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务府”是一个在古代小说和古装剧常见的官署名。在许多古装电视剧中长工职在哪,涉及宫廷事务之时皇帝往往要传来“内务府总管”指示一二。颇高的“出镜率”使内务府在广大古装剧及历史爱好者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长工职在哪,内务府到底是做什么的?今天,咱们就来一起聊聊这两个问题。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内务府的职能与分工
清朝时期,偌大的紫禁城里,居住着皇帝、皇后以及庞大的妃嫔群体和皇族成员。他们的衣食住行,统统由内务府管理,有“天下大事,不问内务府”之说。由此而言,内务府实质上是服务于皇室、掌管后宫事务、打理皇家产业的后勤保障部门。
清宫内务府所在地
《内务府册》载:“内务府在西华门内右翼门之西,循墙第四门,东向,前后凡五重,其廨舍之数,共四十有三间。” 内务府的规模令人咂舌,最多时有3000多人。就人数而言,是六部中人数最多的户部的10倍。
内务府下设广储司、都虞司、掌仪司、会计司、营造司、慎刑司、庆丰司,另设上驷院、武备院、奉宸苑。这就是通常所称的“七司三院”。除了“七司三院”,内务府还下设三织造处、三旗参领处、掌关防处、三旗庄头处、御茶膳房、升平署、御药房等,并管辖敬事房。
影视剧中的妃嫔
介绍完直属机构,我们举几个例子,简略地描述一下内务府各部门的职能。
宫廷服饰的制作
内务府中地位最高的是广储司,清宫经济命脉所在。它掌管各皇庄所交赋税,负责皇室金银珠宝、瓷器、绸缎、茶叶、人参、毛皮等特供品。广储司下设有皮、缎、衣等六库,六库下又设有染、衣、绣、花、皮等七作,以及帽、针线二房,清代宫廷服饰的制作与管理由内务府负责。
据清宫《内务府奏销档》和《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等档案记载,皇帝敕谕多次要求官局所织缎匹“务要经纬均匀,阔长合适,花样精巧,色泽鲜明”,质量不合格,必须补赔、罚俸或受鞭责。据说当时单单一件缂丝龙袍,专职织造人员就有2602人,花费上390个工日。
清乾隆 缂金彩云蓝龙青白狐皮龙袍
江南三织造(江宁织造、苏州织造与杭州织造),也直属清宫总管内务府管辖。织造之职务一般由内务府包衣旗人(旗属部下,地位高于奴才)充任,既是朝廷官员,也是皇帝家臣。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曾任织造一职。(公众号介绍过苏州织造,链接:一针一线,极尽尊贵,《红楼梦》里的丝绸织锦究竟有多美?)
清早期 缠枝牡丹金宝地锦 江宁织造
制作各类工艺品与生活用品
清代康熙初年,为满足皇室生活及礼仪需要,宫廷内成立了内务府造办处,聚集各地能工巧匠,专门制作各类工艺品。后应康熙旨意,内务府造办处又成立了珐琅作坊,创烧了精美绝伦的御用珐琅瓷;后世著名的“后宫瓷”——慈禧大雅斋瓷器,也是内务府传江西九江关烧造;同时,同治大婚瓷也是由内务府发往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督办,耗时五年,全套共一万零七十二件。《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载“准内务府绣活处移知,上传预备皇后前需用瓷器活计,共圆琢器一万余件,现七年内烧齐解京”。
清康熙 胭脂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纹碗
清雍正 淡黄地珐琅彩兰石纹碗
康熙珐琅彩瓷多以日用品居多,常见色地有红、黄、蓝、紫、绿、胭脂等色,雍正时又增添了淡松黄色、藕荷色、浅绿色、深葡萄色等十多种颜色,极大丰富了彩瓷绘制色彩表现,画面更加生动传神。纹饰以缠枝牡丹、菊花、虞美人、折枝大朵花卉及团花中心加寿和开光花卉等为主,画工严谨细腻,具有图案化的效果。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案记载,珐琅彩瓷器的画匠多出自供奉于内廷的如意馆画师,画工的精湛技艺和非凡的艺术修养,方使珐琅彩瓷器取得如此高超的艺术成就。
“大雅斋”款绿地粉彩花鸟纹高足盘
清光绪 黄地墨彩花鸟纹长方小花盆
大雅斋瓷器前后烧造一共4922件,瓷器造型多样,有盆、碟、高足碗、盖盒、渣斗、羹匙、花盆、鱼缸等。在装饰手法上多以浓艳粉彩形式出现,有黄、绿、红、蓝、紫、白为底色,间绘红、墨、蓝等色彩绘,形成黄地墨彩、绿地墨彩、蓝地墨彩、黄地粉彩、绿地粉彩、蓝底粉彩等品种。题材以花鸟为主,如喜鹊登枝纹、荷花鹭鸶纹、紫藤花蝶纹、鹦鹉花卉纹等品种。总体艺术风格与普通清晚期作品大相径庭,主要沿袭清中期盛世清中期盛世的面貌,给人一种奢华靓丽的感觉。
清同治 红地金喜字纹盒
清同治 黄地蓝寿字纹羹匙
同治大婚用瓷的釉色品种以黄(红)色地粉彩为主,共有14个花色品种。器物种类有各种碗、茶盅、渣斗、粉盒、刮头缸、胭脂盒、水仙奁(盆)、花盆等,图案尽可能生动,每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有兰花、竹子、八吉祥、喜鹊梅花纹、双喜纹、金喜纹、双喜百蝶纹等。
选秀
清代后宫,上至皇后,下到宫女,都是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出来的。从顺治到光绪九朝,总计选秀80余次。选秀分为两种,一种是三年一次(由户部主持),一种是一年一次。每一年一次的选秀,就是由内务府主持,选进宫的都是一些宫女子,侍候主位,承担后宫杂役,敬事房就是古装剧中常出现的管理太监、宫女的机构。但也有例外,如包衣出身的令妃(《延禧攻略》里的魏璎珞)就是通过内务府选秀入的宫,然后被皇帝看中当了嫔妃。
老照片 等待被选的清末内务府三旗女子
养狗、狩猎
满人敬犬 ,将狗视为“天龙”。雍正朝内务府始设养狗处,文献记载:“初设养狗处及鹰房、鸦鹘房。乾隆十一年改房为处。”大清第一爱狗人士雍正就曾多次给造办处下旨,为自己的爱犬制作狗窝、狗笼、狗衣、狗垫等。
清晚期 绿色缎海棠菊花纹狗衣
满清骑射开国,以武得天下,所以清朝狩猎都是一等一的大事。一般内务府都虞司负责狩猎事宜,上驷院则负责所用马匹。武备院负责制造与收储伞盖、鞍甲、刀枪弓矢等物。
郎世宁等绘 清乾隆《乾隆皇帝射猎图》轴
二道贩子
除此之外,内务府还承担着一个重要职责——二道贩子。
清代皇宫内,每年各造办处制作、各国使臣进贡、朝中大臣进献等,更是不断刷新着珍宝的品质和数量。皇帝也不是每一件都能过目赏玩,有些珍宝难免被雪藏。每年内务府清理库存时,就会选择皇帝认为“无用”的器物,进行变价处理,同时,还有一个专门的“咸鱼”市场出售——崇文门。(崇文门,是清代北京内城的九门之一,这里除了征税外,还兼有内务府交办的代内府变卖物件职责,称作“崇文门变价”。)
有关““崇文门变价””最早的书面记录来自雍正六年内务府《库贮档》一则奏折:“内称年羹尧家抄来物件写摺奏闻。奉旨:自然铜九十斤交由养心殿造办处有用处用,或无用,不如交崇文门监督作价。钦此。”
崇文门
初期时的“崇文门变价”之举,将陈年旧物、战利品、抄家之物等变成银两充盈国库,不仅解决了器物之多,无处安放以及很多糙旧之物没了价值的困扰,也巩固了国力。然而,乾隆朝之后,国力窘迫,政治腐朽,这样的变卖就完全变了味。在嘉庆年间的三次大招商、大变卖,约45万件瓷器从宫中流向了民间,康雍乾三朝的精华珍宝几乎倾巢而出,导致故宫中很多珍宝流失。到清末更是变本加厉。这些珍宝,自然而然地流落到民间富绅或藏家手里了。
研究清宫的资料库
内务府保留下来大量的咨文、奏案、呈稿、起居注、题本等文献资料,囊括了包衣事务、皇家事务、国家事务三大部分,包括礼仪、人事、财务、外交、民族事务、土地房屋、修建工程、刑罚、参务及东北贡品、织造、税关、盐务、工业制造、牲畜管理、文化教育、军务、农林水利等等种类。
礼部致总管内务府咨文
广储司银库报内务府堂文
太常寺致内务府移会
钦天监致内务府呈文
内务府是皇宫里的重要机构,历来是学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而这些呈稿和档案是内务府处理日常事务所产生的公文要细,作为重要的史料,对清代宫廷史、内务府执掌面貌、清代档案公文种类与运行、清代八旗等各项专题研究相关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反映该机构的全部活动情况。
清朝最腐败的衙门与大清第一贪
皇帝的私库
内务府负责皇帝和宫廷的一切事物,从以上列举的内务府部分职能,可见内务府之重要性。而且内务府专管皇室经费(相当于皇帝的“私库”),与专管国家开支的户部平行,二者界限分明。
内务府的收入来源有很多,比如黑龙江金矿、东北鹿茸人参、江宁织造、景德镇瓷器官窑、皇庄等。另外,内务府还把持着山海关、淮关、左翼关、右翼关、张家口、杀虎口,这些所收关税的盈余银两,全部进入了内务府的口袋。广州海关连正税都要解交到内务府。
同时,每年户部都会划拨一定款项给内务府,作为“库储内府备用银两”。这一笔款项颇为巨大。《啸亭杂录》记载:“本府(内务府)进项不敷用时,檄取户部库银以为接济。乾隆中,上亲为裁定,汰去冗费若干,岁支用六十余万两。”也就是说乾隆中期,户部每年拨付内务府的款项达到了60多万两。(可能很多人没有概念,小编换算一下,清朝一个长工一年的工钱大概是2.5两银子,一两银子大概可以买2400斤大米或者四五十斤上好的猪肉,由此可知,60万两是一笔怎样的天文巨款。)
大清第一巨贪
在这不得不提到曾任内务府总管的“大清第一巨贪”——和珅和大人。当然,在提他之前,先纠正影视剧中的一个错误。
总管内务府印
在许多剧里内务府总管都是由太监担任,现实中绝对不可能。清朝初期为防止太监干政,朝廷就下令“太监不得越四品”。连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宦官安德海,最高品级也只是正四品。而内务府成立之初,内务府大臣为三品官,雍正年间升为正二品。所以,太监绝无可能担任内务府总管。
能担任内务府总管职务的,要么是皇亲国戚、要么是功臣后代、要么是皇帝特别信赖的人,最熟悉的莫过于傅恒与和珅二人。傅恒(即《延禧攻略》里的“高富帅”)为清朝开国功臣之后、富察皇后的亲弟弟,而和珅则是因为个人业务能力出众。
真实的傅恒
影视剧中的傅恒
和珅接管内务府时,由于乾隆皇帝的奢靡享受,内务府入不敷出,随时面临无钱可用的窘迫境地。和珅采取了一系列办法:如“议罪银”制度,即根据官员犯罪情节的轻重以多少不一的银子来免除一定的刑罚;再者让京城官员、各地官员,无论官职大小还有各地盐商、行商,每逢皇帝生日、中秋、元旦三个节日,都要用财物或者珍宝当做贺礼送入宫中。除此之外,太后和皇后的生日,一定品级以上的官员也要准备厚礼。各地官员为了讨好皇帝,纷纷以进贡的名义大肆搜刮百姓。
真实的和珅
影视剧中的和珅
这些举措让内务府赚得盆满钵满,却加深了清王朝腐败的速度。而和珅本人凭借在内务府“出色”的理财能力,稳坐“大清第一宠臣”,后来被任命为崇文门税务监督。在这个职务上,和珅疯狂敛财,成为清朝第一巨贪。
从“家奴”到“主人”
纵观全览,清代中前期的内务府,因其所施行的奏销与监察制度良好且运转严格,加之以皇帝个人的勤勉,各项事务的办理尤其是财政管理都颇有成效。康熙帝曾赞誉:“明季宫中,一年用万金有余。今朕交内务府总管,凡一应所用之银一月止五六百两,并合一应赏赐诸物,亦不过千金。”
到了清代中后期,内务府内部腐败愈加严重,加之权力不受监督,清朝皇帝们尽管一次次制定新制度,但始终治标不治本,最后内务府成为清朝最腐败的衙门。清代有民谣说“房新树小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说的是如果京城出现一暴发户,新盖豪宅,其内的树还没长大,墙上又挂着近人的画,那必定是内务府官吏。
史料《春冰室野乘》里就曾记载过,道光皇帝想吃片儿汤,内务府报价一万六千两。不光道光皇帝遇上过,其子咸丰也是。《南亭笔记》记载,咸丰皇帝登基后,想修缮尚书房的门枢,内务府立刻张口要五千两维修费。连对皇帝都敢狮子大开口,可见内务府人员贪腐能力之蛮横泛滥。
清道光皇帝像
由“家奴”到“主人”,清末内务府的腐败,也是一年赛一年的突破尺度。以《光绪九年二月初五周德润折》里的记载,内务府堂郎中级别(正五品)的官员,每年的灰色收入就在二百万两白银以上。一直到晚清亡国前夜的1911年,内务府奎俊等大臣,还闹出了贪污腐败的丑闻。当然,没等清王朝再下决心整肃,大清就灭亡了。
贪腐亡国的教训,一个十分生动的教材,就是晚清的内务府。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