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阿富汗在哪里,简称阿富汗阿富汗在哪里,是亚洲中西部的内陆国家阿富汗在哪里,位于西亚、南亚和中亚交汇处阿富汗在哪里,扼南北交通要冲,地理位置重要,北接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西接伊朗,南部和东部连巴基斯坦,东北突出的狭长地带与中国接壤。阿富汗分为34个省,省下设县,人口有3220多万(截止2020年)[1],首都为喀布尔。2021年8月19日,塔利班宣布成立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
阿富汗塔利班宣布的“国旗”
阿富汗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但可耕地还不足农用地的三分之二,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国土面积:647500平方公里
简称:阿富汗、阿富汗斯坦
人口数量:3220万(截止2020年)[1]
所属洲:亚洲
首都:喀布尔
主要民族:普什图族、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哈扎拉族、土库曼族
主要城市:坎大哈、赫拉特
主要宗教:伊斯兰教
国庆日:8月19日
国歌:《Milli Surood》
主要节日:独立日(1919.8.19)
GDP总计:188.9亿美元(2021,国际汇率)
人均GDP:586.6美元(2021年,国际汇率)
国家代码:AFG
官方语言:普什图语、达里语
道路通行:靠右驾驶
货币:新阿富汗尼
政治体制:总统制共和制
主要出口商品:天然气、地毯、干鲜果品、羊毛、棉花
主要学府:喀布尔大学、赫拉特大学
经济增长率:3.9%(2021年)[1]
国树:桑树
国花:郁金香、小麦
最大城市:喀布尔
阿富汗位于西亚、南亚和中亚交汇处,属中亚国家,它沟通东西方,连接中亚、西亚和南亚,在历史上被称为通向南亚大陆的“锁钥”,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它地处北纬 29°35′至 38°40′、东经 60°31′至 75°之间。北接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东北突出的狭长地带(瓦罕走廊)与中国接壤,东和东南与巴基斯坦毗邻,西与伊朗交界,总面积为652300平方公里。[7]
地形地貌
阿富汗境内多山,高原和山地占全国面积的4/5,北部和西南部多为平原,西南部有沙漠。平均海拔1000米。阿富汗最大的兴都库什山脉自东北斜贯西南。
气候特征
阿富汗属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全年干燥少雨,年温差和日温差均较大,冬季严寒,北部和东北部地区最低气温为零下30℃以下。夏季酷热,东部城市贾拉拉巴德最高气温可达49℃。全国年平均降雨量只有240毫米。首都喀布尔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3℃左右。
民族
阿富汗的民族中普什图人占40%,塔吉克人占25%,还有哈扎拉人、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等20多个少数民族。
食俗
阿富汗人的主食是馕和抓饭,馕是用小麦、大麦、玉米和晒干的桑葚及豌豆磨成面烘烤而成。有带馅和不带馅两种。抓饭是将油倒入锅内烧热,加胡萝卜丝和葱末煸炒,加水、羊油、盐等烧开后放大米,熟后装盘,拌上柠檬汁、辣椒或其他调料。
阿富汗人在夏季经常饮用一种在水中加入适量的酸奶、盐和黄瓜片烧开的酸奶汤,他们喜欢酸、辣、香浓口昧,但是基于宗教原因,他们是不喝酒的。奶和牛羊肉是餐桌上的重要食物,也吃鸡、鸭等,不吃猪肉,也很少吃鱼。他们经常吃的是烤羊肉的烤羊腿,在重大喜庆日子或招待贵客时还烧烤整羊。阿富汗人还吃“马肉肠子”。“马肉肠子”就是把马肉、盐塞进马肠内煮熟、晒干即成。
阿富汗人经常用牛奶当饮料,也喜欢喝茶,茶的种类有奶茶、砖茶等。请人喝茶往往要连续喝三杯,第一杯止渴,第二杯表示友谊,第三杯是礼节性的,如果确实不想再喝,可用双手在杯子上盖一下,以示谢绝。[10]
阿富汗人信仰伊斯兰教,男女不同席,男女客人不能同室而食。饭前一定要洗手,客人先洗,主人后洗。吃饭时用左手托盘,右手抓食,用餐顺序是先上菜,中间上抓饭,最后再上菜和水果。客人吃完饭也要洗手。
语言
普什图语和波斯语是官方语言,其他语言有乌兹别克语、俾路支语、土克曼语等。逊尼派穆斯林占80%,什叶派穆斯林占19%,其他占1%。
宗教
阿富汗国内普遍信仰伊斯兰教,穆斯林约占99%,其中逊尼派占80%,什叶派占19%。所有伊斯兰教禁忌适用于阿富汗,如禁酒、禁食猪肉等。在阿富汗工作和生活,应特别尊重当地宗教信仰,切忌有任何侮辱《古兰经》及相关图案的言行。
习俗
阿富汗是伊斯兰国家,所有伊斯兰教的禁忌同样适用,如禁酒、禁食猪肉等。阿富汗对妇女的限制相当多,一般妇女出门要穿一种叫BURKAR的衣服,从头到脚不见人,只能通过网状的小窗看东西。塔立班政权倒台后,这种局面已有很大改变,不少城市妇女已勇敢地穿上西式衣服“抛头露面”。阿富汗人打招呼一般是握手或者手放在胸口表示敬意,朋友之间行贴面礼。
禁忌
阿富汗是伊斯兰国家,衣着比较保守,男士不要穿短裤上街,女士不要穿窄小和暴露的服装,最好能带头巾。政府工作人员一般着装整齐,特别是中上层官员一律穿西服。故中方人员拜会阿官员时,要注意着装。
旅游景点
赫拉特礼拜五清真寺
赫拉特礼拜五清真寺被当地人俗称为贾米清真寺,位于阿富汗西北部赫拉特省的省会赫拉特。建于14世纪的礼拜五清真寺是阿富汗最大的清真寺,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占地4.6万平方米,可容纳8万人同时祷告。
哈兹拉特阿里陵墓
哈兹拉特阿里陵墓通常被人们称为蓝色清真寺,位于阿富汗巴尔赫省的省会马扎里沙里夫,是一所相当著名的清真寺。哈兹拉特阿里陵墓之所以著名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一些阿富汗人称阿里的遗体葬在这里。阿里·本·阿比·塔利卜是伊斯兰教创始人、先知穆罕默德的堂弟及女婿,而其所在城市马扎里沙里夫的意思就是指“贵族陵墓”。
喀布尔动物园
喀布尔动物园坐落于喀布尔河的河岸,于1967年开园,建立之初园内主要生活有阿富汗的动物,为阿富汗难得的游览和休闲“胜地”,深受市民和媒体的关注。
巴米扬大佛
被炸毁的巴米扬大佛
巴米扬大佛(Bamyan / Bamian)位于阿富汗巴米扬省巴米扬市境内,深藏在阿富汗巴米扬山谷的巴米扬石窟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巴米扬石窟群中有两座大佛,一尊凿于5世纪,高53米,着红色袈裟,俗称“西大佛”;一尊凿于1世纪,高37米,身披蓝色袈裟,俗称“东大佛”。两尊大佛相距400米,远远望去十分地醒目。佛像脸部和双手均涂有金色。两佛像的两侧均有暗洞,洞高数十米,可拾级而上,直达佛顶,其上平台处可站立百余人。中国晋代高僧法显和唐代玄奘都曾瞻仰过宏伟庄严的巴米扬大佛。巴米扬大佛历尽沧桑,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曾经历3次劫难。2001年3月12日,大佛遭到塔利班政权的残酷轰炸,已面目全非。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