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5月25日讯5月25日14时30分武汉市第七医院在哪里,武汉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一举突破1000万剂次!我市18岁及以上人群中第一剂次接种率达65.7%。
从3月12日起武汉市第七医院在哪里,武汉市陆续启动为18岁及以上人群提供免费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服务。从首次公布的15个接种点增至现在的336个,从院士、医务人员纷纷带头接种疫苗到市民积极自觉接种,从“疫苗犹豫”到晒圈展示“金钟罩”,经历过抗疫大考的武汉人,努力贡献自己的“一臂之力”。
(点击上图晒出你的金色健康码,获得“大武汉守护者”勋章。)
5月24日下午,武昌区积玉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来接种新冠疫苗的市民排成长龙。长江日报记者苗剑 摄
方便接种,疫苗接种车开到企业公寓楼下
自疫苗接种工作启动以来,为提升接种能力,我市除了改造固有常规接种点,还在基层医院预防接种门诊的基础上,增设了方舱、体育馆等临时接种点,以满足市民的接种意愿,促使疫苗接种工作有序、稳步推进。
目前,我市根据辖区15个区街道地理位置合理设置了定点接种网点,累计设置336个新冠疫苗定点接种单位,其中常规接种点263个、临时接种点73个。
“武汉的高校、产业园区多,为方便这部分人群接种,我们增设了移动接种车,首次采用了新冠疫苗移动接种的方案。”武汉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5月11日晚,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阳街沌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少市民在下班后前来接种新冠疫苗。 长江日报记者苗剑 摄
5月25日下午1时30分,武汉经开区(汉南区)的新冠疫苗移动接种车开进八千代工业(武汉)有限公司。“员工中午下班就能接种疫苗,太方便了。”该公司安全环境科安全员易星告诉记者,4月上旬,他们向区疾控中心提出希望医护人员能上门为员工接种疫苗的想法,三天内移动接种车就开进公司了,他从登记信息加上留观总共花了40分钟。眼下到了第二剂次的接种时间,区疾控中心为公司及时安排了接种疫苗服务。
“接种、上班两不误,员工们接种积极性都很高。”易星说,公司一共有600多名员工,已有近500余人在移动接种车完成第一剂次的疫苗接种。
武汉经开区(汉南区)疾控中心副主任王希告诉记者,移动接种车当天要服务三家企业,从早上8时开始,下午4时还会开进东风三厂的公寓,让倒班的员工回到宿舍就能接种疫苗。
记者了解到,武汉15个城区均针对不同人群灵活转变服务方式,哪里有需要就在哪里设置临时接种点,为辖区大型企业、社区、商圈、高校提供上门接种服务。在武昌区,3月25日以来,武汉市第七医院中南路街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医护人员组成新冠疫苗接种小分队上门为环卫工、商户、居民提供接种服务,上门服务接种近5万剂次。
5月3日,“五一”小长假第三天,位于闹市商圈的江汉区花楼水塔街新冠疫苗接种点“不打烊”,前来注射新冠疫苗的市民及游客络绎不绝。 长江日报记者苗剑 摄
安全接种,为高龄老人量身定制服务方案
3月23日,我市全面启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4月上旬,一些大型医疗机构启动70岁以上老人的新冠疫苗接种。目前,我市70岁以上老人可前往全市31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接种,各医疗机构纷纷为高龄老人量身制定服务方案。
“带了身份证就能打疫苗,这对我们老人家太方便了。”昨天下午,在武汉市第五医院新冠疫苗接种点,92岁的关奶奶在她女儿的陪伴下,坐着轮椅来接种新冠疫苗。
5月23日下午,记者在接种点门口看到,该院公共卫生科主任护师李红丽正在为前来接种的老人们分发接种同意书,耐心地询问老人的姓名、住址和联系方式等等,并将这些信息帮每一位老人一一记在了他们的疫苗接种同意书上。“来我们这边接种的基本上是年纪较大的老人,他们行动不便,也不会使用手机预约,只要带上一张身份证,我们会帮她完成信息登记。”李红丽说。
3月18日,江汉区唐家墩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支新冠疫苗上都标注有药品追溯码。 长江日报记者苗剑 摄
唐家墩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为70岁以上老人设置了专用通道,并有志愿者在旁协助。家住江汉区锦绣人家小区的乐顺才今年72岁,周末接种完第二针。“打完了疫苗觉得心里踏实多了。”
除了便捷,武汉市各大医疗机构还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保障市民接种安全。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外科大楼,记者看到,疫苗接种点紧邻急诊科,医护人员仔细询问老年人的基础病史,并在接诊时做详细的体格检查,来判断老人是否适合接种疫苗。
据了解,我市成立了市、区两级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救治专家组,定点救治医院24小时畅通急救绿色通道。每个接种单位(点)配齐配足必备药品和抢救设施,医疗专家实行驻点或巡回医疗保障,及时应对包含心因性反应等各类疑似异常反应。为强化安全接种,疫苗接种人员全覆盖接受培训,严格“三查七对一验证”,确保接种规范实施。
踊跃接种,市民纷纷在朋友圈晒“金钟罩”
新冠病毒疫苗是史上最快诞生的疫苗,疫苗接种开展之初,公众对其了解程度有限,同时各类信息混杂。为打消公众的“疫苗犹豫”,疫苗接种工作全面启动以来,从院士到大学生志愿者纷纷带头接种,传递“疫苗自信”。
4月1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现年86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殷鸿福预约前来接种新冠疫苗。 长江日报记者苗剑 摄
3月29日,66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水文水资源学家夏军,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种新冠疫苗。4月1日,86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殷鸿福教授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种新冠疫苗。4月4日,7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姜德生携夫人任泽敏在湖北省荣军医院顺利接种新冠疫苗……
除了院士,在疫情期间坚守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医务人员也带头接种疫苗。
3月30日,被称为“疫情上报第一人”的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在院内接种点接种新冠疫苗。
“接种疫苗,就是为武汉出一份力”,武汉女孩张书媛是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化学专业研究生,去年4月13日,她在武汉接种了由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成为Ⅱ期临床试验志愿者中的一员。
今年3月16日,她又在湖北大学校医院接种了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第一剂次。张书媛说,在她接种后,亲戚、同学都会询问她接种感受和建议,“我告诉他们赶紧去打”。
5月11日晚,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阳街沌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少市民在下班后前来接种新冠疫苗。 长江日报记者苗剑 摄
为全面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我市还发动社区力量,加强对公众的科普宣教,让更多人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主动选择接种疫苗。
5月初,汉兴街玉兰里社区号召下沉党员参与疫苗接种宣传工作,招募到200多名下沉党员参加。不少党员下班后,拿着表格逐户上门询问疫苗接种情况,并介绍接种的各种注意事项。
5月17日晚,不少市民惊奇地发现,湖北健康码也有金色皮肤了。“我有‘金钟罩’啦”!当晚,金色健康码就在武汉人的朋友圈里刷了屏。不少市民主动呼吁身边符合接种条件的朋友尽快接种,加快共筑防疫屏障,已经成为了武汉人共识。(长江日报记者王恺凝 刘晨玮)
【编辑武汉市第七医院在哪里:张玲】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