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笔者和大家谈了中国各省形成的一系列故事,比如湖南省、四川省、山西省等等。今天,我们谈论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省。贵州省属于西南内陆省份,总人口3800多万,下辖9个地级以上市。出现了一个问题。贵州省九个地级以上市的格局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贵州省区划变化的过程。
首先说一下贵州省的基本情况。贵州省属于中国的西南部。长期以来,由于地形结构复杂,交通不便,制约了贵州的经济发展。近年来,贵州省的交通有了很大的改善。随着铁路和公路网的完善,贵州省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贵州省会贵阳,城市建设优美,已经具备成为大都市的雏形。
不得不说贵阳在城市建设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根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贵州省总人口3800多万。在西南省份,这个人口基数不小。2021年,贵州省GDP总量达到1.95万亿元。目前,贵州有6个地级市和3个自治州,共9个地级市,分别是贵阳、六盘水、遵义、安顺、铜仁市、毕节、黔南、黔西南、黔东南。
至于贵州省九个地级市划分的格局,经历了几个阶段的调整和变化。众所周知,中国的行省制度出现于元代,数百年来不断调整完善。明朝时,建立了贵州省。请注意,明朝时期,贵州省的划分比现在的贵州省要小得多。中国很多省的基本区划都是在明朝时期建立的,比如河南省、山东省、福建省。
清朝雍正帝年间,在鄂尔泰的主持下,四川、湖南、广西等地,共计10余县,先后划归贵州省管理。一方面加强了贵州省的整体实力,另一方面形成了贵州省的基本区划格局。贵州省因其复杂的地形结构,被划分为一系列州府。从州府数量上看,明显多于中部省份。
至清嘉庆年间,贵州省总纲共分十二州、三直隶厅、一直隶州,即镇远州、黎平州、都匀州、泗州州、铜仁州、思南州、平远州、大定州、黔西州、威宁州、兴义州、普安州、仁怀州等。1912年,清朝灭亡后,中国进入军阀混战的复杂阶段。由于军阀混战严重,对贵州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转眼间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随着大规模战争的基本结束,中国进入了恢复生产、战后重建、发展经济的阶段。此时的贵州省分为一系列的九个特区和一个地级市,分别是贵阳、遵义、都匀、铜仁、镇远、安顺、兴义、毕节、贵定。鉴于遵义市的重要性,1955年,遵义市升格为地级市,与遵义特区并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系列地级市和特区并存。比如苏州市和苏州特区,沈阳市和沈阳特区都是模式类型。1956年撤销贵州省贵定、镇远、都匀三个专区。原所辖部分县纳入贵阳市管理。其他大部分县分别建立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随后兴义地区被撤销,原辖各县划归安顺地区管理。1958年,在贵州省新一轮区划变动中,遵义市降级为县级市,划归遵义特区管理。此时,贵州省共辖1个地级市、4个特区、2个自治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通讯交通水平有限,所辖县太多,管理难度很大。再加上贵州地形复杂,管理起来确实比较困难。1965年,贵州省重新设立兴义区。
20世纪60年代末,全国各专区更名为地区后,贵州省下的各专区也相继更名为地区。1970年,为了开发六盘水等地丰富的矿产资源,贵州省设立六盘水专区。此时,贵州省下辖1个地级市,6个地区,2个自治州,共9个地级市。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各省所辖各区县纷纷进行了各种调整。
1978年撤销六盘水地区,设立六盘水地级市。1981年,兴义专区撤销,成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加强省会贵阳的整体实力。1995年,安顺所辖部分县划归省会贵阳。1997年撤销遵义地区,设立遵义地级市。
进入21世纪后,随着贵州省的可持续发展,区划调整仍在继续。2000年,撤销安顺地区,设立安顺地级市。2011年,铜仁地区、毕节地区撤销,设立铜仁地区地级市、毕节地区地级市。至此,贵州省所辖地区全部调整为地级市。截至2011年,贵州省已形成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共9个地级市的区域格局。
近年来,贵州省依托自身的地形特征和气候优势,积极发展水果种植和茶叶领域。比如2021年,贵州省工业产量达到46.99万吨,居全国第一。其中,相当一部分茶叶出口国外。
关于中国区域划分调整的故事还有很多。作者会在以后的文章里和你慢慢聊。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