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女儿国在哪个国家,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途中路过女儿国时女儿国在哪个国家,遭遇到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奇事。唐僧和八戒由于误喝了子母河里的水,导致怀孕,亏得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找来落胎泉的泉水,才解了他俩的燃眉之急。其后,女儿国的国王倾慕唐僧,差点毁了他的道行。
(影视中的女儿国)
那么,历史上是否有过真实的女儿国存在呢女儿国在哪个国家?
其实,在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也有对女儿国的描述女儿国在哪个国家:“此国境北大雪山,有东女国也,世以女为王,因以女称国,东接吐蕃国,北接于阗国,西接三波诃国。”
玄奘也许并未真正到达过女儿国,但他一定是路过其附近,听说了有关女儿国的传说,于是将它记载下来。
《旧唐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东女国,西羌之别种,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白狼夷。其境东西九日行,南北二十日行。在大小八十余城,其王所居名康延川。”
据专家考证,茂州也就是今天的四川茂县和汶川一带,雅州就是今天的四川雅安,所谓白狼夷指的是四川的理塘,罗女蛮则位于现在的西昌附近。
由此可知,《旧唐书》中记载的东女国,其中心位置应该是今天的四川省丹巴县和大、小金川一带,涵盖川、滇、藏交汇的雅砻江和大渡河的支流地区。
除了记载东女国的地理位置外,《旧唐书》还对东女国风土人情做了详细的描述:“其国代以女为王,王姓苏毗,字末羯,居九层之楼,在位二十年。女王之夫,号曰金聚,不知政事。国内丈夫唯以征伐为务。”
(玄奘剧照)
丹巴县一带至今仍然保留着一些东女国的历史痕迹。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这一带地区具有独特的走婚习俗。
走婚是一种夜合晨离的婚姻形式。在白天,男子会对情投意合的女子表达爱意,等到半夜时分,男子就会悄悄地溜出家门,来到倾慕女子的楼下,通过攀爬的方式,从女子闺房的窗户进入。同时男子会在窗子上留下自己的信物,以告诉其他人,不要随便打扰。拂晓时分,男子则必须趁早离去,以免被女方家人撞见。
通过走婚而生育的后代,完全由女方抚养,但为了避免出现乱伦情况,生父都会选择在子女满月时举办宴席,正式确立父子关系。
这一习俗,正是沿于东女国以女性为中心的传统,充分显示了女性在掌权、管理财物和抚养子女方面的绝对主导地位。也是和《新唐书》里所记载的“俗重妇人而轻丈夫,妇人为吏职,男子以征伐耕事为务”等,相符合的。
其二,这一带的碉楼遗迹很多。
《旧唐书》记载,东女国时期人口超过4万人,通常居住在“重楼”里。所谓的“重楼”,就是指现今还能见到的碉楼,一般民居碉楼为6层以下,而当时的女王所住的碉楼则是9层以上。
现在,我们还能在丹巴、道孚、康定木雅、扎坝等地发现众多的碉楼遗迹,使得这一带有了“千碉胜地”的美誉,这些也是东女国历史遗留的见证。
(古碉群遗址)
其三,这一带有独具特色的传统服饰。
《旧唐书》中记载了东女国的服饰特点:“其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则羔裘,饰以纹锦。为小鬟髻,饰之以金。”
由此可见,东女国的女子服饰尚青,男子赭面,也就是主要以青黑色为美。现今的丹巴女子的装束,仍然可以看出这种传统元素的印记,与当时的东女国服饰是一脉相承的,她们喜欢黑色的百褶裙和深色披肩。而且不管她们的服饰色彩如何华丽,其主色调一定是黑色的。
由此可见,东女国在历史上确实是存在的。到了唐朝中期,朝廷将定居此处的东女国部落逐步迁移到大渡河边定居,其女王也被朝廷册封为“银青光禄大夫”。不过,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随着汉人文化的影响,东女国逐渐被父权社会所取代直至消亡。
(参考资料:《旧唐书》《大唐西域记》)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