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王文公文集》背面的文字已经被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宋人佚简》为名出版。文章在史学界长期争论的“舒州” 、“龙舒”地理问题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认为“龙舒”本在庐州舒城,《宋人佚简》中出现的“龙舒”即是指代“舒州” 。
【关键词】
《宋人佚简》 舒州 龙舒
中国藏宋刊龙舒本《王文公文集》背面的南宋文人之间的书信和官方公牍已经被上海古籍出版社于 1990 年以《宋人佚简》为名出版, 而围绕此文集展开的地理方面的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止。《王文公文集》为龙舒刻本, 而“龙舒”这个名字在宋代就已成为古地名, 关于其地理位置, 宋人一说在舒州, 一说在庐州的舒城。两地人修志, 都连篇累牍, 加以考证, 这桩公案,至今仍未了结。李伟国先生持第一种意见, 认为:“南宋初人以舒州为古龙舒地, 并无疑义。” 而赵万里先生在《宋龙舒本〈王文公文集〉题记》中则说:“龙舒即今安徽舒城,宋时属淮南西路庐州, 南与舒州接壤。”经过考证后, 笔者倾向于赵先生的观点, 认为龙舒的确切位置在庐州舒城内, 但龙舒并不等同于舒城。
一、关于舒州
(一) 对舒州地理位置及沿革的说明
关于舒州, 《新唐书·地理志五》记载:“淮南道, 盖古扬州之域, 汉九江、庐江、江夏等郡, 广陵、六安国及南阳、汝南、临淮之境。扬、楚、滁、和、庐、寿、舒为星纪分, 安、黄、申、光、蕲为鹑尾分。为州十二, 县五十三。”可见, 舒州在唐代隶属于淮南道。同卷又载:“舒州同安郡, 上。至德二载更名盛唐郡, 后复故名。…… 县五:怀宁, 宿松, 望江, 太湖, 桐城。”此条可见, 舒州下辖五县。宋太宗将全国划分为二十六路, 熙宁五年( 1072 年) 淮南分为东西两路, 舒州隶属于淮南西路。《宋史·地理志四》“淮南西路条”记载:“西路。府:寿春。州七:庐, 蕲, 和,舒, 濠, 光, 黄。军二:六安, 无为。县三十三。南渡后, 府二:安庆、寿春。州六:庐、蕲、和、濠、光、黄。军四:安丰、镇巢、怀远、六安。为淮西路。”可见, 南渡之后,淮南西路增加了一个“安庆府”, 而这个“安庆府”就是以前 的舒州。同卷载:“安庆府, 本舒州、同安郡, 德庆军节度。本团练州, 建隆元年( 960 年) 升为防御, 政和五年( 1115 年) 赐军额,建炎间置舒蕲镇抚使, 绍兴三年( 1133 年) 舒黄蕲三州仍听江南西路安抚司节制。绍兴十七年( 1147 年), 改安庆军。庆元元年( 1195 年), 以宁宗潜邸, 升为府。……县五:怀宁, 上。桐城, 上。宿松, 上。望江, 上。太湖上。” 可见, 唐宋时期舒州的行政区划并未发生太大改动, 下辖五县完全相同。舒州在政和五年( 1115 年) 以前没有军额, 归德庆军节度。《宋史》卷二一载:“政和五年春四月壬辰, 升舒州为德庆军。”绍兴年间改为安庆军, 庆元年间升为安庆府。绍兴十七年(1147 年), 舒州改为安庆军, 庆元元年( 1195 年), 因为宋宁宗潜邸而升为府一级的行政单位, 即“安庆府” 。
明确了舒州的沿革流变,《小方壶斋舆地丛抄·舆览》的某些记载就值得商榷, 其中有:“安徽安庆府, 京师南两千七百里,江宁西南五百四十里省会。”注曰:“《禹贡》扬州域, 古舒庸国, 春秋皖国, 汉皖县, 后汉庐江, 三国属吴, 梁豫州、晋州,北齐江州, 隋熙州、同安, 唐舒州、盛唐, 宋德庆、安庆军, 元改今名, 明宁江府。”此注指明了舒州的地名沿革流变。但是“宋德庆、安庆军, 元改今名”一句无疑是不恰当的, 因为“安庆军”只是绍兴十七年和庆元元年之间的名称, 且当时并未广泛使用, 仍沿用旧称“舒州”。而且庆元元年以后就升为“安庆府”, 并不是元代才改名的。更确切的说, 元代不是称 “安庆府”, 而是“安庆路” 。《元史·地理志》:“安庆路, 下。唐初为东安州, 又改舒州, 又改同安郡, 又复为舒州。宋为安庆府。元至元十三年( 1276 年), 立安抚司。十四年, 改安庆路总管府,属蕲黄宣慰司。二十三年,罢宣慰司, 直隶行省。”
(二) 对《宋人佚简》中不称“安庆军”的说明
明确了绍兴十七年舒州改为安庆军的事实, 我们很快就发现这样一个矛盾:《宋人佚简》 第五卷公牍部分全部是南宋绍兴三十二年( 1162 年) 及隆兴元年(1163 年) 的文书, 其时间在舒州改为安庆军以后, 按道理来说应该称为“安庆军”才对, 可是综观《宋人佚简》全文, 竟然只字未提“安庆军”, 而仍旧沿袭 “舒州”旧称。笔者认为这与南宋时期地方行政重复设官, 以致造成官称混乱有关。
州在行政区划上相当于秦汉时期的郡, 隋唐时期改为“州”, 宋代沿袭了此称谓, 长官为知州或权知州事, 还设置通判与知州相互牵制、监督, 州府的公事须经知州与通判签发才可。从军事意义上讲, 州在等级上分几种, 从低到高分别是团练、防御、节度、刺史。舒州就经历了由低到高的转变, 本是团练州, 建隆元年升为防御, 后来归德庆军节度, 其级别不断提高。“军”在宋代也是一种地方行政机构, 宋政府一般在地理位置险要的地方设军, 其军事地位要高于普通意义上的“州”,长官称“知军事”或“知军” 。“府”是最高一级地方行政区划, 其长官称为府尹, 或称为权知府事, 即知府。庆元元年, 因为宁宗潜邸, 故升为安庆府。随着舒州军事地位的不断提高, 其行政地位也不断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 绍兴十七年, 舒州虽然改为安庆军, 但舒州从史书中似乎安庆军知军与舒州知州并存。兹将《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所载绍兴十七年后安庆军知军、舒州知州材料胪列于下:
绍兴十七年八月己未, 宾德军节度使、提举万寿观邢孝扬为太尉, 易镇安庆军。
绍兴十九年七月辛巳, 左中奉大夫杨惇知舒州。
绍兴二十五年二月乙酉, 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镇江府驻劄御前诸军都统制刘宝为安庆军节度使。
绍兴二十八年八月丙午……太常少卿王圭既出台引疾求去, 除直敷文阁、知舒州。
绍兴二十九年二月壬辰, 皇叔定江军承宣使、同知大宗正事士 篯为安庆军节度使。
绍兴三十年五月……遂罢( 沈) 浚言职, 浚求去, 乃除知舒州。
绍兴三十年七月甲午……敷文阁、知舒州王圭主管台州崇道观。
绍兴三十年七月乙未……威武军承宣使、新江南西路马步军总管张渊移淮南西路副都总管、兼权知舒州。左朝散郎、新知舒州沈浚移知徽州。
绍兴三十年八月辛未, 皇叔安庆军承宣使、同知大宗正士劄为安德军节度使。
绍兴三十年十月辛酉, 诏安庆军节度使、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镇江府驻劄御前诸军都统制刘宝。
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甲申 ……威武军承宣使知舒州张渊权主管淮西安抚司公事。
绍兴三十二年四月戊子……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杨偰知舒州。
上引职官中, 王圭之为舒州、赵士篯之为安庆军, 均为阶官,并非实职, 故不在探讨范畴。杨惇、沈浚、张渊等知舒州, 显然属于实职。这表明, 尽管舒州在绍兴十七年已经升为安庆军, 但其作为州一级行政机构并没有撤销, 而是形成特有的州、军并行的局面。《宋人佚简》中多处出现舒州, 而不称“安庆军”, 这表明这批文书属于州一级行政系统, 与“安庆军”并无关涉。
二、关于古龙舒
(一)“庐州舒城”与“古龙舒”
经过查阅、分析、整合大量资料后, 笔者认定,“古龙舒”应该在庐州舒城。宋代以后的地理志对于舒城与龙舒的记载很确切。《元丰九域志》“庐州庐江郡”有:“舒城, 古龙舒也。”《舆地广纪》“庐州舒城县”条有:“舒城县, 古舒国偃姓后, 为楚所灭, 二汉舒县为庐江郡治, 后废焉。唐开元二十三年, 析合肥、庐江, 置舒城, 县属庐州,有龙舒山、龙舒水。”此条记载至少说明开元二十三年, 析合肥、庐江之地置舒城, 隶属于庐州。
《太平寰宇记》“庐江县条”亦载:“龙舒故城, 汉为县, 故城在今县西, 尚存。” 这说明, 龙舒故城在庐江县以西, 其位置大概就是宋代的庐州舒城。关于这一点记载最早的是《旧唐书·地 理志》, “庐江, 汉郡名。汉龙舒县, 地属庐江郡。梁置湖州, 隋复旧也。舒城, 开元二十三年分合肥、庐江二县置, 取古龙舒县为名。”可见, 在汉代, 龙舒县地属庐江郡。唐开元二十三年分合肥、庐江两县之地置舒城。也就是说舒城包括旧龙舒地,其面积要远远大于龙舒。以上几条材料相互补充, 相互支撑,证明古龙舒地在庐州舒城县内, 同时也充分证明庐州舒城并不等同于古龙舒。
(二) 《宋人佚简》中“龙舒”指代“舒州”
《宋人佚简》中的书简多是舒州的, 却屡次出现“龙舒”指代舒州。《宋人佚简》第三册管给上级的第十二通书简中写道:“禀目皇恐百拜上覆, 龙舒五邑, 惟蔽邑极难料理。”
此处的“龙舒”应该就是指代“舒州”, 因为“五邑”指代舒州下辖的五个县, 即“怀宁、宿松、望江、太湖、桐城”, 而“蔽邑”是对自己管辖范围的谦称, 而此时的管为“右奉议郎知太湖县主管学事劝农营田公事”,所以此处应指“太湖县” 。
此内容正与《新唐书·地理志》、《宋史·地理志》中关于舒州下辖五县的记载吻合。毫无疑问, 此处的“龙舒”就是指“舒州”无疑。
文书中用“龙舒”指代舒州, 有一种可能, 即舒州政区扩大,囊括庐州舒城, 故以“龙舒”代称舒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绍兴三十二年二月, 御营宿卫使杨存中、淮西制置使李显忠、主管淮西安抚司公事方滋、淮南转运判官兼淮西提刑强友谅、向汮言庐州地势难守, 四经残破, 舒州地势襟带, 居诸郡之中, 乞移淮西帅司就舒州, 知州兼领。庐州管下合肥、慎县、舒城、尽归舒州, 将见今庐州作为合肥县。”如果这条材料中的内容成立的话, 那就意味着绍兴三十二年, 原庐州管下的合肥、慎县、舒城三县全部归舒州管辖, 舒城县中的古龙舒一并划归到舒州辖内。从而证明了《宋人佚简》个别书简中的 “龙舒”就是指代舒州。但是杨存中、李显忠、方滋、向汮等人的建议并未得到朝廷的认可。“今存中等所申三者举无一得, 今所甚急莫若以戌兵为首, 屯田次之, 修城堡以控要害又次之……于是存中议遂格。” 格即阻挡、阻止, 意为未实现。
笔者认为文书中用“龙舒”指代舒州, 与舒州治所有龙舒乡、龙山有关。舒州治所应当在怀宁县,《明一统志》:“怀宁县附郭, 本汉庐江郡皖县地, 三国吴为皖城, 东晋始置怀宁县, 隋熙州、唐舒州皆治此, 宋元仍旧, 本朝因之。”可见, 无论是唐时的舒州还是南宋时的安庆军, 其治所都在怀宁县。但是古代的“怀宁”与现在的“怀宁”在地理位置上有很大不同, 古代的怀宁在现在安徽的潜山, 而现代意义上的怀宁则更靠东南。再加上宋代州府之类一般都有别名, 而文士往往不称某州某府,而是爱引经据典, 所以文书中用“龙舒”代指舒州也就顺理成章了。
END
来源 舒州府在哪:《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 第3期
作者舒州府在哪:陈静
选稿舒州府在哪:常宏宇
编辑:林丽婕
终校:陈汶灵
审订:伍晨嫣
●宋词与地名
●地名与广东历史时期盐业分布研究
●地名含义考证方法刍议
●“增城”和“博罗”地名与罗浮山早期神话关系考
●陕西地名人文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