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
就是去看看那座城市里最繁忙的街道”
看看那条街道的前世与今生
也就了解了这座城市的过去与未来
篇章一庙前街在哪:那些年庙前街在哪,我们一起走过的青年路
在中国
每个城市都会有很多的路
然而
每一条路都有专属于自己的故事
说到青年路庙前街在哪,新老泰安人都知道
这是古城区南北向主干道、中轴线
它记录历史烟云庙前街在哪,见证着城市发展
老泰安人称之为 “青年马路”
青年路的前身是1957年利用岱庙西城墙填平护城河而成的一条土路,北段原为旧城墙基,中段为旧街巷。
1958年5月4日,泰安地区政府发动青年义务劳动,将土路进一步修整,变成平坦的大道,故此路被命名为“青年路”。
泰城老建筑屈指可数,但相当一部分建在青年路上,有圣公会、一中教学楼、基督教堂等,足以看出此地段在百年以前就是泰城的核心位置。
现在每到盛夏,青年路两旁的法桐枝繁叶茂、树干相交,绿荫连成了一片,把宽阔的青年路覆盖起来了,就像一条凉爽的绿色长廊。幽静清爽,成了我们泰安少有的一条人人喜爱的林荫大道……
现在老泰安人茶余饭后,走在青年路上的时候,会不自觉地驻足细细观看这条太熟悉的泰安第一路……心中总会涌起一种浓浓的怀旧之情。
小时候,我们都是这样被妈妈牵着手,一步一颠走在青年路上,去百货大楼、去新华书店……
我们,就这样被青年路看着长大了……
篇章二庙前街在哪:你陪我长大 我予你繁华· 致敬这些古街巷
也许你不知道,如今你视作小城市的泰安城,曾经是繁华的古代城市,无数条道路、街巷记录着当时繁华盛景,如今,随着城市发展变迁,很多道路都已不复存在,而有些道路,也即将消失,这些即将尘封在历史中的古老街巷,还有几个人知道呢?
大关街
大关街位于现在的上河桥东华侨酒店到青年路(解放前青年路是城墙),近代泰安有商号600余家,大多设在老泰安城西门以外的大关街。这里不仅商号、货栈众多,还分布着众多的客栈、烟馆、酒馆等,成了商业和娱乐的中心地带,其繁盛程度,已远远超过府治所在的老泰安城。1984年旧城改造拆掉。据传有”大关街长又长,中间有个汶山堂”的民谣。
灵芝街
小时候总听到人们称灵芝街叫“灵子街”。这是老泰城人的习惯叫法,这是典型的“耳化音”。多少年来泰城人就一直这样叫。
灵芝街是泰安古城的一条很老街,创建于宋朝之前。据《泰山区地名志》记载:“灵芝街街名来源于宋真宗来泰山封禅时王钦若等献灵芝草之说……”灵芝街位于老泰城的西门外路南,是南北走向。北起大关街,南至财源街,老街全长约200米,宽约5米。灵芝街在古时是西部来泰山朝拜泰山碧霞元君进香香客的必经之路。
元宝街
旧址位于今中百大厦以东,如今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元宝社区,元宝社区也因此得名。
旧时元宝街系东西走向。全长350米,宽约8米。1963年元宝街开街拓宽至20米,黄沙土路,此时更名叫“金星路”以附近的古迹“金星泉”而得名。以后与青年路对接起来了。1980年后此街商业开始复兴,再加上财源街全线贯通,此时元宝街统称为财源大街了,街面逐渐繁荣起来了。现在元宝街道与灵芝街道合并,(因灵芝街已被一些单位占去很多,街面所剩无几)就同属为“元宝社区”了。
大车当街
“大车档街”是泰安一条很古老的街道,它位于老泰城的西南隅。据《泰山区地名志》记载:“大车档街南起财源街,北段与财西街(旧称小西关)相连,大车档街属财西街辖区。道路全长180米……。”
据《泰安文史资料》载,大车档街古时为“省京大道”的重要地段,街面是石条子铺路,是旧时的官街。古时省、京官员来到泰安,首先在接官亭牌坊(现在火车站银座这个位置)下马稍事休息,由县衙里来迎接的公人陪同,途经财西街,走大车档街,过财源街、元宝街、向东进入泰安县衙。在过去,大车档街上每天是车马行人、南来北往、熙熙攘攘,很是繁华。这条街从前的名字叫“大车道”,后来演化称为“大车档”。
运粮街
又名仓巷,泰安第六中学东侧道路即是运粮街,如今已经变成岱庙社区的一条小道。运粮街最初便是泰安府岱麓书院(后为泰安六中)所在地,运粮街在古代应是粮仓驻地。
升平街
最早为岱庙遥参亭前的道路,后在新城市规划中,与虎山路以东的原迎暄街通开,并连同西部,统称东岳大街。
运舟街
在岱庙正南,通天街西侧,青年路以东,是泰安市现存最古老的街道之一。是宋代梁山好汉浪子燕青到东岳庙打擂的梁山伯水路之一。宋代以后,八百里水泊逐渐退去,运舟街水道也逐渐干枯,形成陆地,河床两边逐渐有了人家,成了近代之运舟街。
打水胡同
今北新街附近,泰安电业大楼附近,民国著名民族工业家马伯声便出生于此,如今这里只是一条小巷子,再也看不出往日光景。
老市场街
说起泰安的老市场街,老泰安人都有着深刻的记忆和怀念。
泰安的老市场街位于老泰城外的西南角,也就是现在的市场社区这一大片地方。“老市场街”在泰安经贸历史上最繁华的年代,莫过于新中国建国初期至国家公私合营、到“文革”前的十几年间。那个时期是我们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对泰安的老市场街区域进行了初具规模的规化和建设。
登云街
泰安有条古老的“登云街”,它原来地处老泰城西门外,在大关街最东头的路北,是一条距离泰城西城墙外护城河最近的街道。据《泰安区域文化通览》史料记载,登云街创建于明末清初的年代。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登云街还是一条有商铺门市,有豪宅大院、民居遍布,很规整的老街。那时的登云街是南北走向,南起大关街东路口,一直北行,至泰安一中西侧院墙外,与北新街接壤。
从泰安历史学者宋宝绪老先生绘制的清代《泰安古城图》及《泰城古韵》提供的老照片资料看,登云街在古时是一条很好的街道。清代,美国教士在登云街创建了基督教堂,使得这条老街似乎更增添了一些中西合璧的韵味……。
后来《泰山区地名志》有了记载:“登云街长约300米,原为南北走向,(注:在古城改造中,将西城墙推到填平了护城河建设青年路)修建和拓宽青年路时占用,后形成小街,仍沿用登云街街名”。再后来一些单位建设了很多住宅小区,登云街的街面更缩小了。八十年代后登云街只剩下了那座百年老教堂。直至现在,老教堂成了登云街的标志性建筑。
顺河街
顺河街北起上河桥,沿奈河河道边的石条子路弧形南下,至下河桥,全长约有1华里多。那个年代的顺河街是泰安“发达”的锻造工业区。顺河街锻造红炉业,最兴旺的时期是民国末期至新中国建国后,到文革以前的年代。整个顺河街在1华里多的地段内,有近20家大大小小的红炉铁匠铺。
仰圣街
泰安古城自清乾隆年间后,东门叫迎暄门、西门叫岳晏门、南门叫泰安门、北门叫仰圣门。唯有西门(岳晏门)和北门(仰圣门)最大。
从老照片和史料看,北门“仰圣门”的建筑跟现在岱庙北门后载门的城门楼很相似。仰圣门明朝叫登封门,清朝改成仰圣门。仰圣门的准确位置是现在的岱北市场西头向北、傅公街南路口这个地方。古人讲风水,南门和北门不能开在一条直线上,也就是说不能开在“龙脊”中轴线上。泰城的南门正对遥参亭及岱庙南门,北门就要稍微向东,这就是仰圣门的原因。仰圣门向南这一段叫北门里。仰圣门正冲着仰圣街。
仰圣街因位于仰圣门而得名。原来仰圣街这片地方也叫岱东,就是岱庙城墙东侧。古时的仰圣街是非常繁华的,各种商家店铺林立经营买卖繁荣。仰圣街是泰安古城有名的老街巷之一。
傅公街
仰圣门外泰安人叫北门外,是傅公街。傅公街北起岱宗大街,南至岱庙北路,与仰圣门、仰圣街相连。据《泰安文化通览》记载:清代以前(北门)仰圣门外较为偏僻,和泰城的其他三门关相比较为荒凉。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傅振邦任泰安知州后在此创建房舍,招募流亡民众,恢复生产,发展商业、手工业,不几年此处物产丰盈、人口增多,呈现出了繁荣景象。解决了自明清交替之际,战乱频繁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知县傅振邦卸任后寓居泰城,人民感激他,便把北门安置流民的地方称为“傅公街”,以志纪念。
洼子街
“洼子街东起南关大街,向西穿越青年路,再向西延伸到金桥头为止。全长约300米”。
清乾隆25年《泰安县志》载:“南隅泰安门外为京省东西通衢冠盖往来最称繁剧”。古时的洼子街是很繁华的,商家店铺门挨门户挨户。洼子街明清时为京省通道,是泰安衙门与省府济南以及通往北京京城的唯一过往必经通道,古时称官路。洼子街上设有驿站,即衙门官办的“招待所”。在古代专门接待过往官员,故而此街又称“官店街”。
街面上有很多客店,供传递公文的人暂住,又是公人换马的处所。据《泰安文史资料》记载:“汉制三里设驿,此后历代皆置……” 在洼子街中段还设有“会丰镖局”专为过往官员、富贾客商特设的保镖保安机构。因此,洼子街过去也称为“会丰街”。
泰安城里
景岩街(即通天街。在城南门至升平街)
东太尉街(在遥参亭左)
西太尉街(在遥参亭右)
岳阳街(即庙前街,岱庙前的东西街)
东迎翠街(岱庙东南,又称柴火市街)
西迎翠街(岱庙西南,又称二衙街)
振文街(在文庙前,向南是棋盘街)
登龙街(在府衙也称府署迤南)
文化街(在旧考院西)
武宁街(在旧参府西)
郓州街(后称运舟街,在老县衙又称县署右侧)
镯锣巷(后称祥符街,在岱庙西侧)
施家东巷(后称东施家胡同,在城隍庙东南)
施家西巷(后称西施家胡同,在城隍庙西南)
全福街(在县衙西南)
丝市街(后称白衣堂街在岱庙西南与祥符街接壤)
福全街(在岱庙西侧)
考棚街(在旧考院东西街前)
龙王庙街(在龙王庙前东西街
关帝庙街(在关帝庙前东西街)
卧龙街(即旧府衙府署西街)
后营街(在旧考院西北)
望山胡同(在龙王庙西南)
卧虎街(旧府署前)
城东门外
迎暄街(东门外也称东关大街)
永福街(东门外东北隅,旧称铜器行街)
范家胡同(在东关大街路南)
柴街胡同(在东关大街路南)
杨家胡同(在东关大街路北)
李家胡同(在东关大街路北)
城西门外
岳晏街(即大关街,在泰城西门也称西关外)
圣泉街 (即打水胡同,在大关街向北的小街)
双龙街 (城西门外迤南)
文曲街 (名瘟神街在大关街西向南的南北街)
粮食市街(徐真君庙前。现在的市场社区。)
盘龙街(粮食市街东首)
校场街(天书观西。现在的财源街西侧)
小西关街(汶阳桥西东西街。又称财东街财西街)
纸坊街(汶阳桥西,后称清真寺街)
兴隆街(财源街西首)
文盛街(灵应宫后门前东西街)
西更道(灵应宫西)
围屏街(俗称斜街,财源街东迤北)
北新街(奈河东路以东)
来源:很泰安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