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海研究论坛”上离越南近的地方在哪里,一名名叫“damein”的用户发表了一篇帖子,对于某知名百科上关于“康泰滩”的描述:“2002年中国科学人员曾在此建立NS99-57科学考察站并驻扎人员”提出了质疑。
该网友认为康泰滩上根本无法驻扎,更别提进行科学考察活动了。
这篇帖子引起了关于康泰滩的不少争议,人们无不好奇,康泰滩上是否真正有所谓的科学考察站离越南近的地方在哪里?其真实情景是怎么样的?
“康泰滩”的驻扎分析
康泰滩位于我国南海的西南部,其具体位置在华阳岛、永暑岛以西几十公里左右,它是我国南沙群岛最西南边缘的一座岛礁,也是南沙群岛中距离南本土最近的岛礁。
康泰滩距离藩朗-塔占市只有350公里左右的距离,距越南岛屿富贵岛的直线距离也只有三百公里左右。
由于位于边缘地带,康泰滩的主权直接关系到周遭数百公里长海岸线的划分,失去这里,南海九段线便会出现一个巨大的缺口,因此这里的重要性和政治意义不言而喻。
康泰滩正式的命名时间在1983年,以三国时期吴国著名使者康泰的名字来为其命名,康泰于吴黄武五年,由吴国大臣吕岱派遣出使扶南国。
这段经历是我国早期与中南半岛交往的重要举动之一,康泰一路上经历一百多个国家与部落,甚至还在当地与古印度的使臣进行了会面。
留下了大量的珍贵史料,根据此番外出的经历,康泰在归国以后先后著有《吴时外国传》、《扶南异物志》两书,详细记录了此番出访所见所闻,为中南半岛历史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除此之外,康泰还曾经奉命乘船南下进行巡游南海,虽然由于科技水平极其有限,此番航行异常艰苦,但是在康泰的指挥之下,其仍然航行到了如今的康泰滩附近,但是为纪念其功绩,后人选择以其名字命名“康泰滩”。
与康泰所率领的船队相比,当时中南半岛上的诸多国家都处于极其落后的阶段,根本无力进行远洋航行,这也为我国南海“自古以来”的法理提供了有效的证明。
到了近代科学技术水平逐渐提高,我国也在2003年对于康泰滩进行了系统性研究。
此次研究当中,我国在康泰滩附近1360m水深的海底成功打捞出了受到强溶蚀的白垩多孔灰岩,在这些岩石当中还含有底栖有孔虫化石。
从这一发现,我们可以推断出康泰滩的“来历”,这是从“早-中”中新世之前便开始生长的生物礁。
或许正因为此次航行的缘故,康泰也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以文字形式记载“珊瑚礁”的人。
通常而言,珊瑚礁适宜水深为零至五十米,但是这一说法只适用于现代珊瑚礁,对于康泰滩这样的古珊瑚礁,其很有可能随着海底地理变化而产生偏移。
根据《热带海洋学报》所报道的测量数据,康泰滩是一个坡度约为15°的海底平顶山,平均水深在1650-307米之间,这也说明康泰滩是不可能主动长大长高的。
从这样的条件看,网传2002年中国科学家曾在此建立“NS99-57科学考察站”并驻扎人员,的消息是不属实的。
考虑到康泰滩的水深,在此地建立科学考察站的设想根本不可能实现。
从实际操作来看,想要在潜伏在海面之下的岛礁上建立科学考察站,最为理想的方式便是建造海面高脚屋,而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深度达到几百米的高脚屋的先例。
就算采取停泊船只的做法进行短期驻扎也是困难重重,因为按照常理来看,远洋船锚的深度也只在一百米到三百米之间。
想要固定在307米的康泰滩底部,其实际操作十分困难,往往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除此之外,深海科考本身就要面临巨大的花费,对于一个几乎没有现实价值的“科研项目”而言,完全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况且即使不考虑成本收益的问题,如今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在几百米水深的地方凭空竖起一座固定的科学考察平台,供科学人员驻扎和考察使用。
因此,百科上的说法存在着明显的疏漏。那么这个所谓的“NS99-57科学考察站”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据“damein”所分析,很可能是来自于1999年《南海研究与开发》资料记载,在这份文件里曾经提及到一点:为弥补我国在南海海洋研究中海底岩石获取的不足,同时也为我国南海海洋开发打下基础。
因此在1999年的时候,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3号”科学考察船在南沙岛礁区进行活动,同时在南沙群岛的中西部还挑选出了一些地形较好的地方“标号站位”,以此来进行海底岩石拖网搜集岩石样本。
这其中,康泰滩就是一个绝佳的采样地点,为了完成这项工作,科学家们在康泰滩水域附近进行了多次岩石拖网活动。
并且还设置了三个站位,他们分别是NS99-17(巽他陆架东北缘)、NS99-52(永暑礁北)、NS99-57(康泰滩)。
康泰滩“NS99-57科学考察站”的消息相信误传于此,实为水下岩石拖网站位,跟建立科学考察站毫无关系。
“无法驻守”,康泰滩的意义何在?
从现实的角度上看,康泰滩是无法驻守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没有丝毫的价值。
康泰滩位于中越边境之上,在当今的国际大环境之下,这也就注定了其战略上的重要价值,如果我们站在越南的角度上来看,很容易发现其中的“关键”所在,那就是南海海底所蕴藏的巨大利益。
去年,越南经济规模达3430亿美元,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越南这样的一个“贫油国”,其第一大经济支柱居然是石油工业,甚至一度占到其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左右。在其背后,是越南对于我国南海石油资源长达数十年的掠夺。
众所周知,我国南海石油资源储量十分丰富,根据估算其总量约占全球石油储备的12%,如果全部发掘可供中国使用七十余年。
但这些年来,我们的南方邻国却一直在对这些资源进行盗采。
越南最早盗采中国石油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1974年,南越悍然发兵入侵我国南海,一举攻占了南沙群岛的七座岛礁。
1975年越南南北统一以后,在接受中国数十年的援助之后,北越政府居然没有心存丝毫感激,拒绝归还这七座岛礁。
彼时的中苏关系,而越南方面则在黎笋的带领下选择站在了苏联一边。
在苏联的支持下,越南曾经先后以这七座岛礁为跳板在南海附近建立了白虎油田、青龙油田、东方油田等多座油田。
深海开采石油对于国家的技术水平是有着一定要求的在苏联解体以后,由于越南自身开采能力有限,便先后与英国、荷兰日本签订“贱卖”条约。
任其代替自己开采,可谓是“崽卖爷田不心疼”,在越南竭泽而渔式的掠夺之下,南海资源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流失。
对于越南的所作所为,我们看在眼里,但是苦于国际上的困境,始终无法进行有效的制约,随着我国近年来海军实力强大之后,2017年,解放军曾经出动了四十艘军舰和数架运8军用运输机对越南非法开采团队进行警告。
这次警告之后,越南最终选择了放弃,连同在岛礁海域上刚刚部署完毕的海上钻井平台一同收回。
可是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之下,越南方面仍然采取“游击战”的形式对我国南海石油勘探队进行骚扰阻拦,使得我国主权严重受损。
南海海域高达三百多万平方公里,在这样广袤的海域中,解放军不可能做到滴水不漏的,只要是越南方面有那个心思,凭借着地理优势,总能够“见缝插针”。
而康泰滩的位置的重要性便在此时显现出来了,在230个南沙岛礁,康泰滩是最接近越南本土的南沙岛礁,也可以说如果在这里进行防守,那么其对于越南本土造成的辐射范围最为广大,防守住越南方面数百公里的入侵。
除此之外,康泰滩位于永暑礁的西部,如果能够以此作为跳板进行驻军,那么便能够有效的弥补永暑礁西边防卫上的空档窗口,顺势还能够将夹在两者中间的逍遥暗沙纳入防御范围之内。
与此同时,“康泰滩-永暑假礁”与我国的华阳礁也是遥相呼应,这三座岛礁之间可以完美形成三角岛链关系,互成掎角之势,任何越方船只由此地经过。
如果越南方面执迷不悟,仍然想要染指我国尹庆群礁一线以北直至永暑礁区域,那么他们的行踪将完全暴露在解放军眼皮子底下,无可遁形,以越南方面落后的反潜技术和反导技术来看,这无异于是自寻死路。
这可以极大的对越南方面的野心进行压制越南,使其无法进一步觊觎我国岛礁和南海油藏。
在谈起康泰滩深藏于海洋之下数百米无法驻扎时,或许很多人会忽略其位置的重要性,康泰滩的的位置可以说是十分之巧妙,这里虽然不是什么航运要道,但绝对算得上是中越对峙的要冲所在。
越南占据我国岛礁已经有数十年历史,我国南沙群岛之上的南威岛、西礁、中礁、东礁、日积礁等岛礁都曾经饱受其害。
但是康泰滩驻扎问题如果能够解决,那么完全可以凭借着地理位置上的先发对越南方面的动作进行捕捉,并且及时作出反应。
届时的南威岛,西礁等岛礁的防守问题将一劳永逸地解决。
“五百米饱和式潜水”未来的展望
虽然2002年在康泰滩建立科学考察站的消息的确是一个误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康泰滩驻扎问题就无法解决。
康泰滩之所以在水面上不能设站,主要是因为岛礁位置过深,海底情况复杂,无法进行施工。
康泰滩也不适合进行填海造陆的工作,因为按照填海造陆的施工标准,理论上只能用于38米之内的海域,康泰滩不符合这个要求。
但是这一问题似乎在今年八月份迎来了解决。
今年8月31日,中国救捞局在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救捞局局长王雷在会议上对外界公布了这样一则消息,在近期上海打捞局成功完成了我国首次五百米饱和潜水路基载人实验。
九名潜水员在五十一个大气压的压力之下,在五百米海底停留了超过176个小时。
这项实验的证明我国在极限深度之下,可以在海底从事更加漫长的连续性人工作业。包括打捞,建设,维修等工作。
在无设备的条件之下,人类极限潜水只有十几米,而且几乎没有任何的工程价值。一旦潜水超过三十米,人体内的氮气浓度便会迅速升高,引发“氮麻醉”,给深海当中的人带来巨大的危险。
因此,在下潜之时往往要配套以高浓度气体以供潜水员呼吸,但这么做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耗时太久了,操作过于繁琐。
潜水员在返回水面过程当中,为了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需要不断释放压力才能够保证人体不会遭受伤害,这意味着会存在一个时间周期,往往都是要“下潜十分钟,上升两小时”。
这也使得深海建设成为了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是饱和潜水陆基载人实验的成功则意味着能够给潜水员提供一个在水下的“休息平台”,以供其补给设备和恢复体力。
极大增强了潜水员们的水下工作时间,使得在三百米的深海之中建设一个平台成为了可能。
这项技术的成功或许意味着在未来的某一天,在康泰滩我们便可以建立起水面平台,彻底完成对南海的庇护。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