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太极阳眼在哪,穴位是人体与外界“沟通”的门户太极阳眼在哪,穴位与经络相通太极阳眼在哪,调节人体各部机能——当穴位受到刺激,能使脏腑等器官受到相应的影响。
然而只有练过太极的人才知道,太极拳套路中一些特定的动作可专门刺激某些穴位,促进部分经络的活动,从而调节某些器官的功能。不少人长期坚持太极拳运动,很多慢性顽症不知不觉消失了,体质也由弱变强了。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太极拳促进了全身的经络运动,从而有效改善了身体状态。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科普八几个跟太极练习相关的穴位,让大家在练习相关拳法时可以有的放矢,更可方便我们【简单太极】的会员——在收看课程或直播时,如果老师提到某个穴位,你就不会因为找不准而跟不上节奏了太极阳眼在哪!
夹脊穴
▲夹脊穴位置示例
首先要跟大家讲的是夹脊穴,它被称之为“奇穴”。
这个穴位在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每椎棘下旁开半寸,左右穴位对应,两侧共34穴。
不同于其它循经的穴位,夹脊34穴,呈上下竖条状,正好与后三关相关连。同时它与开合有关,开则有向下意,合则有向上意,也正好走夹脊,可结合开后三关的意动。开合则与肩胛有关,走外弧劲如弓状,也是肩胛活动开合的意动,与脊柱有关,也就是人的支撑有关,在力学上也很重要。
我们用第一至第三胸椎,即两肩胛骨中间,感觉有3公分长的竖条状,属阳,属实。由中间沿肩胛骨向两臂,呈一个弧形的感应,即有背圆感应——“背不圆力不全”。走两手的外劳宫穴,再透内劳宫是阳掌发劲,并且身上有“五弓劲”内劲的意念支持,这也是上肢开合的基础。
手是阴掌时,手向后向上,则肩胛骨向中间,夹脊也有向中间的意动,成为上肢开的一个后背部为一纵轴的感应,夹脊有上行感则为夹脊开,夹脊有下行感则为夹脊合,与膻中穴前后呼应,但不是透穴。
夹脊穴在太极拳中占有重要地位,应去好好参悟体会。
肩井穴
▲肩井穴位置示例
肩井穴位于人体肩部之上,前直乳中,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
肩井穴属足少阳胆经。手足少阳、阳维之会。别名“肩解穴”“膊井穴”,其含义为胆经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
太极中,只有将身体松沉到脚跟和脚掌上,把肩井穴沉落到涌泉穴上,你才能感觉到脚下有一股无形之力贯通周身。这时下颏应自然收,颈项应自然顺,顶也就自然提起——气往下走,神往上领,虚领顶劲(也称“虚灵顶劲儿”),实非有意去拔颈和提顶,而是太极拳的松沉之力作用的结果。 曲池穴
▲曲池穴位置示例
曲池穴在屈肘时位于肘肘横纹外侧头尽处,属手阳明大肠经。五分硬币大小,不在表面,而微向内。向下透至少海穴有扩大感应,只能向少海透而不能由少海透回。拳论讲“肘在曲使”是用肘的特点,而曲池透少海时必需屈肘才能取穴。
直接用肘打也必须由曲池透少海才不致于过,因为过则必然失中。肘的要求是坠肘(垂肘),曲池透少海才能有感应,意想肘接地也是坠肘的异曲同工。
这里可以看出曲池透少海是穴位对关节活动的控制。肘尖是一个奇穴,与地面形成垂直的接地感应,即不能入地,也不能离地。与脚圈合,形成一种对上肢的意念支持,也是一种反失重的作用。
陈式太极拳的外三合指的是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其中“肘与膝合”,要求肘关节与膝关节不但上下呼应,还要求肘与膝相合相照、相随相连,以利于周身的环抱和协调。太极拳讲究一动周身无有不动,因此,在旋转过程中,肘与膝的旋转必须一致。一致的表现在于肘部曲池穴和膝部内虎眼的气机打旋同步进行,这是中节与中节相合的关键所在,学练者不可不知。
劳宫
▲劳宫位置示例
劳宫在手掌心,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劳宫属于肢体中最为敏感一个穴位,有着较大的实用价值。比如盘架练到当劳宫呼吸时涌泉穴也在同步呼吸,说明“知己功夫”有所提高,因为有了较好的“心静体松”才能使手心脚心关窍相通,太极前辈所说“上松劳宫,下松涌泉”就是这么一回事。再如推手过程,发人时要展开手指,凸出劳宫吐力太极阳眼在哪;在抓筋闭脉时,则凹手掌心气贯指梢,甲欲透骨。
中医认为,心是君主之官,心主神明,劳宫属于手厥阴心包经,心包经对心脏起着保护作用,按摩劳宫可以起到静心宁神、镇定醒脑的作用。当代人生活工作压力大,经常处于身心疲惫之中,这时适当按摩一下劳宫,可以加快血液循环,迅速消除疲劳,这应当算是劳宫的“招牌”功效了。
神阙穴
▲神阙穴位置示例
“神阙穴”这个名字你可能会陌生,但它的朋友可是大名鼎鼎,那就是“丹田”。神阙穴属任脉,在脐中部,位于脐中央,正是太极常说的“中丹田”。
古代练功人也认为,人体有一个以脐为中心的太极图,直径为三寸大小,中间有两个对持抱阴阳鱼,产生阴阳感应,气血升降出入,生机周流不息,以脐为中心的九宫分布是生命的中枢,即生命之根。人有三宝——精、气、神,下、中、上三个丹田分别是精、气、神所对应的“洞府”。
尤其是中丹田,位于人体中心,是真气升降,开合的基地。人的元气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以推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
通过对丹田的保养,可使人元气充实旺盛,调动人体潜力——调节阴阳,沟通心肾,从而恢复先天身体机能,促进健康长寿。
会阴穴
▲会阴穴位置示例
会阴穴位于人体肛门和生殖器的中间凹陷处。
从头顶百会穴到会阴穴之间,仿佛有一条无形的线垂直吊着,使全身动作显得轻灵沉着,轻灵而不飘浮、沉着而不重滞。如果练拳时不能松开会阴穴,则明显影响开胯圆裆等动作的到位——会阴处松开虚虚上提,裆自然会圆。
我们在练习掤劲之时,讲搠为八法之首,有撑开之意。《杨氏九诀》之“八要”——“掤要撑”,《十八在诀》“掤在两臂”,《十三行功诀》“拥手两臂要圆撑”,讲得都很清楚明确。掤的对应窍位为会阴穴,属肾经,太极拳走架子及推手与技击,无时无刻都不能离开此劲。
涌泉穴
▲涌泉穴位置示例
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太极拳上讲“身体重心要落在脚跟,不要把涌泉穴压死,空出涌泉穴,气才走得顺畅。”如果练太极拳能够练到涌泉穴有“热、麻、涨”的感受,那就表示达到了气血畅通的效果。
涌泉穴属於十二正经中的足少阴肾经,中医学上主治休克、中暑、高血压、脑溢血、小儿抽痉、癲病等。中医来讲,涌泉穴所影响的疾病大都属於脑部,与其穴性“通关开窍、安神镇静”相呼应。涌泉穴性“通关开窍”,所以足少阴肾经在太极修炼中也属重要经脉。
膻中穴
▲膻中穴位置示例
膻中穴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膻中穴微内含”就是含胸,胸部松开才没有阻滞感,胸部空空的气道畅通了,气才能在胸部很自然地把躯干竖立起来,也有利于气沉丹田。含胸以檀中穴为中心,两肩有意识的相合,而不是动作外形的缩胸、溜肩、驼背。
了解了这些穴位的位置、功效以及和太极练习的关系,相信一定有助你拳法精进,功拳合一。
如果你还想了解或学习太极拳的其他相关知识,可回复后台,小编收到一定尽快安排!在您学太极、练太极、悟太极的路上,我们竭尽所能地给您最大的帮助和支持,只为让您不虚此行,开卷有益!
更多学习内容,关注我就能看到哦!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