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脚在哪(长三角一体化)

抓住城市群长三脚在哪,就抓住了中国经济的重心。

3月18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北京发布《中国城市群一体化报告》。报告发现,所有城市群占全国经济份额的比重都得到提升,反映出经济活动向城市群集中的趋势。

报告对我国12个大型城市群的一体化水平进行了评估,涵盖了157个地级以上城市,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9.57%。

分析表明,2006年至2015年,12个城市群占全国GDP的比重从70.56%上升至82.03%,年均增长超过1个百分点。其中,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经济份额超过40%。

长三脚在哪(长三角一体化)

在上述时间段,人口向城市群地区的集中过程仍然缓慢,城市群占总人口的比重从61.12%上升到63.07%,仅增加1.95个百分点。人口聚集主要发生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这三个城市群的人口占比同期增加了2.54个百分点,高出12个城市群总体的人口份额增长。报告认为,这三个地区经济增长对人口的吸纳能力最高,稳就业要优先在这三大城市群地区施策。

推动城市群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报告发现,在2006年至2015年间,除了山东半岛外,所有其他城市群内部经济发展差距都在缩小。与此同时,除了成渝外,所有其他城市群财政支出差距相对于经济发展差距变得更加微弱,财政均等化的速度快于经济均等化。

课题组通过对区域经济聚集度、区域连接性、区域均等化、政策协同难度等四个维度的测量,对12个城市群的一体化水平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一体化水平稳居第一梯队,处于第二梯队的是山东半岛、京津冀、中原和辽中南城市群,京津冀2015年一体化指数不到珠三角的60%。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助理俞建拖介绍,各城市群一体化水平的位次大体保持稳定。不过也有一些城市群的位次在过去10年中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具有重要的经济地理含义。

两个城市群间的超越值得注意长三脚在哪:一是武汉对海西的超越并保持持续领先,二是中原城市群对辽中南的超越。这两次超越都发生在中部地区对沿海地区,反映了考察期间中部地区城市群的强势崛起。

总体上看,区域经济集聚对一体化指数提升贡献最大,交通连接性的提高次之。对各年份一体化指数的变化进行分解分析后发现,从总体看,经济集聚的贡献占55.75%,区域连接性的贡献占41.29%,经济均等化1.50%,政策协同1.46%。

不同地区一体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也存在差别。在辽中南、珠三角和中原和城市群,连接性贡献超过50%,是最重要的一体化推动因素,其中辽中南该因素的贡献率超过了65%。在山东半岛、长株潭、成渝、关中、哈长、武汉城市群,经济集聚的贡献超过60%,其中山东半岛该因素的贡献更是超过了70%。在长三角和京津冀,政策协同对一体化的贡献比其他地区更突出,分别达9.8%和5.9%。此外还值得注意的是,辽中南、珠三角政策协同的贡献为负。

报告对京津冀、珠三角和长三角三大城市群一体化进行了探讨。京津冀一体化严重受制于区域内经济发展差距,以及由公共财政支出差距所反映出的制度协同困难。如果不包括张承秦邯邢,京津翼一体化指数得分显著提高,超过山东居第三位。报告认为,未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需要看两个关键变量,一是雄安新区能否发挥区域均衡发展的支点作用,二是京津冀与环渤海区域的山东半岛、辽中南城市群的协同。

报告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可期。如果将港澳纳入区域一体化测量,一体化指数有显著上升,这反映出该区域的协同发展大势所趋。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去年被上升为国家战略。报告分析认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基础好,经济总规模大,人口众多,国土空间充裕,区域均衡发展较好。但与珠三角相比一体化速度还是偏慢,区域连接性相对不足,区域间制度协同难度较大。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区域连结性,提升经济集聚水平。

© 版权声明
好牛新坐标
版权声明: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