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6月合肥合裕路在哪里,合肥钢铁厂筹备处成立,标志着我市冶金工业的起步。
谁料想,刚起步就遇上了“大跃进”运动,首当其冲的是“大炼钢铁”。在“停车让路,让钢铁元帅升帐”口号鼓舞下,男女老幼齐上阵,全市各行各业10万余人,在100多天里不分白天黑夜地炼钢炼铁。小坩埚土高炉“遍地开花”,“白天处处黑烟冒,夜晚遍地火光照”,是当年全民大炼钢铁的真实写照。违背科学的结果是,冶炼出来的大多是含硫很高的废铁疙瘩——“大跃进”成了不折不扣的大倒退。
1958年节日游行队伍,职工抬着竹篾扎制的炼铁炉从省体育场出发
但合肥地区1958年也上马了有一定规模的钢铁企业,如省委财贸钢厂(大兴集合钢二厂的前身)、省机关钢铁厂(白水坝合钢三厂前身)、安徽省钢铁厂(和平路东合钢一厂前身),同年7月炼出了安徽第一炉钢水合肥合裕路在哪里;1959年11月1日,合肥钢铁厂无缝钢管车间投产,生产出全省第一根无缝钢管。到1961年初,除了合肥钢铁厂,大多由机关企事业单位兴办的小钢铁企业,统统关停并转,遍地开花的“小土群”更是长满荒草,不见踪影。大批职工被“非转农”,回到农村。
上个世纪60年代末,位于合肥东郊合裕路和北郊濉溪路上的几家钢铁企业重新上马,组建合肥钢铁公司,陆续组建耐火材料厂、焦化厂、钢铁研究所等。1985年底全行业有职工15000多人,实际生产钢25万吨,铁18万吨。随后20年,合钢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那时在老合肥人心目中,合钢就是一块亮闪闪的“国”字招牌。当“合钢人”,是一种荣耀;“女找合钢人”,是别样的幸福,也是十分让人骄傲的事。合钢有自己的医院,自己的学校幼儿园,自己的商店,自己的电影院,自己独立的电话、公交、燃气公司,甚至成立自己的刑警队,压根就是一个“小社会”。最鼎盛时期,合钢占地面积644万平方米,拥有员工2.4万人,资产31亿元。
进入新世纪,当技术革新、先进设备不断出现的新时代,人多不一定力量大。作为设计年产50万吨钢材的中型钢铁企业,人多也是包袱。合钢亏损加剧,2006年不得已与马钢洽谈资产重组,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理念,以及“壮大主业、剥离辅业”等举措,2009年公司实现产值16亿元,利税达到1亿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50.89亿元,实现利税4.27亿元,其中利润2.69亿元。2011年1至8月份,公司经济效益再上新台阶,累计实现利税3.64亿元,其中利润2.01亿元,超额完成了公司年度利润计划,成为历史新高。
曾经沧海难为水,往日辉煌过眼云。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全国的冶金行业不景气,钢铁产能过剩。“合马”最终未能改变合钢的颓势。2011年11月25日,这座合肥最大的企业宣告破产。曾经的“合老大”终究退出了历史舞台。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工厂可以破产,但工业印记不能磨灭。合钢承载了半个多世纪工业文化发展史,具有很高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必须有效保护利用。2018年12月17日,经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合钢成为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下一步,合钢核心面积4万平方米范围内的1958年原始小高炉,以及100立方米、314立方米、349立方米、380立方米的高炉4座,和厂区“630”车间等,还有《合钢战讯》《合钢战报》《合钢报》、合钢老人口述史(视频资料),都将得到保护、开发和利用,以合钢为基础的合肥工业博物馆呼之欲出。
土法炼钢
大兴集,炼钢工人下班路上。新铺的铁轨穿过“一里三公”
(宋包拯孝肃公、明蔡悉文毅公、清李鸿章文忠公)墓地
钢化飞溅生产忙
1959年11月1日,合肥钢铁厂无缝钢管车间投产,生产
出全省第一根无缝钢管
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召开的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地处合肥东部新中心核心区域的合肥钢铁厂被认定为国家工业遗产。
合钢经过了多次调整改造,在2006年变更为马钢(合肥)钢铁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因响应国家去产能政策而关停。关停之后,合肥钢铁厂并未拆除。
现在合钢成为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意味着这一块工业遗迹将被保护,这一份合肥人对于钢铁的记忆也将就此被留存。
这也意味着
这一块工业遗迹将被保护
这一份合肥人对于钢铁的记忆
也将就此被留存
//
新旧交替,这里已不是原来的老厂
//
合肥钢铁厂已有近60多年的历史,曾经可以说是,风光无限!在老合肥人眼中,合钢曾是一块亮闪闪的“国”字招牌,在七八十年代,能当上“合钢人”都是一件十分让人骄傲的事。
“男娶安纺,女嫁合钢”,这个堪称当年老合肥人的择偶标准。从安纺往东去几公里就到了合钢。沿路走来还能看见当年沸腾的炼钢炉。
如今,走近老合钢的厂区,大门被茂盛的杂草覆盖。而昔日热闹的车间,历经风雨沧桑,早已锈迹斑斑。
曾经炽热的炼钢炉如今已经冷却,曾经灯火辉煌的厂房如今漆黑一片。
位于合肥钢铁厂内部的高炉区已经废弃,现存有一号高炉、二号高炉、三号高炉、四号高炉及各项附属设施。
兴建于1970年的铁轨,给人一种空旷延伸的深邃感,仿若时光倒流。
附近的空地,已经被居民种满了蔬菜。
曾经千人蜂拥的职工食堂,孤独的守护最后的合钢生活区。
残阳西落、破旧厂房、芦苇枯木、杂草丛生、老旧住所…触景生情、让人感叹。
//
老合钢,几代人的珍贵回忆
//
曾几何时,老合钢可是合肥响当当的大单位,一提起老合钢,都会竖起大拇指:工资高、福利好、贡献大!
曾经的合钢有自己的医院、有自己的学校、有自己的商店、有自己独立的电话、公交、燃气公司,甚至成立自己的刑警队,俨然就是一个小县城。
对于有些人来说,合钢就是他的记忆与命运!从一名小小的职员到现在,从一个人变成一家人!
已经习惯了每天上下班路上的风景,习惯了炙热的工作环境,更习惯了同事之间无话不谈的情谊。
日复一日地工作,一年中最难熬的就是夏天。整个厂房就像一个大火炉!即使这样,大家都会准时到岗,坚守自己的工作!
那个时候,合钢人的群体感情特别深厚,群体荣誉特别强,1959年创办了《合钢小报》,1977年创办了《合钢战讯》。
还有老年合肥人都有点印象的“小高炉”,在那个年代,可牛了!
//
老合钢,太多荣耀与光辉
//
合钢,筹建于56年,荣耀58年,飞腾在60年,升华在70年,辉煌在80年,下滑在90年,衰落在2000年,关闭在2015年。
这个大型钢铁企业占地面积644万平方米,曾拥有员工2.4万人,有矿山及20余家生产企业。
安徽省炼的第一炉钢水就是出自合钢,作为国家冶金工业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毛泽东曾来过两次,邓小平、彭真等都考察过合钢。
五十年代,毛主席在合钢
在那个年代,合钢从开始电炉冶炼的普碳钢逐渐发展到能生产高端钢种,产品畅销半个中国,为国家建设做过极大贡献。
当年合肥钢铁厂建设场景
城市发展滚滚向前,该告别的终将告别。60多年过去了。这里承载了几代人的工作与生活、记忆与命运。
这里是一个时代的建设者们留下的生活记忆,也是合肥这座城市的荣耀。
//
老合钢,期待你越来越好
//
今年6月份,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指挥部以合肥钢铁厂保存完整的1958年小高炉、高炉区、铁轨、轧钢厂等生产设施为核心,申报了国家工业遗址,经过专家评审,最终获得国家工信部的认定。
未来,老合钢将建设工业遗址公园,通过对工业设施设备、工业人造物等进行保留、改造利用、再生设计,建成可供市民休憩、观赏、娱乐,以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多功能空间。
同时,还将建设合肥钢铁厂遗址博物馆,全面展现合肥钢铁厂的历史文化。
通过工业遗址公园和博物馆的建设,推进城区面貌转变、产业转型升级、群众幸福感提升,打造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样板区。
那些已逝去的,让我们梦萦魂绕
而将要发生的,让我们翘首以盼
愿老合钢片区的明天越来越好!
愿老合钢的人生活越来越幸福!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