合作不断深化,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局良好;“7高11轨16快”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加快构建,实现“县县三高速”,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即将竣工;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省级文明城市、省级森林城市,入围国家卫生城市公示名单,老旧小区改造有序实施,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县域经济竞相发展,城镇化率稳步提高。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一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取得成功经验,“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全面依法治市取得重大进展,民主法治建设迈出新步伐,地方立法取得突破,平安资阳建设成效明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顺利实施,城乡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民生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医联体建设惠及群众,居民就业取得实效,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政治生态和党员干部精神状态持续向好。五年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资阳发展站上新的历史起点,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资阳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2.资阳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今后五年,是四川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的关键时期,也是资阳抢抓机遇推动成资同城化率先突破、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关键时期,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处于前所未有的最佳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党中央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省委深化拓展“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强力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资阳机遇优势凸显,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国家推动引领性创新、市场化改革、制度型开放、绿色化转型等系列重大政策红利逐步释放,省委从发展定位、战略支撑、开放平台、产业升级、改革抓手、生态格局、通道建设等方面给予资阳系列政策措施支持,资阳政策优势凸显,发展支撑更加有力。省委深入实施“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多条出川大通道途经资阳,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即将通航,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构建,西迎成都、东接重庆的“双门户”功能逐步增强,资阳区位优势凸显,发展前景更加美好。同时,资阳建市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市场机制不活、协调发展不足、开放程度不深等问题仍然存在,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短板弱项仍然较多。面向未来,全市上下必须胸怀两个大局,辩证看待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3.“十四五”时期资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坚持成资同城化战略支撑,推进“联动成渝、全面开放,市域一体、共建共兴”,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加快建设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资阳开好局、起好步。
4.“十四五”时期资阳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锚定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综合考虑发展方位和阶段性特征,统筹短期和长远,兼顾需要和可能,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初步建成。
——区域协调发展达到新水平。成资同城化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与成都东部新区形成功能协调、融合互动的发展态势;与重庆毗邻地区合作深化拓展,在助力成渝相向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幅度高于全省。
——改革开放创新取得新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升,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升幅度高于全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持续增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升。
——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社会文明风尚更加浓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持续提高。
——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新改善。环境治理效果显著增强,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低于全省控制标准。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长江上游沱江中游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
——民生事业发展实现新进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市域治理效能实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更高水平的法治资阳平安资阳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快形成。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展望二〇三五年,我市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建成现代产业体系,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法治资阳、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平安资阳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影响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更加优美,长江上游沱江中游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建成独具特色的山水魅力公园城市。建成现代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参与区域经济分工和竞争优势明显增强,迈入同城化发展新阶段,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5.“十四五”时期资阳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推动“十四五”时期资阳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把握好以下要求。
——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资阳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牢把握两个大局,主动服务国省重大战略全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资阳具体化,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牵引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和“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坚定推动成资同城化率先突破,深化与重庆毗邻地区合作协作,强化成渝联动门户、成都东部枢纽、临空经济高地、山水魅力之城功能支撑,共建“都市圈”、唱好“双城记”。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形成改革、开放、创新、人才四轮驱动格局,实现区域空间布局整体优化、功能体系整体完善、发展能级整体提升。
——以安全发展为底线筑牢现代化建设安全保障。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升城乡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二、坚持成资同城化战略支撑,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深度对接成都东进、重庆西扩,加快建设“以门户枢纽为核心,以临空经济、公园城市为特色,引领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的同城化率先突破区”,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升资阳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分量,助力建设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6.融入主干极核共建成都都市圈。充分发挥资阳比较优势,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同网、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政务事项通办、开放门户共建,创建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共建经济发达、生态优良、生活幸福的现代化成都都市圈。积极融入成都“两区一城”“三城三都”建设,共建国际门户枢纽。共享成都东进势能,联动成都东部新区,共建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沱江绿色发展经济带,建设成都东部新区资阳协同区。完善内联外畅交通体系,协同推动成都都市圈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开行跨市域公交线路。促进资阳临空经济区与成都空港新城协同发展,推进产业生态圈、功能区对接成都产业布局,促进特色优势产业融入成都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共同推进沱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共塑生态安全格局。推进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深度融合,促进公共服务便民共享。推进成资交界地带融合发展,共建雁江简阳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乐至简阳乡村振兴示范带。
7.发挥主轴优势融入重庆都市圈。借势借力重庆西扩,加强与毗邻地区合作协作,争取布局重大发展平台,促进成渝主轴整体发展和成渝地区中部一体化发展。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协同推进川渝大通道建设。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打造安岳柠檬产区,联合潼南建设中国柠檬产业集群,共建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与大足探索一体规划、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建设模式,建设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8.壮大县域经济夯实底部支撑。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树牢全市发展“一盘棋”、全域规划“一张图”理念,优化县域经济布局,提升服务配套国家中心城市发展能力。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把产业发展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增强经济综合承载能力、产业集聚能力和人口吸纳能力,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先进县。强化市县统筹和城乡统筹,推动各县(区)、高新区、临空经济区协同融合发展。
9.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升级。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需求侧改革,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发挥投资关键作用,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有效投资,激活民间投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增强消费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发展“智能+”等服务消费,开拓城乡消费市场,营造放心舒心消费环境。
三、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经济承载能力,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柱、现代城镇体系为载体、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为支撑,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助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
10.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产业生态圈、功能区建设重塑产业经济地理,聚焦优势重点领域,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形成优势互补、协作配套、成链发展新格局。建立完善统筹协调、投入保障、绩效评估等机制,引导资源要素、服务供给向产业生态圈集聚,推进产业功能区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提质发展产业园区平台,推动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创建国家高新区,推动临空经济区产业集聚,提高安岳、乐至经济开发区和雁江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集中度和产出效益,建设成渝中部产业集聚核心区。
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制造业比重,发挥先进制造业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5+1”现代工业体系,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纺织鞋服5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口腔医疗先导产业。大力发展新制式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专用车及零部件制造,积极拓展航空制造领域;创新发展生物技术药,加快发展化学药、中成药;突破发展电子元器件、光电显示器、智能终端,推进5G与互联网、物联网与大数据融合发展;推动食品饮料绿色健康化、特色化,积极开发航空食品;提升发展功能性面料、休闲运动类纺织鞋服产品;推动口腔装备材料和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成链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进安岳天然气勘探开发利用,建设天然气综合利用基地。建立健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机制,开展大集团大企业“百亿跨越”、中小企业“育苗壮干”行动,推动产业迈上中高端。
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4+4”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提升服务业供给质量。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文化旅游、健康医养4大支柱型产业,积极培育金融服务、科教服务、商务服务、居民服务4大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物流和航空物流,培育发展临空服务集群,突破发展全域电商,创建“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创响“蜀人原乡、长寿之乡、石刻之乡、柠檬之乡、陈毅故里”名片,促进文旅供给升级,推进安岳石刻文旅农旅休闲度假区、陈毅故里全国红色文化旅游区、沱江农旅融合产业示范带建设,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特色文旅小镇。建设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和柠檬特色美食、生态特色烧烤美食等街区,打造一批城市商圈。融入成都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后台集聚区,培育发展特色金融服务业。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6+3+1”现代农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提升粮油、蔬菜、生猪(牛羊、渔业)、柑橘、柠檬、蚕桑产业现代化水平,夯实现代农业种业、装备、冷链物流支撑,突破发展农旅融合产业。支持中药材等产业发展。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广新品种和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监管。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强化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林业)园区建设,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林业)示范园区。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产业化利用,创响“资味”农产品品牌。
11.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保障机制,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强化利益联结,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2.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践行公园城市理念,完善功能配套服务,提升城市品质,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极核、安岳乐至县城为副中心、一批重点镇为支撑的“一主两副、多点支撑”现代城镇体系。坚持临空西拓、产城南延、门户引领、拥江提质,推动临空产业新城、临空高铁新城、北部新城等组团发展,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建设沱江城市公园,打造生态宜居中心城区。建立精细化管理标准规范体系,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增强城市供水排水、防洪排涝、消防安全能力,建设韧性城市、海绵城市。开展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加快贯通中心城区城市中环线、外环线。加快安岳、乐至县城提质发展,支持安岳建设成渝中部重要节点城市,支持乐至建设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培育争创省级百强中心镇,推进一批重点镇、特色镇建设,打造牙谷、柠檬等特色小镇,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历史街区保护和建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3.构筑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坚持交通先行,建设交通强市。加快构建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成都东部空铁公枢纽,提升内联外畅水平。协同推进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成自宜高铁、成都外环铁路、绵遂内铁路、铜梁至安岳高速、荣昌经安岳至遂宁高速、三台经乐至至资中高速、成都东西城市轴线东延线(资简段、简乐段)等骨干路网建设和成渝铁路扩能改造、成渝高速扩容,建成轨道交通资阳线、成资大道、成资临空大道等,推动成渝客专公交化运营,构建成资半小时、渝资1小时通勤圈。完善市域通勤网,打通毗邻地区“断头路”,争创全域“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实施农村公路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建立规范化可持续管护机制。依托枢纽站点推行TOD综合开发,加强客运枢纽、货运站和公交枢纽建设,布局高铁存车场及动货基地,建设多式联运枢纽中心、内陆无水港、成渝中部现代物流港。
统筹水利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重点工程,建成“张老引水”、望水河泄水工程,推进资阳市第二水源、应急水源和县城、重点小城镇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提升饮用水水源质量。发挥毗河供水一期工程效益,推动毗河供水二期工程建设,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建设,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加强小微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和保障能力。探索建立天然气开发利益共享机制,共同打造中国“气大庆”。统筹建设电力、燃气、氢能、热力等基础设施。
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抢抓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窗口期,统筹布局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大数据中心等建设,实施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加快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完善市县两级统一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成智慧治理中心。
四、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厚植发展新动力
强化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成渝中部科创新城,共建成渝科技创新走廊,助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14.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引领型国家高新区,加快建设国际口腔装备材料基地、国家机车商用车制造基地、中韩创新创业园资阳基地,打造科技要素齐全、孵化链条完整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打造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国牙谷,以“口腔全产业链”为内涵、“口腔+”产业为外延,建设口腔材料检验检测中心、口腔医美中心,推进“产学研销医养”全产业链发展。协同创建现代化国际化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突出临空制造、临空综合服务两大功能,加快建设成资同城化先行区、临空经济集聚区、公园城市示范区,规划建设现代化空铁物流港,培育资阳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打造成都都市圈新兴增长极。加快推进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优势产业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全覆盖。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型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加速器等创新创业孵化载体,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共享产业技术研究院、成果转化中心,打造一批功能完善、资源集聚的高品质科创空间。
15.推动创新能力提升。主动参与中国西部科学城建设,共同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口腔装备材料、临空制造、清洁能源等重点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协同攻关。拓展成资协同创新中心功能,建设成都“科创通”资阳分站,探索科技型企业成渝“飞地孵化”,推动成资渝科技资源深度合作。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推动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资阳分中心提质增效,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建成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完善财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机制,促进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
16.加强创新人才集聚。加快创新人才引育,实施“创新领军人才”“创新型企业家”“资阳工匠”等重点人才项目,实施柔性引才计划,支持企业创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引才引智基地。围绕打造成德眉资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完善“资阳俊才卡”制度,强化高层次人才教育、医疗等服务保障。建立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科普工作,培育创新文化。
五、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塑造发展新优势
全面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着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助力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
17.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统筹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利修法的经验成果。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培育优质税源,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增强重大任务财力保障。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引进培育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地方金融组织,完善地方金融机构体系,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增强金融普惠性。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
18.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企业转型发展,优化国有企业产业结构,引导支持国有企业跨区域、跨领域合作,增强竞争力。积极稳妥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创业、开拓市场,完善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弘扬企业家精神,发展一批“领航”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鼓励企业上市融资。
19.构建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成达万高铁、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大平台、大通道为纽带,积极联通“空中丝绸之路”、蓉欧班列,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将资阳建设成为成渝地区开放发展“会客厅”和投资洼地。加快建设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资阳协同改革先行区,争创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深入开展“资阳企业丝路行”活动。实施外贸企业培育工程,促进对外贸易规模扩大和结构优化。用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共建国际交往中心、现代商务体验区。瞄准东部沿海、成渝等重点区域,精准对接行业龙头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强化产业链招商。
20.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深入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在项目投资审批等领域推行承诺制。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新型监管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落实产权保护制度。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化政务公开。深化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改革。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六、坚持共建共享,加快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快补齐民生和社会事业短板,着力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助力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21.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诚信社会建设,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加快公共场馆建设,提升服务效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石刻保护、研究、利用,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创建国家遗址公园和非遗产业园区。继承革命文化,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品牌。提升文艺作品质量,打造体现时代高度、富有时代标识、展现资阳精神的精品力作。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文化新业态,打造民俗节庆文化活动品牌,扩大引导文化消费。实施城市品牌建设,打造城市视觉识别系统,加大城市形象宣传推广力度,建成特色鲜明、高辨识度的城市IP,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22.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深化完善教师培育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教师育人素养和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加大学位供给力度,促进教育公平。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特殊教育标准化发展,推进高中教育普及和特色化发展。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院校合作,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推进以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核心目标和成资合作为基本形态的区域合作教育,建设资阳大学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推进体教融合,完善体育设施,发展体育事业。
23.推进健康资阳建设。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实施健康资阳行动,全方位全周期提供健康服务。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加强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医防协同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分级、分层、分流医疗救治机制。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落实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使用制度。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和“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发展在线医疗,完善医学检查结果互认和双向转诊机制。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深化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合作,建立区域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体系,构建各类型医联体,推动分级诊疗落地落实。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社区和乡镇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强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社会办医。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24.强化就业优先和社会保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以就业促增收,持续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发展“互联网+就业服务”,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加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创业就业服务,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近就业。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培育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就业援助制度,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待遇调整政策和社保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等制度。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社会福利、慈善、助残等事业,推进殡葬改革。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调发展,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生活环境。
25.建设美丽资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落实河湖长制,统筹推进沱江、涪江流域环境治理和防洪工程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流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落实长江十年禁渔。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沱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推行林长制,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协同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推进重点领域污染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城市黑臭水体,加强白色污染治理,推动城乡空气质量稳步提升、江河湖库水质全面改善。补齐固体危险废物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置能力短板,重视新污染物治理,加强环境风险管控。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动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跨区域跨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协同立法和联合执法。
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和循环利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实施节能节水行动,完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
七、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建设更高水平法治资阳和平安资阳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法治和安全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26.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坚持法治资阳、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构建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加强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立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稳妥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保证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依法正确行使。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深化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活动。健全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信访制度,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强化源头治理和网格化服务管理。健全扫黑除恶长效常治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扎实推进防艾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加强跨区域社会治安联动,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打防协作的工作格局,提升平安建设智能化水平。
27.加强和改进城乡基层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完善乡镇(街道)管理运行体制机制,优化社区服务供给。发挥村(居)民主体地位和村(居)民议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作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开展城乡基层治理示范创建,深化城乡结合部城镇社区治理。
28.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扎实开展反渗透、反颠覆、反分裂、反邪教、反恐怖斗争,切实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能力建设。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强化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改进网络综合治理。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和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
29.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范遏制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预防控制机制,严防重大公共卫生和生物安全风险,严守食品药品和质量安全底线。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强应急装备配备、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队伍建设,提高洪涝干旱、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等领域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八、广泛凝聚智慧力量,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而奋斗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奋力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30.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动党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有效落实。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政策措施的工作机制。发扬斗争精神,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各项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要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加强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定不移惩治腐败,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
31.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积极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优势和作用,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全面贯彻党的侨务政策,凝聚侨心、服务大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激发全市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2.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好干部标准和省委“六个导向”要求,提拔重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增强“八种本领”。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和落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政策措施,深化运用容错纠错机制,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建立人才延揽、政策保障、评价激励、使用流动机制,统筹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33.健全规划制定和实施机制。全面落实规划建议的部署要求,统筹编制全市和各地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加强规划衔接,形成规划合力。完善规划推进机制,细化规划纲要年度计划,实行项目化清单化管理。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加强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督导和考核,提高规划执行力和落实力。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全市上下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同心同德、苦干实干,加快建设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资阳新胜利资阳口腔基地在哪儿!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