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田之路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会理岔河在哪,是面向全国地质工作者会理岔河在哪,最高层次的地质科学奖,主要奖励长期从事地质工作、热爱祖国、热爱地质事业,为发展地质科学和祖国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地质科技工作者。
自1989年该奖项设立以来,四川省地矿局共有6位优秀的地质工作者获此殊荣。
张云湘
获奖时间会理岔河在哪:1996年
奖项会理岔河在哪:野外地质工作者奖
张云湘
张云湘是四川省地质矿产勘开发局原总工程师。194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毕业后便跟随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会理岔河在哪;解放后,成为西南地区第一个地质机构——西南地质调查所(西南地质局前身)一级地质调查员,长期坚持在野外一线,转战巴蜀大地,成为若干地质队的创建人;先后担任基层单位地质技术领导职务、局副总工程师、局总工程师等职。
2018年9月21日,因病医治无效在成都逝世,享年96岁。
张云湘
半个多世纪的地质生涯,在他亲自参与及组织领导下,发现了中型铅锌矿、富锰矿,并快速优质地完成了汉源团宝山铅锌矿勘探;组织指导完成了我国第一个铜镍矿的地勘工作。
在他的主持下完成了攀西地区第一轮矿产普查工作,发现了新类型锡矿、稀土矿、铁矿、铜矿、冶金辅助料矿、燃料等大中型工业矿床12处,并组织对其中重要矿产地进行勘探,为攀钢基地建设作出了显著贡献。
主持了五十余份重大勘察报告和科研成果的审查、验收工作,从而满足了全川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主持指导完成了“六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攀西裂谷带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其对矿产控制”研究等科研项目,向国家提交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受到国家表彰,并获地矿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骆耀南
获奖时间:2001年
奖项:野外地质工作者奖
骆耀南(左)
骆耀南是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38年7月生,福建省惠安县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测量及找矿专业;曾任106地质队分队长、技术负责;裂谷研究队队长、技术负责、高级工程师;1986-1992年任局副总工程师;1992年任局总工程师。
2018年3月28日,因病在成都逝世,享年80岁。
骆耀南长期从事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在攀西地区及西南三江地区发现了一个中型锡矿,两个大型钒钛磁铁矿,一个大型稀土矿,一个特大型独立银矿,在地质找矿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骆耀南
骆耀南负责组织实施了“六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攀西裂谷》研究,他还主持了原地矿部找矿科技攻关项目《扬子地台西南缘有色金属成矿地质条件及远景预测研究》等重大研究课题,并分别获地矿部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由于他在攀西地区矿产勘查和攀西裂谷研究中作出的重大贡献和突出成就,1986年获全总“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同年国家劳动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
1989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授予“全国优秀归侨、侨眷知识分子”。
1996年全国地矿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名列地矿系统十位有突出贡献的典型个人之一,1998年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999年四川省科学技术学会授予“四川省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01年获首届“四川创新人才奖”。
秦震
获奖时间:2003年
奖项:野外地质工作者奖
秦震( 右1)
秦震是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25年6月生,安徽颍上人。
1951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曾任西南地质局510队副队长兼主任技术员,先后在攀枝花铁矿勘探队、西昌地质队、重庆地质大队、攀西地质大队任主任工程师,1981年1月—1992年6月任四川省地质矿产局副总工程师。
2013年5月8日,因患心脏病在成都逝世,享年88岁。
秦震
秦震同志长期在野外第一线从事矿产勘查工作达53年,出色地完成了多项重大矿产勘查任务,对国家经济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任攀枝花铁矿勘探技术负责期间,积极参与攀西铁矿找矿勘探工作,出色地完成了重大地勘任务,探明了攀枝花特大型钒钛磁铁矿,铁矿石储量15.199亿吨,TiO2储量1.577亿吨,V2O5储量379.85万吨。之后,又迅速地扩大战果,在攀西地区新发现了红格、白马、太和等铁矿,获得了铁矿石总远景储量达50亿吨。这些重大找矿突破,为我国最重要的钒钛钢铁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获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创造性地部署并指导了攀西地区冕宁牦牛坪稀土矿的普查和详查及勘探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了大型稀土矿,并成为我国西南最重要的稀土原料基地,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还发现了“石墨石英片岩”,并被证实为一个大型晶质石墨矿床。
20世纪50年代初,在重庆市白市驿首次发现了重晶石脉,1970年在合川干沟所采重晶石中发现有锶矿,1984年发现铜梁玉峡锶矿,经进一步勘探研究证明,玉峡是一个特大型锶矿床,还继续发现陈家坡、宋家湾、班竹林、黄泥堡、仰天窝等大中型锶矿矿床及十多个矿点,现该区已成为我国天青石型锶矿重要开发基地。
刘玉书
获奖时间:2008年
奖项:野外地质工作者奖
刘玉书(左1)
刘玉书1937年6月生,四川省营山县人,1962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区域地质测量及找矿专业,曾历任106队普查组副组长、组长,分队技术负责,四川省地质局攀西地质大队地质工程师,四川省地质矿产局106地质队总工程师。
刘玉书
刘玉书自1962年起,45年来,坚持在攀枝花地区及川西民族地区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创造性地开展普查找矿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攀枝花红格特大型铁矿勘察中有重大发现;他和其他同志共同主持了攀枝花朱家包包、会理白草、米易白马特大型铁矿的详查、勘探工作及地质报告编制工作;主持了会理马鞍山钒钛磁铁矿的勘察;主持了会理岔河锡矿、攀枝花中坝石墨矿的普查、详查;主要参与了攀枝花-西昌地区钒钛磁铁矿共生矿物质成分研究。
由于刘玉书在地质找矿中的突出贡献,获得地矿部特等奖的一等功一次、省部级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三次。
陈才金
获奖时间:2009年
奖项:野外地质工作者奖
陈才金(中)
陈才金1956年4月生,四川射洪人,中共党员。1980年毕业于昆明地质学校地质专业,分配到四川省地矿局108队工作至今,从事地质矿产勘查、科研及技术管理工作,1999年12月起任大队总工程师。
陈才金30年来在川藏地区从事矿产勘查与科研工作,完成重要勘查报告及论文20余篇。
提出“以多岛海、陆内俯冲及陆内转换三次造山及燕山晚期—造山期板内陆壳重熔花岗岩成矿新概念,以及化探导向、物探定位、地质定性,三维验证”的工作原则,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陈才金
在四川省巴塘夏塞超大型银铅锌矿床和白玉嘎衣穷大型银多金属矿床普查找矿中作出了杰出贡献,取得了显著社会和经济效益。
与他人共同主持川西夏塞银多金属矿产及外围成矿特征、富集条件、找矿远景及靶区优选等重大项目,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土资源部科技一等奖1项,以及省部级三、四等奖多项。
2007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2006年度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
唐文春
获奖时间:2021年
奖项:野外奖
唐文春
唐文春1965年1月生,四川省安岳县人。1984年毕业于南京地质学校地质普查与找矿专业,2005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2008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84年至今在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化探队工作,现任总工程师。
唐文春长期从事矿产勘查和基础地质工作。带领团队在阿坝州可尔因地区建立了“构造-岩浆-流体耦合的伟晶岩大脉”成矿模式,探明了四处大型及超大型锂矿床,累计查明新增氧化锂资源储量超过170万吨;通过川西北高寒草原区超微细金矿化探方法试验及找矿靶区研究,发现并评价了新康猫超大型金矿产地;提出了“五位一体耦合”的找矿思路,指导平武银厂金矿深部找矿新增资源储量接近两个大型规模;发现大型新类型稀散金属铼、硒矿产地,提交了超大型石墨矿普查基地;主持和主要参与完成超过16万平方千米1:20万、1:5万区域化探和区域地质等国家基础工作,提交了一批找矿靶区和新发现矿产地。
唐文春
唐文春先后发表论文26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4项(2R1、1R5、团体奖1项)。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第十二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和“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