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岗巴县境内的吉汝村水瓮在哪买,是边境雪山下一座传统的藏族村落水瓮在哪买,美丽、宽阔、静谧。然而超过5000米的高海拔和恶劣的自然环境,让当地村民只能通过背水的方式获取生活用水。村里只有6处背水台,到了旱季只剩一半可以用,村民用水极其困难。
不仅如此,吉汝村的水源为地下水,经过大片湿地后流入蓄水池,再由管道送至背水台,但卫生条件受限,无法保障水体清洁。此外,村里通过道路两旁明渠进行排水,当地风沙大、硬化程度低,风携带的泥沙汇聚于沟渠内,再加上倾倒的污水,经常产生难闻臭味,夏季还会孳生大量蚊蝇,严重影响村民的正常生活。
“让村民喝上一口干净水是帮扶工作中的头等大事。”岗巴县委常务副书记毕小锋说。2019年7月,经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选派,毕小锋来到岗巴县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上任伊始他便与当地水利局的同事一起,对改变吉汝村缺水状况方案进行全面论证。
“在引水入户方式上,起初我们计划将水直接通到牧民家里。但通过多日实地调研,村民们更希望将水通到院子里。原来,每户牧民家里都有两个水瓮,一个在楼上,一个在院子里,一桶水背回来要倒进两个瓮,一个给人用,另一个给牛羊用。”毕小锋说,除了要考虑老百姓的实际需求,还要克服铺设水管网的各种困难。
吉汝村全年冻土天数在170天左右,而海拔在5350米以上的山地土层全年基本都为冻土。此外,这里气压较低、空气稀薄,平均年降雪日为30天至40天,雪后还常伴有大风,气温急剧下降,山地积雪难消,容易形成雪灾。严峻的天气情况给施工带来了巨大挑战。
但毕小锋和他的团队并没有放弃,他们根据水利部门、专家组、村民反馈的意见,充分研究其他高原地区用水案例,并与专业技术公司反复沟通设计方案,最终决定采用净化现有水源点、冻土层以下给排水分离并行、配备防冻水龙头、机井备用供水、水势末端污水集中处理的组合方式,满足村民安全、充分、便捷的用水需求。
2020年5月,中国中化援藏援青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经过充分研究讨论,为吉汝村高原供水项目投入资金400万元。项目在试压、试水、防冻等检测环节都顺利通过,并在水利局的协同下测试防冻装配的出水效果。2020年10月,项目实施完毕,但过冬后仍有6户人家出现供水冻结现象。毕小锋带领施工人员仔细检查,发现阴面冻土层已经超过了2.3米的深度,他们果断采取措施,更换阳面供水土层,终于在6天后全村都实现了引水入户的目标,“当村民看到水龙头流出清澈的自来水时,脸上的笑容让人难忘。那一刻,我明白,老百姓的满意就是我们这些援藏干部工作的最大动力”。
解决了村民的喝水难题,还有一件事始终让毕小锋放心不下。“我第一次到岗巴县中学时,发现那里的教室比较陈旧。”毕小锋说,“这所学校建了有18年了,房屋漏雨、门窗结构变形、楼内安全通道狭窄,重建学校迫在眉睫。”但当时县里已经没有预留地,新校区建在哪里?学生们又如何安置?带着这些难题,毕小锋四处奔走。“最后我们决定在职业培训楼建设临时教学点,原址重建学校的项目也获得了中国中化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历时8个月,2021年新校区建设终于进入实质性阶段,岗巴县500名学生、近百名老师即将在崭新的教室里开启新的学习生活。”
据了解,中国中化自2002年起,对口支援日喀则市岗巴县,选派援藏干部7批15人次,投入帮扶资金1.97亿元,实施援助项目150余个。“十三五”期间,中国中化以“帮到点,扶到根”为基本工作原则,坚持“两不愁、三保障”的帮扶导向,突出产业支撑和民生改善,不断加大投入,全力保障基层,助力岗巴县完成全面脱贫攻坚任务。
下一步,中国中化将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持续开展民生帮扶,多措并举发力“智志双扶”,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把当地建设成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生态美好、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美丽边疆小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芃达)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