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一个公司一年要花多少钱(注册一个公司一年要交多少钱)

作者丨邱晓芬 编辑丨苏建勋

熬了十年注册一个公司一年要花多少钱,晏路辉所在的碳管理行业终于火了。

5月10日,高瓴创投领投的A轮融资披露后,「碳阻迹」创始人晏路辉当天手机收到了一千多个未接电话。由于电话打不通,直接加微信的投资人有一百多位,还有行动力超强的机构,几位高管直接带上公司公章登门拜访。这家成立十年的公司第一次融资,就撞上了行业出圈的关口。

订单也在激增,反映到营收上,「碳阻迹」去年的营收差不多是近千万,到了今年,晏路辉保守预计,业务量翻了5倍。有一些找上门的客户,大手一挥,五百万的合同费爽快到账。

十年前就入行的他并不是未卜先知。2010年,他离开英国最大的碳咨询公司回国创业的时候,国内彼时市场寡淡,甚至可能还少有人知道到底什么是“碳中和”。他记得,在创业初期,公司花一年半开发出来的碳管理软件,在前两年一单都没卖出去。

迷茫之余,「碳阻迹」被迫从碳管理软件转型做碳培训和碳咨询,才拿到了第一笔收入。公司的第一笔生意是帮四川的碳交易所做培训,三千块的转账入袋,一核算差旅杂费,才发现,公司最终还倒贴了两千块。

情况如今已经大不相同。作为经济高速发展的副产物,碳排放的问题慢慢得到关注,尤其是在去年9月22日,“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双碳目标提出,给行业加了一把熊熊烈火。而在此之前,气候问题似乎一直像是“温水煮青蛙”,多数企业和个人或许既不知其害,也鲜有行动。比尔盖茨今年在一本书中直接量化了气候危害带来的风险——“一场比新冠疫情致命五倍的危害正在袭来”。

对行业风向最敏感的资本行动最快。除此之外,晏路辉发现,越来越多企业把精力放在了碳减排上,并且开始愿意真金白银投入。

就目前来说,企业做碳减排有两个主要的推动力,一个是那些被纳入全国/地方碳排放交易范畴的高排放型企业,不主动减碳,或者不去购买碳指标就会面临罚款,碳履约迫在眉睫。

其次是那些知名大品牌的供应商们。苹果、欧莱雅、特斯拉等等注重品牌美誉度和社会责任感的公司,碳中和目标已经相当明确。苹果提出要在2030年实现碳中和,微软的步伐更激进,甚至提出了“历史碳中和”的概念,到2050年,要把成立以来75年制造的碳一把子消灭。这些目标层层传递到大品牌背后的供应商,减碳压力倍增,而且无法回头——不跟进减排,意味着可能丢失大笔订单。

不仅如此,今年很多互联网大厂、以及国产品牌也在响应号召,先后做出行动。11月15日,SKP商场宣布成为全国第一家实现碳中和的商场;在更早的时候,百度也公布将用十年的时间,在2030年实现集团运营层面的碳中和目标。相关的水下案例还有很多,还有很多公司还在等待更合适的官宣时机。晏路辉表示,目前公司的客户已经有一千家之多。

这些都是行业向好的信号。在晏路辉看来,应该用看待20年前互联网时的眼光去思考碳中和这件事情。“过去确实因为互联网,各行各业重新做了一遍,都搬到线上,碳中和不光是个技术,还是个理念,也是一项基础设施,各行各业会因为它值得重新再做一遍。”

关于碳中和行业这十年来的凉热、大品牌竞相公布碳中和的背后逻辑、碳中和对各行各业的影响,我们与晏路辉谈了谈,以下是访谈实录(略有摘编)。

十年,把行业从冷熬到热

Q注册一个公司一年要花多少钱:十年前国内减碳环境不明显,为什么还回国创业注册一个公司一年要花多少钱

晏路辉:我最早是学计算机的,当时帮银行做网上银行系统,把中农工建交全都做了一遍。后来我就去牛津读书了,2009年机缘巧合就加入英国一家全球最早做碳足迹咨询的公司。但当时正好是经济危机,大多数的欧洲企业生产下降,碳排放也就下降,不需要我们这样的公司了,英国那家公司后来被美国公司给收购了。

中国09年正好是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提出了单位GDP的碳排放目标,2010年的时候我往返了多次中国和英国,看中国的碳市场有没有进展,对中国低碳行业越来越有信心,2011年的时候就彻底决定回国了。

Q:你觉得那个时候国内有进展吗注册一个公司一年要花多少钱

晏路辉:2010年开始国内就有碳交易的地方试点筹备。去年9月份提出双碳的目标之后,这个行业好像忽然爆火。但其实我们从过去10年来看,一直都是在上升,只是大家都积蓄的差不多了,从量变到质变。也不是说我10年之前就有这么强的预见性,就觉得这件事情是难而正确的事,是值得去做的。

Q:你们一开始是怎么一步步把业务做起来的?

晏路辉:我回国的时候是2011年3月份,当时回来是选择做碳管理平台的软件,做了之后两年一单都卖不出去,后来真的是有犹豫,我简历都准备好了,但没有投出去。

后来我们就调整了战略,这个行业太新了,很多人可能连碳中和、碳排放是怎么回事都不知道。我们就去帮别人做碳计算和碳交易的培训。我们第一份收入是2012年底,帮四川碳交易所培训。连交易所都需要培训,所以你知道这个行业有多早吗?

那时候第一单收入是3000块钱的培训费,然后我们差旅一共加起来是5000块钱,还倒贴两千块钱。再往后的话,其实慢慢的火候就到了,13年就开始盈利了,包括咨询、定制化的软件都可以卖得出去了。

Q:一开始比较有意愿来咨询的会是一些什么样的企业?

晏路辉:一些非常头部的公司,像沃尔玛的很多中国的供应商企业。

碳中和如火如荼的这一年

Q:今年5月A轮融资信息披露之后是什么情况?

晏路辉:那天我起码有1000多个未接电话,微信加了一百多投资人,很多投资人问能不能加一轮。我们现在也在准备下一轮。还有一些机构,总经理和几个副总,带着公章来我们公司,说今天同意就可以盖章,但是我们没有给,因为公司还没有准备好。

这个行业我们觉得现在是过热,之前是平缓的上升,现在是直线上升。我们看了一下,从去年9月22日到现在,注册碳中和项目公司3000多家,各种什么公司都有。

Q:到今年客群会有一些变化吗?

晏路辉:我们从16年开始就会接触到非常大的一些品牌,比如说像阿里、万科。今年是百度、京东等的互联网大厂。我们今年的业务量是去年的5倍,碳中和才刚刚成为一个大众化的行业,之前是大家都是潜在水里面。

Q:近期国内有很多机构在转做碳中和咨询,是否感受到竞争压力?

晏路辉:我们基本一单没输过,我们有数据库有经验,有时候不用测算就大概知道你的排放量,我们做了10年,别人才刚开始做,很多人都是为了赶风口。我们是把行业从冷的熬成热门了。

Q:你们的客户构成是什么样的?

晏路辉:能源企业是一类,它是最直接刚需。其次是供应商企业,它被国外的头部品牌带着走。像苹果提出,2030年它的所有的产品要碳中和,同时还要求富士康这类的供应商必须要提供碳数据,要不然就进入不了我的采购名单,这个约束力非常大。

然后现在开始就有很多中国本土的企业站出来了,希望成为各行各业的第一。比如像SKP不久前就成为了中国首家碳中和的商场,它对标英国的哈罗德百货,营业额去年刚刚超过哈罗德百货。SKP官宣后,很多大型购物中心和商场等等也都找过来要做,peer pressure(同辈压力)。很多互联网大厂今年也都成立了碳中和小组。

我们重点聚焦了4大赛道,科技、消费、金融和能源,各行各业的头部公司都已经行动起来了。金融行业碳排放不大,但是他能带动自己的被投。

环保理念之外,一笔生意经

Q:互联网大厂去做碳中和是因为有硬性指标还是自愿行为?

晏路辉:响应国家号召是一方面。百度做这个事情就是对标Google,Google提出是2030年,百度也是2030年。微软提的目标是2030年负排放,到2050年,就是微软成立75周年的时候,要达到历史碳中和,历史上75年的碳排放全部要算出来,并且碳中和。

注册一个公司一年要花多少钱(注册一个公司一年要交多少钱)

苹果愿意去花那么大的精力去做这件事情,不止是一个成本项的事情,他其实也是把它变成一个收入向。苹果投入很大去投资一些风电、森林碳汇,这样的项目都会有收益,现在平均下来每个项目每年会有8%左右的收益,能把自己的碳排放中和掉,还能赚钱。这个模式大家都在学,都想去形成这样一个可持续的模式。对于苹果来说,环保也是很重要的产品竞争力。

就像蚂蚁森林,他每年花了七八亿,他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一开始它是一个公益项目,但是当时是赶上了那年做春晚的抢五福,一下把2000万的用户带到2亿,用户量一个月的时间涨了10倍,后来他们发现发现这个产品也能成为很大的流量入口,在健康码出现之前,蚂蚁森林是支付宝日活量最高的应用。

如果碳中和是一个孤岛,那就不可持续。

Q:你们这些客户的碳中和是怎么实现的?

晏路辉:有一个方法论叫CREO。C就是Calculate(计算),任何一家企业必须要算清楚碳排放,第二个就是R,Reduce(减少),光花钱抵消碳排放是最不提倡的方式,还是要尽可能减少自己主营业务的碳排放。

第三部E就是Engage(参与),带动合作伙伴一起减排,比如像高瓴资本的排放很少,花不了多少钱就可以碳中和掉,但对于高瓴资本来说,它最大的价值就是带动它的被投一起实现碳中和。又比如像百度,他们的碳排放是50万吨,只有国家能源集团的1/2000,但百度做百度地图,绿色出行能带动4亿人参加碳减排。阿里也很小,但它能带动6亿人参加蚂蚁森林,参与低碳行动。

最后一个O是Offset(抵消),就是企业剩余的不可避免的排放将通过购买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或者碳汇的方式实现碳抵消,最终实现碳中和。

Q:算起来复杂吗?

晏路辉:我们把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做测算,有一个术语叫from cradle to grave,从摇篮到坟墓。算一个产品的碳排放,可能咨询师算一个月才能算出来,收费也贵。现在我们开发了“碳云”SaaS之后只要一个小时,大大提升了效率,并且把时间降到最低。

以某个头部消费品牌为例,之前我们帮他们做一个咨询项目,一个SKU大概好几万块钱、花一个月的时间。最后用我们的SaaS,就几千块钱一个SKU,做了6个SKU的计算,费用不到10万块钱,不到两个小时全部解决问题。

碳中和是基建,所有行业会因此重做一遍

Q:在整个碳中和的大目标下,你觉得我们这个社会会发生什么变化?哪些行业会出现一些新的机遇?

晏路辉:第一个是像能源行业,中海油、中石油、中煤集团等等。中国五大发电集团的排放占全国的百分之二三十,中国要减排,必须把这五大四小的发电集团搞定。现在国内不允许去国外新建煤电项目,那么它将来最大的终局可能就是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碳要变成原料,把二氧化碳从污染物变成一个资源,比如做成淀粉或者很多日用品,这个技术是还很早期。

对科技公司来说,我觉得它的终局就是一个是自己减排,其次是通过它的用户量带动更多人一起来参与减排,就像全球只有蚂蚁森林是做的最大的。

像消费品公司我觉得是产品本身各个环节去降低排放,比如说像植物肉替代蛋白现在越来越主流了,像impossible food这样的公司已经浮现出来了。我们之前给星巴克做项目的时候,它把他们十几家植物肉供应商全都带进来。

Q:交通和畜牧也是一个碳排放量很大的领域。

晏路辉:特斯拉本来是一个亏损的企业,通过他的新能源积分指标,变成一个盈利的企业,他每年能赚5亿美金。蔚来已经做了一件事情,他透支了未来的一亿碳指标,返回给车主,奖励车主,因为这些指标它将来是一定可以在碳交易市场里面可以赚到钱的。

之前在广东碳市场里面,几百万的摩拜用户,骑了一年摩拜单车,产生了5万吨碳减排量,卖给广东的那些高排放企业,赚了大约100万。

北京市政府有一个项目叫“少开一天车”,如果在不限行的情况之下不开车,会被监测到,车主在微信可以获得5毛钱不等的红包。这个是我们开发和运营的产品,北京市600万的车主,有十几万注册了。我们那年算出来这些车主一共产生了4万吨碳减排量,按40块钱一吨的价格,最后卖了160万给北京那些电力钢铁等高排放的企业。这个设计逻辑非常厉害的地方就是,这些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为了十几万车主的减碳行为来买单。

畜牧业很难去量化,因为它很分散,但现在像光明蒙牛伊利,没有一家这种奶制品企业不做碳中和,比如选择碳中和牧场,尽可能使用清洁能源。

Q:不是所有的减碳项目都能用去交易?

晏路辉:碳交易成本可能要花10万块钱,你要请认证机构、要专家来做评审,这个过程会有一些固定的支出。如果减排量一年能达到5000吨以上,就值得去做碳交易,5000吨乘以20块钱的收益,就是10万,如果你超过5000吨就会赚钱,如果低于5000吨就会亏本。如果减排是很明确的,并且减排量足够大,完全可以做碳交易市场,去赚高排放企业的钱。

Q:所以碳交易这件事情,对碳减排大概是什么意义?

晏路辉:碳交易是通过这样市场机制,倒逼企业尽可能选择更加低碳的方式去运营他的公司,要么主动去减排,要么去碳交易市场买碳,完成碳履约。表现不好的企业原则上就要去买那些表现好的企业的指标,并按它正常价格的3~5倍进行罚款,同时还有行政处罚。

碳的价格波动挺大的,受供需的影响,碳指标越来越缺的时候,这个价格会越来越高。

我也分享一下我们公司怎么做碳账户。我们公司大概四五十个人,我们有个碳账户平台,这个叫“低碳有你”,员工做旧衣回收,家电回收,都可以产生积分,积分可以兑换年假。

Q:对于消费者来说目前好像没有为减碳付费的意识?

晏路辉:美观度现在成为很多人选择商品的核心因素,价格的敏感性已经很低了。可持续的概念可以吸引到高净值人群,慢慢的大众都会接受他的新的产品。最高级的打法是理念。

对消费者来说可以做的事情就是绿色选择,通过你的选择来倒逼到这些企业减碳。消费端市场的改变会比较慢,但是如果形成那个结果之后是不可逆的。消费者要相信这件事情,当形成社会共识了,我们再回去是很难的。

Q:接触下来感觉中小企业的减碳意识如何?

晏路辉:行业真正变成大行业还是要中腰部企业参与。比如,华熙生物他们也要做碳排放计算了,他们碳减排的核心诉求是因为他是欧莱雅的供应商。

欧莱雅宣布2030年碳中和,还要求他所有的几百家供应商在2030年之前碳披露的评级必须达到A,但是现在全国所有的公司碳披露评级达到A的只有9家企业。那个评级叫CDP评级,有abcdf五个级别,企业需要稳步提升表现,才能最后实现最高级别的评级。

碳中和它是个产业,它类似于像20年前的互联网。也可以说是各行各业的一个基础设施。过去确实因为互联网,各行各业重新做了一遍,都搬到线上。碳中和可能会比互联网更加基础一些,它不光是个技术,它是个理念,各行各业会因为它值得重新再做一遍。

Q:国内的碳人才是不是也挺缺的?

晏路辉:这个行业其实很非常缺人,就像我们也在疯狂招人,但是不好招,也得自己培训,我们好多人才都是都从国外回来的,一部分是海外背景,一部分是国内其他的一些高校,比如说北科大、清华的环境专业相关。

Q:后续对于公司发展的一些设想?

晏路辉:公司最远的目标就是一句话,让每个产品都有碳足迹。

Q:地球气温升温2℃意味着什么?

晏路辉:两度意味上海和纽约这样的沿海城市在2050年左右就都会没有了(如果我们不采取积极措施的话)。所以现在马尔代夫就在建一个技术能让国家漂浮在海上,这叫气候适应。

气候变化是温水煮青蛙,它不像疫情那么冲击那么大那么快,2℃是一个底线不能突破,尽量争取控制在1.5度。

(我是36氪的记者邱晓芬,如果你也关注碳中和,欢迎加微信联系,备注姓名公司,微信号:13750430427)

© 版权声明
好牛新坐标
版权声明: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