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专稿 安建华
夜色下的梵宫古刹
在五台山寺庙群,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名为广化寺。
广化寺坐落在台怀镇以北的一公里处,背靠著名的尼众律院普寿寺,面迎高耸入云的大白塔,两侧流淌着终年不断的清水河。红墙内外,被苍松翠柳和钻天青杨所庇荫。夏秋时节,山门外草碧花香广化寺在哪;冬春之际,屋顶殿脊仿佛披起洁白的棉衣。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给这梵宫古刹平添了无尽的清幽雅致。
据传说,广化寺始建于北魏,是孝文帝巡行后下令所修建,另有资料记载的是宋代所建。当时是五台山华严宗鼎盛时期,广化寺则是华严宗派的主要弘扬之所在,高僧大德经常聚此讲经说法,帝王将相也曾拨款敕建,善男信女朝礼皈依,那些有着闲情逸致的文人墨客们,在这里观赏揽胜后,也曾留下过不朽的名篇佳句,现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入住该寺与方丈妙探玄机的故事迄今仍在民间流传。
五台山广化寺天王殿夜景
广化寺历史久远,经历了从华严道场到章嘉五处的更迭,也经历了从青庙改为黄庙的漫长岁月。如今,整座寺院占地面积1.32万平方米,显得开阔而幽深。寺庙殿堂的建筑风格也明显打上了朝代的烙印,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典型的清朝时建的喇嘛寺院。据史料记载,是清代道光年间,由一名法号纳不海的大喇嘛所复建。
沿中轴线观赏,我们更觉得这座寺庙整体布局的豪迈大气和庄严雅致。
我们还是先从这一对威猛雄壮的石狮子说开去。这一对石狮形体高大,威风凛然,雕刻精细,匠心独运之处在于狮首前挺,一爪踩在石上,给人一种跃跃欲奔的感觉。
一般的寺庙山门与天王殿合二为一,广化寺却不然。这里巧妙地利用宽阔的空间,单独建造的山门,故意使山门与天王殿之间隔开一段距离,并在间隔部分筑一石阶,石阶以下置放了近年来修复寺院捐资者的功德碑石。当我们迈入山门的时候,即可看到那些为捍卫祖国传统文化的志士仁人,他们的功德仅仅在于对佛教的虔诚么广化寺在哪?举步拾级而上,精致宏丽的天王殿又现眼前,椭圆形的门呈三开间,端坐着的弥勒佛,首先给人一种既庄严又诙谐的艺术美感。殿内两侧的四大天王,形体威武高大,各自呈现一种愤怒而不恐怖、雄伟而不奇特的艺术形象。出得殿来,转身回望,手持金刚杵的韦陀更显得庄重严肃,一种将军面貌菩提心肠艺术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观赏过山门和天王殿的游客信士都感到,这里的建筑格局工巧有致,佛像塑造精细传神。其实,这些看似呈明代特色的建筑及塑像,都是在海水管家翻阅大量的资料后,邀请技艺精湛的工匠建成的。
天王殿出来至文殊大殿台阶以下,一块宽阔平坦的地面,中间置放一香炉,雨后初霁或是冬雪刚过的时日,缭绕的香烟升起,与苍茫的雾气相辉映,呈现一派山岚雾霭的壮观景象。这个开阔的场地,供僧人居士做大型佛事活动,每当集会念诵,齐整的僧侣列队而至,在葛贵领念的指挥下,如法举行佛事,加之悠扬动听的黄教音乐吹奏,给整个寺宇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宽敞的殿院两侧,是近几年根据原貌修复的寮房僧舍,正好是东西各九间,合成一个十八的吉祥数。原来的香客居士,挂单的僧侣,尽可以按照佛教仪轨入住于此,了却他们朝山拜佛的夙愿。
顺着寺院由低到高的形势拾级而上,便是广化寺的主要殿堂——大文殊殿了。大文殊殿亦称正殿,历史上称为大雄宝殿,内供释迦佛,现为文殊殿。大殿是保存完好的清道光时期建筑,外形典雅古朴,彩画依稀可辨,大殿呈三开间,面宽14.5米,进深10米,单檐四阿顶,顶尖突出,具有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寺庙建筑交汇的特征。殿内光线幽深而明亮,佛台上中间供文殊菩萨,两侧分别为观音和普贤菩萨。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当数该殿内的石刻十六尊者。可惜这样一组珍贵文物,竟不知毁于何时。
五台山广化寺全景
当我们从正殿出来,回眸望时,却见这殿宇和佛像更是不同凡俗,门首左右的雕梁画栋,更使人感谢先人非凡的技艺。尽管佛像是补塑的,但又是那样的生动逼真,如不是有人指点,你一定以为殿与像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两根明柱上金光灿然的镏金大字吸引着所有的人们:
道场遍十方,无人无我
佛法超三界,非色非空
这是广化寺流传已久的楹联,它的工巧对仗,充满了哲理的意境,使我们立刻想到这里是一个高僧辈出的寺庙,要不,哪能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呢广化寺在哪?
殿前东西两侧两株粗细高低的、生长状态极为相似的杏树,枝杈摇曳,春花秋实,与佛殿同风雨,与僧家共命运。关于这株杏树,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很久以前,有两位从云南远道而来的双胞胎姐妹到得广化寺,找到主持僧,要求落发为尼。她俩来到方丈门前,双双为方丈下跪,祈求为其剃度。那方丈睁开微闭的双目看过了这姐妹俩,只见她俩眉目清秀,聪明异常,举止言谈大方而不失礼貌,甚是符合僧家的规范,实在想收留下来,剃度为徒。但方丈又想,这两个远途而来的女子,又有谁知道她们的底细情由,不能轻易收留。此念一生,方丈就想出一个考验的法儿来,他说道:“咱这大殿外的台阶以下,开阔宽敞,却是没有一棵树,若有谁能在这里栽下杏树,庇荫寺庙,护持佛祖,那才是真正的信徒啊。”姐妹俩听了方丈这偈语似的叙话,立刻悟道:我们要在大殿前种杏树。她俩暂时挂了单(居士住在寺院修行),住在居士寮,整日价思谋着杏树的栽植,但一直苦于没有杏核可供下种。那一日夜里,姐妹俩梦见有一位白发老僧拄杖立于居士房前,向她们打听种杏树的情由,姐妹俩喜出望外,给白发老僧下跪祈祷,祈求供她们种植杏核。老僧笑逐颜开,告诉她们:
诚信不诚信,栽下两株杏;
欲求杏树种,大殿檐下寻。
话毕,她们正要询问详情,醒来却发现是一场梦。两人互叙梦境,居然是做了同一个梦。她们一起反复推敲着梦中情景,参悟着老衲禅语似的问话,猛然悟到:大殿檐下就有我们急切寻找的杏核。第二天天刚放亮,姐妹俩就在殿前给佛祖虔诚地叩上一个头,四下寻找之际,忽见台阶以下果然有两颗杏核,她俩拿了铲子,在殿前台基上一左一右种下了两颗杏核。
大殿两旁的青石塔
一月过去,两月又来,三月头上,两株鲜活的杏树破土而出,姐妹俩慌忙跑到方丈室,跪下叙话,告诉方丈杏树已经长出来了。
方丈却是稳坐那里,微笑着答应了她们剃度出家的请求。从此,广化寺就多了两位虔诚僧尼。
传说总归是传说。然而,大殿前毕竟生长着两株一般模样的杏树。她们枝杈摇曳,春华秋实,不正如两位虔诚的佛徒在日夜礼拜着佛祖么?多少年风雨疏抚,多少代高僧远去,寺宇几经兴废,杏树无言,在诉说着一个美丽的故事,让人们想到了广化寺神奇的远古。
再后一重殿院为大雄宝殿,是近几年来恢复原貌的,十分庄严典雅。最后一重殿院为藏经楼以进口菠萝格红木建造。
中轴线上的殿堂看过之后,广化寺西殿院又现眼前。这座西殿原为四合院,是高僧大德聚会讲经说法的场所,西北角一株粗壮的古松,独领风骚,相传是二世章嘉活佛亲手栽植的。三世章嘉活佛恭迎圣驾后,与乾隆皇帝在此树下讲述藏密经典。后来,除了古松独在,其余一片废墟,海水法师又按照当年资料修复了西北方向寮房与殿堂。
广化寺内的文殊殿
再往南是塔院,北面一层为地藏殿供奉着地藏王菩萨,二层为祖师殿供奉着藏传佛教祖师宗喀巴大师,塔的西侧有一个宋代石刻佛顶陀罗尼经幢,这个经幢远望十分壮观,高约3米,系五台山青石雕筑而成,底座整齐坚挺,底座以上是束腰须弥,下层雕刻有狮、虎、鹿等神兽图,中间雕有一部陀罗尼经咒,正面刻有正楷大字:
宋故金坛郎十功德正塔
这雕刻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生动地反映了宋代广化寺佛教的兴隆,也是今人考证五台山佛教历史的珍贵资料。
塔院东面和南面建有围廊,围廊里安放着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修复的文殊殿内的石刻十六尊者。所谓十六尊者,即是十六位喜怒哀乐形象不同的老人,他们不仅面部各异,而且手脚身姿都得到匠师们的精细刻画。每一尊者均刻在一块高1.28米,宽1米的石板上,10公分高的高浮雕刻成。可惜这样一组珍贵文物,竟不知毁于何时,海水管家经过查找大量资料,询问专家和匠师考证了历史的遗照,得以让一组珍贵文物再现人间。
海水法师,蒙族,自幼落发于菩萨顶,后在菩萨顶、镇海寺当过执事与知客,二〇一六年初,响应宗教、佛协安排,入住广化寺。他坚持爱国爱教,庄严道场,认真修习经藏,努力保护文物,切实贯彻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积极配合景区开展的各项工作,深受上级主管部门的一致赞誉。
祈福的佛童像
责任编辑:武璐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