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开放”的苹果公司:iPod 之父谈

本篇文章给各位网友带来的资讯是:走向“开放”的苹果公司:iPod 之父谈乔布斯关于 iPod 和 iPhone 的争议性决定 详情请欣赏下文

IT大王 5 月 5 日消息,据 9to5mac 消息,被称为“iPod 之父”的托尼-法德尔(Tony Fadell)于本周发售了他的新书《Build》,讲述了他在硅谷公司工作 30 年的背后故事。在接受 CNBC 的 Jon Fortt 采访时,法德尔分享了更多关于 iPod 和 iPhone 早期发展阶段时的细节,以及乔布斯的有争议的决定。

走向“开放”的苹果公司:iPod 之父谈

关于 iPod 的决定 —— 是否兼容 Windows PC

法德尔于 2001 年受雇于苹果公司,帮助该公司制定其音乐战略,这必然涉及到了 iPod。正如他在采访中提到的,在 iPod 之前已经有了多种 MP3 播放器,而且在当时它们已经变得相当流行。然而,对于 “只想播放 MP3” 的人来说,它们都不够简单。

走向“开放”的苹果公司:iPod 之父谈

苹果内部的想法是将 MP3 播放器的这种体验大众化。用工程师的话说就是:“每个人都喜欢音乐,观众无处不在”。然而,与竞争对手不同的是,iPod 必须简单易用,拥有良好的续航时间,极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并能储存 1000 首以上的歌曲。

据法德尔说,这是导致苹果使用火线而不是 USB 的原因之一。最初的 USB 标准速度超级慢,最高仅有 12Mbps(即 1.5MB/s),而火线在当时的传输带宽已经超过 100Mbps(12.5MB/s)。使苹果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不止这一个。

而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为了让 iPod 与 Windows PC 不兼容。用户为了将歌曲传输到 iPod 就需要一台 Mac。从第一天起,我(法德尔)就说:“我们必须确保它能与 Windows 连接。” 而他(史蒂夫)说:“在我死之前,永远不会。”

乔布斯相信,iPod 会说服 Windows 用户转投 Mac。然而,为了 iPod 而购买 Mac 的用户数量始终不多。而且传输歌曲到 iPod 必须使用 Mac 这一点也影响了 iPod 的销量,因为对于那些家里没有 Mac 的人来说,这极大的提高了 iPod 的使用门槛。

即便如此,乔布斯还是反对让 iPod 与任何 Windows PC 兼容的想法。这时,法德尔和 iPod 团队联系了记者沃尔特-莫斯伯格(Walt Mossberg),他是乔布斯的朋友,希望他能帮助说服乔布斯使 iPod 与 Windows 兼容。

法德尔提到,乔布斯不想更改自己的想法,但莫斯伯格的帮助让乔布斯看到,向 Windows PC 开放 iPod 将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事实证明,莫斯伯格和法德尔是对的。

关于 iPhone 的决定 —— 是否让 iPhone 运行第三方应用程序

而早在 2007 年,乔布斯发布 iPhone 时并不赞成该设备运行第三方应用程序。然而,当 iPhone 问世时,开发者,尤其是企业都希望在 iPhone 上面安装他们的应用程序。

走向“开放”的苹果公司:iPod 之父谈

于是,苹果想出了一个“甜蜜的解决方案”,即促进通过 Safari 浏览器运行的网络应用的发展。有趣的是,法德尔在采访中透露,网络应用的想法得到了当时谷歌 CEO 埃里克-施密特的大力支持。

施密特是苹果的董事会成员,他也大量参与了 iPhone 的开发,因为它内置了多种谷歌服务。对法德尔来说,当他第一次看到网络应用在 iPhone 上运行时,施密特“有点激动”。

然而,正如我们所知,网络应用并没有那么好。与此同时,iPhone 的销售并也不尽如人意,所以乔布斯看到了推出 App Store 的机会,并利用 iPhone 的应用将人们“锁定”在这个生态系统中。

IT大王了解到在一小时的完整采访中,法德尔还分享了关于他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中其他时刻的更多细节。2008 年离开苹果公司后,他创立了自己的公司“Nest Labs”,创建智能家居设备,该公司后来被谷歌收购。

编者注:FireWire,中文直译为“火线”,是用于高速外围设备的连接系统,原称 IEEE 1394,或者简称 1394,是国际工业标准(高性能串行总线)之苹果版本,IEEE1394 接口最初由苹果公司开发,早期是为了取代 SCSI 接口而设计的,于 1996 年基本开发完毕,并自 1999 年开始放置于苹果电脑上,例如 Power Macintosh,随后于 2000 年扩展至笔记本系列 (PowerBook),自 2001 年已经普及于所有新产苹果电脑。

走向“开放”的苹果公司:iPod 之父谈

走向“开放”的苹果公司:iPod 之父谈

© 版权声明
好牛新坐标
版权声明: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