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牌食盐我们都还在吃,白象牌火柴你用过吗火柴在哪买?
1827年,英国药剂师约翰·华克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盒火柴。19世纪30年代,在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的同时,火柴也成为掠夺白银的一种手段进入中国,当时一两白银只能买十余小盒火柴。20世纪初,中国火柴市场被瑞典和日本的火柴垄断。位于西南边疆的永昌(今保山),火柴多从缅甸输入,大量金钱因此流出国门,越发国弱民穷。为发展民族经济,腾冲县在火柴生产研制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创立了“五蝠”牌、“金马”牌、“地球”牌、“飞机”牌、“慈佛”牌、“白象”牌等多个品牌,为我省民族工业的发展做了极大的贡献,“慈佛”牌和“白象”牌两个商标的火柴畅销边地及东南亚各国,并一直沿用至建国后。
慈佛牌火柴,我也是查资料才直到,见过的人用过的人来留言呀
1915年,腾冲城关镇的章训瑜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在腾冲城内始办“五蝠”牌火柴厂,厂内有生产设备(炉灶)若干、厂房四间、铺面三间,以及办公楼等。1930年“五蝠”牌火柴厂停业。此为可考的腾冲第一家火柴厂。《腾冲县志稿》载火柴在哪买:“腾冲火柴前有数家均遭失败,腾冲公司创于二十二年,经数次改良,出品甚佳,足抵外货,并推销临县及夷地,营业日渐发达,外货行将绝迹。”
火柴工业开创于欧洲,1833年,世界上第一家火柴厂建立于瑞典卡尔马省的贝里亚城。1865年,火柴开始输入中国,当时称之为“洋火”或“自来火”。中国的第一家火柴厂是卫省轩于1879年在广东省佛山县创办的巧明火柴厂,于1930年停业。
腾冲火柴厂投产时,腾冲各界人士联合赠送的牌匾
1932年春,腾冲商人张南溟租借大理会馆为厂址,创办了一家火柴厂,起名为腾冲火柴股份有限公司,以“慈佛”牌商标向南京政府办理注册手续。“慈佛”牌腾冲火柴商标为凸彩包装印刷,在当时是极为先进的包装工艺。腾冲火柴厂从昆明聘来林姓技师一人,技工和木科技术人员多人,由张南溟任经理兼厂长,邀约地方商家富户及各界人士入股,共集资银元半开二万六千元,由金熙一、王少岩、董珍廷、董爱廷、董元廷、李生庄等组成股东会。
档案中保存的腾冲火柴厂外景
建厂初期,全厂生产组织分木科、药科两部,按生产工序木科部:分为收料、煮料、推盒片、切盒片、推梗丝、晒丝、切纸等七个小组火柴在哪买;药科部:分为烘丝、摇丝、齐丝、、担丝、沾蜡、沾药、烘烤、拔架、装盒、扫磷、打包、装箱入库等十二个小组。裱盒工序是发半成品外包加工。原料多数是从昆明或外省采购。生产工具、铁制品(如轴轮)、大小厚薄各种刀片、锯片,都从昆明订购。木制品的各种机座全部都是就地用木材仿制使用。火柴制成出厂后,质量基本可以,但半年后火柴厂发展出现了瓶颈:因为腾冲雨水多,气候潮湿,有时下雨竟连绵半月乃至一月,火柴珠头会松软脱头,因而滞销停产。张南溟多次冒险自配药方,但因缺乏理论功底,实验终以失败告终。为突破瓶颈,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张南溟外出拜师学艺。1933年,他携带着在腾冲所用的主要原料标本,经缅甸八莫、瓦城到达仰光,在中国驻仰光领事的帮助下,向一位瑞典人投师学艺。这位瑞典人是火柴专业工程师,精通汉语。他给予张南溟耐心的指导,解说各种化学原料之特性,传授适应气候变化的化学方程式等知识,使张南溟进一步掌握了生产火柴的理论和技术,数月后,张南溟学成返腾,在瑞典师傅的推荐下,他在仰光购置了一部香港进口担丝机和外国氯酸钾、港胶、石蜡等优质的火柴原料同时带回腾冲。回到腾冲后,张南溟带领技术人员改进操作技术,改用优质原料,提高了火柴质量,闯过了抗潮的阻力关。从此腾冲“慈佛”牌火柴,逐步畅销,初销本县,继而销到保山、龙陵、昌宁和德宏州外五县梁河、盈江、章风等地,并曾销往缅甸的八莫。因腾冲火柴物美价廉,缅人争购。当时腾产每小盒缅币一个巴仙,缅产每小盒两个巴仙(巴仙为缅币单位),因此引起缅方仇视,以外交问题为借口,加以干涉、查禁。经多方交涉无果,最终被迫将出口缅甸的火柴运回腾冲。从此腾冲火柴不再外销缅甸,但也抵制了“洋火”(外国火柴)运往包括腾冲在内的云南各地销售。
火柴质量提高后,“慈佛”牌火柴畅销各地,产量逐年增加,从1934年到1938年,年产量最高达3400听(每听120大包,每包10小盒),每听售半开十八元至二十元。在财务管理上腾冲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所建账目是旧式账,俗称“锅底账”,每年年终结算一次,总入总出两抵外的结余部分,按照股东会议决议,分配红利。各股东年终付股息一次,年终有盈余时,股东得分股红,参加生产管理的股东按能力大小分给人力股。职工都是工资制,年终发放奖金,按劳动成绩分三等。厂外计件工年终奖火柴,按工龄长短分十五包、十包、五包三种等级予以奖励。
工人在包装“白象牌”火柴
因企业发展有利可图,1939年国民政府官僚用各种手段,将火柴厂收为官办,挂牌为“云南第五火柴专卖厂”。 1942年5月10日腾冲沦陷,第五火柴专卖厂停止生产,厂房设备及各项生产工具,遭受日寇破坏、汉奸洗劫,损失殆尽。
腾冲光复后,张南溟在李根源的鼓励支持下,又出面集资重建火柴厂,从昆明购进部分设备,于1946年恢复生产,增加“白象”牌商标。新建的火柴厂十分重视产品质量,对生产火柴的主要原料赤磷、氯酸钾、石蜡等要求很严格,生产中严守操作规程,严格检验制度,虽然大部分是手工操作,但成品率比较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火柴厂继续生产。由于种种原因,1951年张南溟出走缅甸。1953年县人民政府通知张相殊(与张南溟为本家兄弟,且为火柴厂股东)从昆明回腾冲主持火柴厂工作。火柴厂的产品全部由百货公司包销,国家还从贷款、原材料各方面进行支持,增置了刨梗机、刨片机、切丝机和人工排梗机,这给火柴厂带来了生机。年产量从1951年的650件,1952年的1700件,上升到1953年的3603件。包销以后,火柴厂第一次实现了利润旧币6900万元,给股东第一次发放了股息。1954年到1955年腾冲火柴厂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生产持续发展,1954年年产量4573件,1955年增加到8042件。
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腾冲火柴厂和金马火柴厂一道批准合并为公私合营腾冲火柴厂,县人民政府任命张相殊为厂长,邵应统为副厂长。1958年转为地方国营企业。进入新世纪后,由于腾冲火柴厂自身设备陈旧、生产效率不高,加之打火机等新的取火产品冲击,火柴严重滞销,企业濒临倒闭,至2005年正式改制,宣布破产。
历经风雨的腾冲火柴厂虽不敌破产命运,但腾冲火柴厂在七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展现了边地人民不畏艰辛创业、不改初衷抗敌的精神,成就了腾冲轻工业发展史乃至腾冲近现代历史不可磨灭的功勋,也成为腾冲人民忘不掉的老字号。
《腾冲县志稿》中有关火柴的记述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