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太和殿在哪里,时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奉天殿为太和殿前身,重檐庑殿顶,面阔九间,两侧有斜廊(尚存争议),明永乐十九年建成,仅三个月便遭雷火焚毁。正统时重建奉天殿,《明世宗实录》记载太和殿在哪里:“原旧广三十丈,深十五丈云”,即面阔约95.1米,进深约47.55米。嘉靖三十六年,奉天殿再次遭焚,于是缩小体量重建,以致殿台比例失调,嘉靖重建后改名为“皇极殿”。到清代,清世祖改皇极殿为太和殿。康熙三十四年太和殿重建,拆除大殿两侧斜廊,改为防火墙,其规模与嘉靖重修时相同,横宽63.96米,纵深37.2米,高35.05米。这张图参考明代绘画及青海瞿昙寺,用明长陵祾恩殿结合太和殿PS而成,不是很严谨的复原,仅作示意,希望能对喜欢古代建筑的朋友有所帮助。
根据《明世宗实录记载:“奉天殿 ”,合到现在的计量单位,面阔达95米多,进深近48米,可以想象一下,那时的金銮殿,应该几乎占满整个第三层基座,一定是更加的气势逼人。现在的太和殿有多大呢?长十八丈五尺,宽十丈一尺,也就是面阔近64米,进深37米,面积缩小了几乎一半,它的面宽甚至还不如,明代保存至今的,太庙大殿(面阔68.20米)和长陵稜恩殿(面宽66.75米)。这样一个天大的秘密,相信许多小伙伴一定是今天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金銮殿从建成之后,就一直命运多舛,根据记载,永乐十八年(1420年)紫禁城及三大殿竣工,次年就发生大火,前三殿被全部焚毁,直到20年后的正统五年,才重建前三殿。没想到,有先后在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明末李自成攻陷北京时, 金銮殿又多次焚毁。现在的这座太和殿,是康熙年间修建的。一而再再而三的,修了烧,烧了修,金銮殿的名字也从奉天殿,改成了皇极殿 ,再改成沿用至今的太和殿。而今天太和殿的大小,应该是明嘉靖重建时,缩改而成的规模。这样算起,这样一个惊天秘密,已经隐瞒了457年了。为什么要做这么大的缩改呢?
据说,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多次的焚毁重建,消耗了大量的国家财富,到嘉靖重建时已经财力不足,而且原来修大殿都是用楠木大柱,此时已经找不到那么大的楠木了,只好进行缩减。还有一种可能,之所以每次着火都是三殿尽焚,是因为三大殿的体量过大,互相之间的间距因此过小,前后殿的两侧,又有木结构连廊连接两庑,一处着火就火烧连片,缩减体量后,大殿之间拉开了间距。康熙重建时,还将太和殿两侧的侧廊改成墙体,也就是大殿东西最窄的两间,原来连接东西两庑的连廊,改成了现在的防火墙,这些都是出于防火考虑的。
虽然现在比不上前两名,但是在这太和殿没有缩小之前,可是比他们大不少,那么为什么这一座宫殿会自行缩小呢?
朱棣在下令修建北京紫荆城的时候是在永乐十五年,在十八年底的时候就已经完工了,在此之前是花费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来进行筹备,其中的主要工作就是挑选木材以及运送木材,这选择木材也是有标准的,选择金丝楠木还要上千年以上的。
十九年的时候这座宫殿就使用了,当时并没有叫太和殿而是叫做奉天殿,不久这座宫殿就遭受雷劈,在正统年间才开始重修,据《明世宗实录》记载:“原旧广三十丈,深十五丈云”,换算后,长95.1米,宽47.55米,重檐庑殿顶,面阔九间。这重修的尺寸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材料却是不及以前,都是用永乐年间的备料。
嘉靖三十六年,这座宫殿再次被雷劈,嘉靖四十一年的时候进行修建,但是之前所用的备料已经是所剩不多了,尺寸大大的减小了,成为了皇极殿。这一座宫殿真是困难重重,在万历年间又遭受火灾被烧毁,在天启年间按照原来的尺寸进行修复。
明朝末年,李自成攻占都城宫殿再次被烧毁,在清朝顺治年间改为太和殿,康熙按照原尺寸重建太和殿,并且加上了防火墙。至此这座宫殿由之前的4522平米缩水到了2377平米,缩小了将近一半的面积。
故宫太和殿的大殿顶端有个藻井,藻井里面有条金龙,金龙嘴里面含着一颗大龙珠,这颗大龙珠叫轩辕镜,这就是有名的金龙吐珠,而皇帝做的龙椅正好放在轩辕镜的正下方。
据说这个轩辕镜非常神,如果龙椅上坐的是真龙天子,那自然什么事都没有,如果不是真龙天子,一旦坐到龙椅上,那麻烦可就大了,轩辕镜直接就从金龙的口中掉下来,将龙椅上的乱臣贼子砸死。因此,袁世凯心虚,怕被砸死,登基时,将龙椅挪开了原来的位置,往后挪了三米,这样,即使轩辕镜从大殿上方掉下来,也不能砸中自己。
除了袁世凯,当年的李自成也是这样。
李自成到山海关征讨吴三桂失利后,跑回北京登基。李自成也感觉自己得位不正,不敢在太和殿登基,害怕被大铁珠子砸死,所以匆匆忙忙在武英殿即天子位,然后向西跑路了。
关于金龙藻井的这个说法非常流行,而且也并非就是无稽之谈,要知道,其实直到今天,这个世界上到底存不存在鬼神,都是个未知数。毕竟,没人见过不代表着没有,而且好多现象仍然不是科学能解释的。《论语》里有“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词句,意思就是孔子不谈神狐鬼怪,为什么不谈,因为不确定有没有,所以索性不谈。
龙椅,在古人的心中一直是至高权利的象征,吸引着无数皇族后裔去争夺。其实,现存于故宫太和殿里的这把龙椅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太和殿在哪里!
髹金漆云龙纹宝座
这把龙椅被称为“髹金漆云龙纹宝座”,是紫金城里唯一保存下来的一个明代宝座。它是明朝嘉靖年间制作的,选材为楠木,髹金漆云龙纹宝座整体贴金,布满了祥龙纹。椅背中间是一条昂首挺立的正龙,据统计在椅圈上共盘绕着13条金龙。
髹金漆云龙纹宝座
但不为人知的是,自1929年到1964年这三十多年间,众人所看到的那把龙椅其实是假的!是袁世凯为了圆自己的皇帝梦而造的,当时真正的髹金漆云龙纹宝座早已被当做废弃物丢在了仓库中。
清 清太祖努尔哈赤画像
当故宫博物院接管太和殿后,机缘巧合下,偶然从一张1900年所拍摄的太和殿照片找到了真宝座所在地的线索,最后终于在故宫破家具的库房里找到了伤痕累累的髹金漆云龙纹宝座。
清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画像
随后,专家们发现,从明朝的嘉靖皇帝到清朝的末代皇帝,坐的龙椅都是它。最后,经过故宫专家们的修复,终于恢复了宝座原来的面貌。
甄嬛传里面乾清宫的正大光明的匾额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但是能说出它具体意思的人,恐怕不多。不仅仅是正大光明匾,现在故宫还有很多匾额,其中充满了古代帝王家治国的经验与智慧。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故宫匾额背后的故事!
此匾大家都非常熟悉,电视里经常出现!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这个匾的背后藏有决定太子命运的”建储匣”。
这块太和殿里叫““建极绥 (sui ) 猷 ( you )””为乾隆御笔,” 极 ” 是屋脊栋梁,” 建极 ” 就是要建立中正的治国方略。” 绥 ” 为顺应之意,” 猷 ” 为道,为法则。就是说一国之君要上体天道,下顺民意,用中正的法则治理国家。
这块匾是由乾隆皇帝写的,保和殿中的皇建有极匾的意思是,由天子来制定中正的天下最高准则,有强调皇权之意。
这块匾最简单易懂,无为匾为康熙皇帝所提,老子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又云: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康熙皇帝题无为,意在告诫君主体恤民情,休养生息。放在今天,就是要构建和谐社会。
勤劳的雍正皇帝,把寝宫从乾清宫搬到了养心殿。其中的中正仁和匾就是雍正所书,是说帝王要中庸正直,仁爱和谐。反映了帝王对自身行为准则的高要求。
这块匾,在故宫西暖阁位于养心殿,勤政亲贤匾也是雍正所提。顾名思义,告诫后人要严于律己,严于律人。
这块看着陌生“允执厥中”,此匾也是乾隆御笔。《尚书》云 ”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意思是舜帝告诫大禹说:人心是危险难测的,道心是幽微难明的,只有自己一心一意,精诚恳切的秉行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