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在哪(铜仁市在哪里)

贵州省铜仁市在哪:安顺市、毕节市、铜仁市

安顺市

春秋时期铜仁市在哪,今安顺地为牂牁国北部中心铜仁市在哪,称夜郎邑。战国初期,牂牁北面夜郎部落兴起,建立夜郎国,当时安顺是夜郎国首邑。秦属象郡北部地。汉代,先后属小夜郎、牂牁国。三国时为罗甸、普里部。魏晋时期,牂牁郡被分割为牂牁、夜郎、平夷三郡,安顺仍隶属于夜郎郡。唐中叶普宁郡。宋时为绍庆府,羁縻二十二个小州,安顺称普宁州铜仁市在哪;元1257年,普里部归附朝廷,隶属曲靖宣慰司。  明1372年,置普定土府、土州,1381年开始,逐渐以州府取代土府。1383年、1385年分别撤普定府和普定县,将习安州并入安顺州。1602年升安顺州为安顺府,府、卫同城。清1660年设云贵总督,总督驻地一在云南曲靖,一在贵州安顺。1663年罢云贵总督,划云南、贵州二省归平西王吴三桂管辖,改设贵州总督衙门于安顺,至1666年撤贵州总督,设云贵总督,移驻贵阳。1667年贵州提督自贵阳移驻安顺。

1950年,设安顺专区,专署驻安顺县,辖安顺、平坝、紫云、镇宁、郎岱、普定6县。后划入和划出的属县多有变动。1970年安顺专区改称安顺地区,公署驻安顺市,辖1市8县2自治县。

2000年6月,安顺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安顺地区,设立地级安顺市。撤销县级安顺市,改设地级安顺市西秀区。地级安顺市辖原安顺地区所属普定、平坝2县,镇宁、紫云、关岭3自治县和新设立的西秀区。至2020年末,安顺市共辖2区1县3自治县。 西秀区:战国时为夜郎国地,西汉置夜郎县。明1602年置安顺府。1914年改安顺县。1958年,安顺县改设安顺市,1962年,安顺市恢复为安顺县。1966年,析安顺县城关区设立县级安顺市,1990年,安顺县并入安顺市。2000年,县级安顺市改设地级安顺市西秀区。1949年属安顺专区(1970年改称安顺地区),2000年属安顺市至今。  

平坝区:明置平坝卫,清1685年改置安平县。1914年,因与云南安平厅重名,遂改称平坝县。2014年,改设安顺市平坝区。1949年及以后的隶属与西秀区相同。

普定县:古名普里,为部落名。元置普定县,县名“取普里底定之义也”,属普定路。明初置普定卫,清1672年复改普定县。1949年及以后的隶属与西秀区相同。

铜仁市在哪(铜仁市在哪里)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明置关索岭守御千户所。清1661年改置永宁州。1914年设关岭县,因关索岭得名。1958年并入镇宁县,1961年复置。1981年改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49年及以后的隶属与西秀区相同。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秦汉时代属牂牁夜郎领地。明置安庄卫,清并入镇宁州。1913设镇宁县。1963年改设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50年属安顺专区,1956年划属黔南州。1965年重属安顺专区(地区),2000年属安顺市至今。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清1668年置威远营,次年改归化厅。1914年改置紫云县,因县西紫云源胜境得名。1965年,改设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949年及以后的隶属与镇宁自治县相同。

毕节市

秦为蜀郡地,汉为益州之牂牁、犍为二郡。晋属益州、朱提郡。唐代置牂牁、乌撒部,宋代置罗氏鬼国辖乌撒、毗那二部。元代分属“亦溪不薛”(蒙古语,意为水西之地)宣慰司、乌撒乌蒙宣慰司。明代分属水西宣慰司、乌撒军民府、永宁宣抚司和乌撒卫、毕节卫、赤水卫、永宁卫。清1666年置大定(今大方)府、黔西府、平远(今织金)府、威宁府。1683年改黔西、平远二府为州隶属大定府。1687年改大定府为大定州隶属威宁府。1729年升大定州为府,领黔西、平远、威宁三州和毕节县、水城厅。民国时期废府置县,属贵州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毕节、大定、黔西、金沙、织金、纳雍、水城、威宁、赫章9县。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进入毕节,在区内建立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领导创建黔西北革命根据地。

新中国成立初期,成立贵州省毕节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设毕节专区,专署驻毕节县,辖毕节、大定、金沙、黔西、织金、纳雍、水城、威宁、赫章9县。1970年毕节专区改称毕节地区,辖7县1自治县。1993年,撤销毕节县,改设县级毕节市。

2011年10月,毕节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毕节地区,设立地级毕节市。撤销县级毕节市,改设地级毕节市七星关区。地级毕节市辖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赫章6县,威宁自治县和新设立的七星关区。至2021年5月,毕节市共辖1区5县1自治县,代管1县级市。 今毕节市所属各区县市,1949年为8个县,其1949年及以后的隶属均为:1949年属毕节专区(1970年改称毕节地区),2001年属毕节市。以下介绍各区县时,不另复述。

七星关区:毕节之名,始于元代年。在历史上曾是历代郡、府、路、司、卫、道、署之驻地。秦属汉阳县,汉改平夷郡,唐设羁糜州,宋设羁糜禄州。元置平迟安得长官司。明1384年置毕节、赤水二卫。清1687年合并毕节、赤水二卫置毕节县。1993年,改设县级毕节市。2011年,改设地级毕节市七星关区。

大方县:明属安氏土司领地,筑大方城置州。清置大定府、大定县。1958年更名大方县,以古城名为县名。

金沙县:1941年,析黔西县西北部及大定、遵义二县部分地区置金沙县,以境内“金宝屯”、“沙溪坝”各取首字命县名。

织金县:明为安氏土司辖地,清1665年置平远府,后改为平远州。1913年改平远县,1914年,因与他省属县同名,遂更名织金县,以织金河名县。

纳雍县:1931年,析大定县西5区及水城、织金、郎岱3县部分地区置纳雍县,以境内纳雍河得名。

赫章县:1942年,析威宁县赫章等四区置赫章县。以赫章区命县名。

铜仁市在哪(铜仁市在哪里)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清1644年,属水西、乌撒地,次年撤乌撒卫置威宁府。1913年置威宁县。1954年改设县级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区。1955年改设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黔西市:明为安氏土司领地,清1665年置黔西府,1683年废府置黔西州,因在黔之西部得名。1913年置黔西县。2021年,改设县级黔西市。

铜仁市

铜仁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20世纪80年代,铜仁境内多处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春秋战国以前的建置未见确切文字记载。铜仁原名铜人,相传元朝时有渔人在铜岩处潜入江底,得铜人三尊。元代设置“铜人大、小江蛮夷军民长官司”,隶属思南宣慰司。明永乐十一年撤思州、思南宣慰司,于今境地设铜人、思南、石阡、乌罗4府,均隶属于贵州布政使司。明1438年废乌罗府,其大部并入铜仁府。铜仁由此得名。

民国时期,1912年至1914年,开展了一系列废府、州、厅置县工作,设立了铜仁、思南、石阡、松桃、江口、德江、沿河、省溪诸县。玉屏、印江二县建置不变。1935年,,今铜仁属县分属第六、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至1943年2月,今铜仁市恤各县建置基本固定。

1950年1月,设立铜仁专区,专员公署驻铜仁县,辖铜仁、玉屏、松挑、江口、印江、石阡、思南、德江、沿河9县。1970年,铜仁专区改称铜仁地区,辖8县、1自治县、1特区。1987年8月,铜仁县改设县级铜仁市。

2011年10,铜仁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铜仁地区,设立地级铜仁市。撤销县级铜仁市,改设地级铜仁市碧江区。以原万山特区和原铜仁市1镇2乡,设立铜仁市万山区。地级铜仁市辖江口、石阡、思南、德江4县,玉屏、印江、沿河、松桃4自治县和新设立的碧江、万山2区。至2020年末,铜仁市仍辖2区4县4自治县。

今铜仁市所属各区县,1949年为9个县,其1949年及以后的隶属均为:1949年属铜仁专区(1970年改称铜仁地区),2001年属铜仁市。以下介绍各区县时,不另复述。 碧江区:明清时期,置铜仁长官司、铜仁府、铜仁县,后废入铜仁府。1913年重置铜仁县。1987年改设县级立铜仁市。2001年改设地级铜仁市碧江区。

万山区:古称大万山,1914年为省溪县万山乡。1966年析玉屏、铜仁各部分地区设立县级万山特区。1968年撤销,1970年恢复。2001年,以万山特区和原铜仁市的1镇2乡,合并设立铜仁市万山区。

江口县:唐置辰水县,明属铜仁县地。1913年改为江口县,以省水,提水两河(今闵孝河、太平河)汇流于此得名。1958年并入铜仁县,1961年恢复。

石阡县: 五代置建昌县,明置石阡镇。明1413年置石阡府,1913年改置石阡县,因镇内石阡河得名。

思南县:宋1107年置思州,元置思南宣慰司。明1413年置思南府。1913年改置思南县,因县在思邛水之南得名。

德江县:隋置挟阳县。明初改水特姜为水德江长官司。明万历年间改为安化县,1913更名德江县,县名得自德江(亦称乌江)。

玉屏侗族自治县:元为平溪等处蛮夷长官司。明1390年置平溪卫,属湖广。清1727年改隶贵州。同年改平溪卫为玉屏县。1958年并入铜仁县,1961年恢复。1983年改设玉屏侗族自治县。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唐置思邛县,宋改邛水县。明1494年设印江县,“印”系“邛”字之讹。1986年改设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唐置洪杜县、城乐县、务川县。元置沿河长官司,因地处乌江沿岸得名。1913年改置沿河县。1986年改设沿河土家族白治县。

松桃苗族自治县:唐置万安县,清1730年置松桃直隶厅。1913年改厅为松桃县。1956年改设松桃苗族自治县。

谢谢各位看官老爷阅后加关注,欢迎指出缺点错误,我好更改(14天后就不能更改了)。欢迎评论和点赞。非常感谢各位看官!!!

© 版权声明
好牛新坐标
版权声明: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