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各位网友带来的资讯是:煤烟灰里提纯出来的中国半导体产业 详情请欣赏下文
因为油价高企,导致新能源汽车(混动 HYBRID、纯电动)发展更快了。
动力电池里所用到的“锂”元素,出现了价格的跳变。电池级碳酸锂报价从 2021 年初的不足 5 万元 / 吨到今年 3 月份 52 万元 / 吨,近期有所回落,也在 45.2 万元~47.3 万元间,均价 46 万元 / 吨。
这么算来,过去两年,价格上涨了近 10 倍。因为动力电池越用越多,指望锂价大幅回调显然也是不现实的。马斯克同学表示,要考虑是否进入采矿和提炼领域了。
▲ 百花牌矿石收音机,戴辉摄于上海无线电博物馆
四、上海冶炼厂半导体锗分厂曾是全国最大的锗生产厂
《上海有色金属工业志》第三编粉末冶金和半导体材料第二章半导体材料第一节“锗”里有详细描述。
半导体材料是电子工业的基础。锗、硅化合物半导体等材料的出现,迅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工业的发展,成为更新换代最活跃的领域,有力地促进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功率元件、探测器、太阳能电池、微波、光电器件、制冷合金等的发展。
上海生产半导体材料是从 50 年代后期研制锗多晶开始的。金属锗及其化合物在电子工业、军事工业、石油化工、医药、激光、红外光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二氧化锗可以制造光学玻璃荧光粉,并可作为催化剂用于石油提炼时转化、去氢、汽油馏份的调整、彩色胶卷及聚脂纤维生产。四氯化锗可以制造光导纤维,用于光通讯技术。锗单晶可以制造晶体管、放大器、整流器和核辐射探测器等。锗大量用作红外材料,制造透镜、红外窗口、滤光片、棱镜,成为夜视仪和热成像仪的关键材料。这些仪器安装在飞机、坦克、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中,无论白天黑夜都能巡视目标,拍摄月球表面和地球上军事目标的照片。60 年代先后试制生产硅多晶、硅单晶、硅外延片、硅红外线滤波罩、硅太阳能电池以及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自动化仪器仪表、遥控、遥测、电子计算机、家用电器等领域。80 年代以来,各种半导体材料品种、规格、质量都有新的发展,有些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煤烟灰还原干馏富集法提锗
地壳中无单独的锗矿,只在闪锌矿、铜铅锌硫化矿、黄铁矿和煤炭中含有微量锗。这些矿物在冶炼或燃烧时所产生的烟尘中含有锗而成为提锗的原料。1958 年初,国家科委在长春召开“从煤烟灰提锗”经验交流会。同年 3 月,上海市工业生产委员组织上海地区提锗会战,并决定以上海冶炼厂为主,由该厂副厂长、总工程师田庚锡主持。抽调李显光工程师和职工 200 多人,成立第五车间,开展从烟灰中提锗大会战。为了尽快取得锗,在简陋的临时厂房内,利用陶瓷缸作浸出槽,废旧电解槽作沉淀槽,木棒做搅拌桨进行入工搅拌、浸出、沉淀等操作。经过半年多的试验,终于在同年 10 月获得第一克锗。由此填补了上海地区无锗的空白。同时,上海市有色金属工业公司中心试验室也从烟道灰中提取锗,1958 年冬获得成功。由于煤灰中锗的含量太低,浸出 1~2 吨煤烟灰才能得到一克锗,处理量大,产量低,成本高达 16 万元 / 公斤。
1959 年,上海冶炼厂田庚锡、杨云龙主持设计并试验成功“煤烟灰还原干馏富集法”工艺,将煤烟灰在 1200~1300℃温度下和适当的还原气氛下焙烧,使锗挥发富集,获得比原煤烟灰含锗高 10 倍以上的富集灰。同年 10 月建造一座日处理 15 吨的富集炉,锗回收率提高 30%,材料消耗降低,月产量增加到 300 克以上,受到上海市工业生产委员会的表彰。
2、熔融法提锗
1959 年,在国防科委召开的提锗经验交流会上,上海冶炼厂获悉江苏溧水县南关山的赤铁矿含锗高达 100~150 克 / 吨。1960 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和复旦大学协助下,研究成采用硫酸钠溶融法提锗的工艺。1960 年建造炉膛面积为 4.5 平方米反射炉一座,带有机械搅拌的浸出槽 2 只,沉淀槽 2 只,操作条件有所改善。采用含锗赤铁矿提锗,4 个月共提取锗 15 公斤,成本低于 3 万元 / 公斤。
接着该厂又用高炉挥发氯化钠碱液淋洗吸收提锗的试验。该工艺流程简单,回收率高,处理量大,更适合于工业生产。1960 年第三季度建造两座容积为 5 立方米的提锗高炉及淋洗塔等附属设备,扩大锗的生产。后溧水赤铁矿供应中断。1962 年探得江苏高淳县产硅铁矿含锗 40~50 克 / 吨,可以供应。该厂即与之签订协议,以解决锗生产原料问题。同样采用高炉挥发、碱液淋洗的工艺处理锗硅铁矿,生产到 1965 年。在此期间,不断改进操作方法,采用“大风量、热炉顶、高钙渣”延长炉龄,扩大日处理量,后又将碱液淋洗改为水淋洗,取得同样的吸收效果。由于摸索出高炉配料、风量及温度控制、焦比等最佳工艺及技术参数而提高了锗的回收率,每吨矿石可提取锗 20 克以上,锗的生产成本降低到 1.5~2.0 万元 / 公斤。
3、直接蒸馏法提锗
1962 年,云南会泽矿务局、贵州冶炼厂等单位从铅锌矿烟尘中回收锗获得成功,取得含 5~10% 的锗精矿,为上海冶炼厂提供了新的资源。从 1963 年起该厂利用锗精矿直接进行蒸馏,制取四氯化锗,然后经过提纯、水解、还原制取锗锭。月产量达到 10 公斤以上,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
1963 年,冶金工业部颁发锗锭质量技术标准(暂行),对锗锭必须进行光谱分析 14 个杂质元素,或者进行物理测试,电阻率必须在 3 欧姆・厘米以上。当时该厂生产的锗锭电阻合格率仅 20%。为提高锗锭质量,先后采用锗精矿加碳酸钠在高温下焙烧、蒸馏时添加氧化剂,四氯化锗用饱和氯盐酸萃取提纯,增加真空熔铸工艺去除低沸点杂质等工艺,锗锭合格率达 95% 以上。
1964 年 11 月,冶金工业部决定将上海冶炼厂锗生产系统搬迁到锗精矿的产地 —— 云南会泽矿务局生产。该厂派出干部、技术人员和生产骨干共 27 人赴会泽矿务局进行安装调试和组织生产,1965 年 5 月生产出锗锭,质量技术指标全部达到上海冶炼厂水平。(作者戴辉备注:会泽矿山是上市公司“驰宏锌锗”的最早起源)
4、锗废料再生利用提锗
锗作为半导体材料用于制造晶体管,利用率仅 30% 左右,近 70% 的锗作为废料被排弃。这些“废料”含锗高达 10% 以上。1965 年上海冶炼厂老工人羊华国、张军书在参观晶体管厂时看到这种情况深感可惜,当即从阴沟中挖取含锗废料,回厂进行试验,制得优质锗锭,返给用户使用,深受欢迎,为锗生产找到了新的原料来源。当年锗的产量达 2000 公斤以上。
1969 年,该厂蒋毅夫等在蒸馏工序首先采用耐酸搪瓷反应锅代替小容量玻璃烧瓶蒸馏四氯化锗,使生产能力和效率提高 10 倍。同年 9 月又以通氯复蒸工艺代替饱和氯盐酸萃取法提纯四氯化锗,改善了劳动条件,扩大了处理量。
随着产量的不断增加,四氯化锗原采用玻璃瓶储存,手工搬运,容易破损,极不安全。1973 年安装 70 立升的聚四氟乙烯储槽配以四氟乙烯管道阀门代替玻璃瓶储存、输送四氯化锗,既安全可靠,又基本上实现管道化连续生产。1976 年扩建锗还原工场厂房,还原炉由原来 8 座增加到 16 座,真空熔铸炉由 2 座增加到 3 座。至此,该厂锗锭的年生产能力达 5000 公斤。
5、锗锭区熔提纯
还原锗锭纯度仅 99.99~99.999%(4N、5N),而用于生产锗单晶的锗锭纯度要求 8N 或 9N。因此必须对锗锭进行区熔提纯。1965 年 4 季度,上海冶炼厂参照上海元件五厂的工艺采用双管区熔炉、高频感应加热、水平移动法区熔,产出电阻率达到 47 欧姆・厘米以上的锗锭。但设备占地面积大,电能利用率低,且高频磁场没有屏蔽,危害工人健康。1976 年将双管炉改成三管炉,高频系统并入炉体,电气控制集中于一个操作台中,并用铜丝网对高频进行屏蔽。改进后的设备占地面积小,电能利用率高,降低了高频辐射,产量亦大幅度增加。1977 年区熔锗锭产量由 1975 年的 7.2 吨增加到 11.5 吨。
6、锗单晶
1958 年,上海元件五厂王传鼎等用进口锗粉,在上海电炉厂研制的锗单晶炉上试拉锗单晶,翌年 6 月得第一根重 30 克的单晶。1960 年,该厂自行制造炉膛较大的卧式炉,生产的单晶供自用。1963 年改用石墨双坩埚掺杂获成功,单晶质量提高,每炉投料增至 500 克,生产比较稳定(1979 年停产)。
1965 年 1 月,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袁诗鑫等利用水平生长诸单晶时掺入 4~10 大气压的汞蒸汽,成功地生长出合格的掺汞锗单晶。制成长波红外探测器,用于航空遥感。继又在地质、水文勘探、环境保护、森林防火,军事侦察等方面应用。
1966 年,上海冶炼厂建造单晶炉,采用钼丝加热,氢气保护,石墨单坩埚,投料量 900 克 / 炉。4 月 24 日拉出第一根合格锗单晶。8 月,单晶厂房落成,安装小型单晶炉 4 座,通过调试,当年产出合格锗单晶 37 公斤。1972 年进行工艺改革,采用大型双坩埚拉晶,投料量扩大到 1600 克 / 炉,年产量达 2.9 吨,品种规格也有增加。除常规产品外,还试制了重掺镓 P 型锗单晶、掺金锗单晶和直径 200 毫米大直径单晶等新品种。产量及品种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1975 年第二次工艺改革,采用悬浮坩埚拉制锗单晶,使单晶的电阻率均匀性提高,减少了位错缺陷,成品率提高 1 倍,年产量达 5.5 吨,创生产历史最高纪录。技术员罗志华在单晶炉上试装温度程序控制装置取得成功,实现了拉晶半自动化。
1980 年,技术员虞君耐和老工人朱进发根据悬浮坩埚和双坩埚的特点,对坩埚的形状及热场控制进行新的设计获得突破。1981 年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后改善了锗单晶纵向、径向电阻率均匀性,减少杂质沾污,成品率提高,投料量增加到 4000 克 / 炉,效率提高 2.5 倍,年产锗单晶达到 8 吨。
1985 年以后,将单晶炉全部改为 TDR—40 型,采用石墨加热器加温,全部推广温度程序控制,炉内保护气氛由氢气改为氩气,产品合格率大幅度提高。
7、锗单晶片
1968 年 7 月,上海冶炼厂开始生产锗片。首先将锗单晶在内圆切片机上切成厚度为 0.24~0.34 毫米大圆片,再用金刚砂浆在行星式磨片机上研磨平整,然后用划片机划成 11 或 22 毫米小方片,或用超声波切片切成直径 3 毫米、4 毫米、6 毫米的小圆片,直接供给晶体管厂使用。克服锗片薄、脆、容易断裂和精度要求高等操作上的困难。当年产出锗片 19 公斤。随着设备的不断更新,工艺的革新,锗片的产量逐年提高。1981 年达 1410 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1984 年为满足用户的需要采用研磨与化学腐蚀相结合的工艺,生产超薄锗片。同年 9 月起,为上海半导体器件厂提供厚度为 0.16 毫米的超薄锗片,满足该厂从日本引进的自动化锗管生产线的需求,锗管质量参数及成品率均达到日本水平,产品返销到日本。
8、高纯四氯化锗
1979 年 9 月,上海冶炼厂承担市下达的研制光导纤维用高纯四氯化锗的任务。经研究确定在复蒸提纯工序之后,再增加石英筛板塔,精馏提纯四氯化锗,试验获得成功。产出四氯化锗纯度达到 SN,Cu、Mn、Ni、Co 等 8 个元素杂质总量少于 10PPb,符合制备光导纤维的标准。由该厂四氯化锗生产的光纤及制成的锗硅系光缆已用于北京 Pcm—120 路光通讯试验段,试验证明光损耗在 5db / 公里以下,清晰度高。1982 年 10 月通过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光纤用高纯四氯化锗技术鉴定会鉴定。1984 年,四氯化锗出口美国,因质优获得好评。
经过 30 年的研制开发,上海冶炼厂半导体锗分厂成为全国最大的锗生产厂,产量占全国 70% 左右,产品品种规格比较齐全。1981 年产量及经济效益达到顶峰。这一年生产还原锗锭 8884 公斤,区熔锗锭 16933 公斤,锗单晶 7148 公斤,锗片 1409 公斤,利润 1070 万元。80 年代后期由于集成电路的发展,锗晶体管的用量减少,锗的需求量和产量相应下降。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