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府在哪儿(常州裕王府在哪儿)

河南省北部的安阳市因为在商朝“盘庚迁殷”赵王府在哪儿,成为了商朝稳定的都城赵王府在哪儿,再加上三国曹魏及其之后的几个小国家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都在安阳北边不远处的河北临漳邺城建都,因此安阳及邺城一起就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之一,可谓是历史极为悠久。

赵王府在哪儿(常州裕王府在哪儿)

1902年的彰德府安阳县地图

虽然安阳被列入了“七大古都”,但是因为商朝距今实在太远,而曹魏和后赵等小国家所有的国祚加到一起才156年,因此在安阳产生的帝王、国王,和西安、北京、洛阳、南京、开封、杭州其他六大古都相比实在是太少了。

赵王府在哪儿(常州裕王府在哪儿)

北魏时的安阳县

并且安阳设城建县的时间是在北魏天兴元年(398年),已经错过了实行分封制的周朝,以及实行郡县和分封并行的两汉、曹魏等时期,到了隋唐之后则是彻底的中央集权制,即便皇帝之子封王也不会再去就藩。

直到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又开始实行朱氏子孙分封制,虽然这些分封到各地的藩王不像周朝的王那样有土地所有权、征徭役和赋税权、行政、军事、司法和财政等权力,但是藩王因为是皇族,到了封地就藩之后,依然有自己的一套类似朝廷的管理队伍,在各地仍然享有着至高的地位。

安阳就是在这时迎来了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王。

赵王府在哪儿(常州裕王府在哪儿)

1902年安阳县地图上的县城及西北的赵王坟

那时候安阳是“彰德府”治,封在这里的王称为“赵王”,这是因为和封在西安的为“秦王”、封在太原的为“晋王”采用春秋战国时的国家为封号一样,因为安阳靠近战国时的赵国,故而以“赵”为王号。

第一代“赵王”叫朱高燧,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明成祖朱棣第三子、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弟。明成祖“靖难之役”后,永乐二年(1404年)四月封朱高燧为赵王,封地在彰德府。虽然封为赵王,但他并没有立刻动身到彰德府去“就藩”,而是一直住在京城。不过由于陷入了和汉王朱高煦合谋夺嫡、诬陷太子朱高炽一事差点被杀。在明仁宗即位后的洪熙元年四月十六日(1425年5月3日)才到彰德府就藩。

赵王府在哪儿(常州裕王府在哪儿)

民国时期的安阳县城图,红圈处为赵王府大概位置及范围(以大士阁为中心)

明朝的皇子们在就藩地都有一座雄伟的王城,赵王也不例外。据清朝《彰德府志》记载赵王府,在府城永和门内一里,由原彰德府署改建。

说起这座彰德府署也有一段故事,它最早建于宋朝。清朝《彰德府志》这么介绍赵王府在哪儿

府署,宋韩重斌治相州,起民兵伐木西山作州廨,颇极宏壮。太宗见之,曰:联居不过是也。因命留宿。重斌奏曰:臣以一州之力积年成此,陛下居一夕即虚之矣,不免劳民,别创乞名御以赐守臣。太宗命改设幄于厅下。至和中,忠献韩公三治相州,益作堂亭池,雄于河北,元改曰路。至明洪熙元年改为赵府,移府治于西。

赵王府在哪儿(常州裕王府在哪儿)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左右的安阳城,红圈处为赵王府大致范围,大士阁依稀可见

大意是宋朝韩重斌建的府署,连宋太祖赵匡胤见了都夸“我住的地方也就是这样了”,想住在里边,但是因为皇帝居住之后,房屋就只能闲置起来为“行宫”,韩重斌以浪费为由劝谏,赵匡胤就住在了廊下。后来韩琦治理相州的时候,又增加了一些堂、亭、池,规模“雄于河北”。这样的府,恰巧能够用来当作赵王府。

据记载,赵王府,有承运、宫、端礼、体仁等门,左侧有遵义门,右后有广智门,有存心殿、内(空一字,明朝版本的彰德府志就是如此)宫。宫门内东侧为宗庙。王宫周围有长史司、承奉司、仪卫司等“司”,还有典仗所、群牧所、审理所、纪善所、典宝所、典膳所、良医所、典仪所、奉祠所、工正所等“所”。

赵王府在哪儿(常州裕王府在哪儿)

清朝《彰德府志》里的“大士阁”图

承奉司西邻府,纪善、典宝、典膳、工正四所则在府内,其他均环绕王府而建。王府东北有广有仓,西北有广有库。这些建筑在明朝结束之后都被废除,仅留下“大士阁”高高耸立,还是当时赵王府的旧迹。大士阁后边西北有一块空地,被府城内的人士称为宫内的梳妆楼(注:清朝彰德府志记载)。

赵王府在哪儿(常州裕王府在哪儿)

大士阁旧照片

整个明朝期间,获封“赵王”的一共有13位,其中有夭折的被追封的赵王也都被计算在内。亲王之子除了承袭亲王位其他诸子都被封为“郡王”。赵王一系在景泰三年(1452年)以后分封的郡王有临漳王、汤阴王、襄城王、洛川王、南乐王、平乡王、汝源王、昆阳王、广安王、江宁王,共十府。景泰后又增加了光山王、秀水王、成皋王。这些郡王并不需要到他们的封地去就藩,府第都建在赵王府周围。

虽然在安阳城内有赵王和一大堆藩王,但也不能紧扣本文的主题“安阳王”,那么究竟有没有过安阳王呢?

赵王府在哪儿(常州裕王府在哪儿)

清乾隆时期的彰德府城

还真有,第二代赵王朱瞻塙是赵简王朱高燧的嫡次子,本来继承赵王位没他什么事,就在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被封为两个字的郡王“安阳王”。但本该继承赵王位的、朱瞻塙的哥哥、赵王世子朱瞻坺却于宣德二年(1427年)早夭,年仅16岁。“安阳王”朱瞻塙因此得以在宣德七年(1432年)袭封了赵王。

就这样,历史上存在过仅有的一位“安阳王”,存在了仅8年就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 版权声明
好牛新坐标
版权声明: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