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坪在哪(桃花坪街道)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建立桃花坪在哪,与这位政协人密切相关桃花坪在哪

人民政协报 今天

【编者注】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0周年桃花坪在哪,也是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建馆30周年。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建立,与市政协原主席李正风密切相关,是由李正风首次提出建议修建的。今天,沈阳日报刊发了专题报道《您已从容离去,我们继续拼搏》,追忆李正风相关事迹,讲述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建馆背后的故事,现全文转发。

桃花坪在哪(桃花坪街道)

1935年,东北中学学生于绳武在报晓峰顶端留下的石刻。

桃花坪在哪(桃花坪街道)

李正风,东北中学接收的首批学生之一。历任沈阳市建设局局长、建工局长、计委主任、沈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沈阳市政协主席等职。

桃花坪在哪(桃花坪街道)

1948年11月1日,中共沈阳市工委组织部长李正风(后排右)、东北局社会部开原情报站负责人程光烈(前)和东北人民解放军政治部前方办事处处长方正(后排左)由开原向沈阳进发接管伪市政府。

桃花坪在哪(桃花坪街道)

在西安事变前三日带领西安学联向蒋介石请愿(后排左一为李正风)。

桃花坪在哪(桃花坪街道)

沈阳第一任建设局局长任命书。

– 引子 –

  东北中学桃花坪在哪

  因九一八而生

东北中学,是个很大气、也很亲切的校名。

它,对于多数人来说又很陌生,因为从1931年到1941年,它仅仅在烽火弦歌中存在了10年。它,是因九一八而生的中学。九一八事变后,“东北逃来关内之大、中学生,不得入校者千人以上,散处街头,影响颇大”。一批批东北籍爱国青年学生不甘当亡国奴,逃离沦陷区,聚于平津(北京、天津)一带,举目无亲,食宿无着。为了收容这些学生,1931年12月12日,在张学良支持下,一些东北籍爱国人士在北平西城皮库胡同创办了东北学院,分为大、中两学部。张学良兼任董事长,高崇民、杜重远、阎宝航、车向忱、卢广绩、王卓然、王化一等为校董。1932年3月,大学部迁出后,东北学院中学部改名为东北中学。学校初期有学生400多名,学费、宿费、餐食费全免,实行军事化管理。教师也多是东北流亡到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

 

东北中学规定每月18日为“国难日”,召集师生举办纪念活动,邀请一些东北籍爱国志士或东北义勇军将领来授课、演讲,激励学生们卧薪尝胆、读书报国,担负起“打回老家去”的使命。北平,只是东北中学流亡办学、培植抗日力量的第一站。随着日寇铁蹄不断南下,东北中学师生先后内迁到河南鸡公山、湖南桃花坪,直至四川威远的静宁寺。1941年9月,东北中学初中部被并入同在静宁寺流亡办学的东北中山中学,而高中部与川北三台县一所学校合并。

  

从创办至解散,东北中学只存在了10年,但其影响巨大。

  

它培养的力量为抗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抗战胜利后,更对国家建设、民族复兴起到了重要作用。10年间,共培养出1500余名学生,其中成为省部级以上干部的有50余人,如赵德尊、李荒、李涛等;更多的,成为新中国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如沈流、文菲、石光、刘黑枷等。

  

时至今日,东北中学已经消失了整整80年。

  

然而,有一批人对其念念不忘,他们便是当年那些流亡师生的后代子孙。他们自称为“东北中学后裔”,并引以为傲。近年来,他们共同成立了一个个“课题组”,弘扬抗战精神,搜集历史资料,撰写调研文章。他们要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把流亡抗战、读书报国的精神传承下去。他们是那么的执着,多已高龄却奔波不止。

  

2016年7月,我们受“东北中学后裔”邀请来到河南鸡公山,参加了由当地举办的一场与东北中学有关的研讨会。鸡公山,是1935年至1938年期间东北中学的流亡办学校址。会后,我们与当年的流亡学生、辽宁社科院原副院长石光的儿子石桓利一起攀登了报晓峰。1935年,东北中学学生于绳武在报晓峰顶端西侧留下“LONG LIVE CHINA”(中国万岁)的石刻。烈日炎炎,我们汗流浃背。看到已60多岁的石桓利老师虔诚地匍匐在石刻上,我们心情激荡,似乎听到了一个坚强的声音,看到了一种坚定的信念。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们跟那些“东北中学后裔”一样,对“东北中学”有了一份执着,一直搜集、整理相关史料。

  

“东北有魂,东北不亡”“复土还乡、打回老家去”,是当年那些东北学子的写照。他们经历了颠沛流离的烽火弦歌,见证并参与新中国的成立与建设,成为战争与和平、光荣与梦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0周年。《沈阳日报》延续传统、承担使命,推出《家脉国魂·告翁书——解码“东北中学后裔”为何牵念这所仅“存活”10年的中学》大型系列报道,为“东北中学后裔”与“东北中学学子”搭建一个超时空的对话平台,从“家脉国魂”的视角来解码流亡抗战、文化抗战的精神内涵。

人物志

  

李正风:东北中学首批学生之一

  

今年,是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建馆30周年。

  

该馆的建立,与沈阳市政协原主席李正风有关。沈阳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吴迪告诉记者,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建馆与一份人大议案有关,而这份议案的发起人之一是李正风。

  

李正风历任沈阳市建设局局长、建工局长、计委主任、沈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沈阳市政协主席等职,1985年11月离休。1988年底,辽沈战役纪念馆迁址锦州,李正风应邀观展。在返程途中,他让司机开车到九一八事变发生地——柳条湖铁路段。他感慨地说:“这里是日军侵华战争第一颗炮弹落下的地方,是中国军民浴血奋战、抵抗侵略的起始地,抗日战争始于沈阳(九一八事变),这里也应该建馆。”于是,他连夜起草了关于筹建九一八事变陈列馆的议案。这个提议得到许多老战友的赞同。1991年3月,在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这份议案得到落实。1991年5月,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前身九一八事变陈列馆开建。

  

为什么李正风会发起筹建九一八事变陈列馆呢?

  

这跟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有关,他是东北中学接收的首批学生之一。

  

南下请愿

  

1931年春,16岁的李正风考入沈阳第一工科学校,不久只身到北平宏达学院读书。九一八事变后,李正风和北平的东北同学参加了冯庸、王若实(共产党员)、王化一、王卓然等组成的“东北民众南下请愿团”。

  

李正风曾撰文回忆:“我当时年仅16岁,正借读于东北人士主办的宏达学院。由于爱国精神的驱使,便会同东北籍同学参加了请愿队伍。北平铁路当局慑于国民党的禁令不予发车,我们据理力争,进行卧轨抗议,铁路客运为之中断。队伍在前门火车站前召开了群众大会,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政府出兵东北收复失地’等口号,过往行人深表同情,纷纷表示支持。我们抢上一列客车,铁路当局无奈被迫开车。列车在行进中多次受阻,但在沿线铁路员工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冲破重重困难,在凄风苦雨中到达南京。在南京大街上,我们的请愿队伍变成了游行队伍。高呼抗日救亡、收复失地等口号,一路前进,市民们被我们的爱国热情深深感动。东北民众的抗日呼声第一次响彻在南京上空,震撼了中国大地。蒋介石受到舆论的压力,答应会见请愿团。不久,我们队伍开到中央军校风雨操场,蒋介石出面了。我们的代表慷慨陈词泣不成声,历数日军烧杀淫掠的暴行,要求团结抗日,收复失地,然后将请愿书递上。蒋介石看也未看便发表讲话,他仍然重谈‘先安内后攘外’的老调,并欺骗说抗战谈何容易,必须全国总动员,要求学生救国不忘读书,各界人士各安其业,要相信政府,不要有越轨行动……”

  

请愿团和爱国反日青年代表以为蒋介石会领导抗日,事实恰恰相反,他非但没有抗日,还镇压了以后到南京请愿的学生。

  

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

  

寄希望于蒋介石抗日复土,已成明日黄花,泡沫般地破灭了。

  

在无限怅惘中,李正风得知东北中学的成立,于是很高兴地和同学们进入该校。这所学校师资质量很高,进步教师和进步学生多,有中共地下党组织,革命力量强。东北同乡赵德尊、李荒、李涛、高杨、李都等都是这里的学生。李正风与进步同学在一起,与教师中的共产党员接触,经常读鲁迅与苏联作家的作品,秘密阅读《铁流》《救国时报》等进步刊物。1934年,李正风从东北中学毕业后,考入东北大学。

  

1935年冬,北平爆发了一二九反帝爱国学生运动,李正风参加一二九大游行之后,于12月16日清晨,又组织同学参加一二一六大游行。他带领同学们冒着严寒,到天桥参加游行。东北大学与各校同学相继打出校旗,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冲破国民党禁令,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成立冀察委员会”“保卫东北,收复东北”“爱国无罪”等口号,许多市民表示同情,送水、送食物、送慰问品。同学们正在进行反帝爱国游行,在宣武门,反动政府却丧心病狂地派出大批军警手持大刀、皮鞭、木棒、水龙、荷枪实弹,堵截赤手空拳的学生,向学生砍打。李正风在与军警搏斗中被木棒所打,所幸没有受到重伤。

  

亲历西安事变

  

张学良对爱国学生运动非常关注,让东北大学选派学生代表赴西安报告一二九、一二一六学生运动情况。李正风当时是东大工学院学生会主席,会同其他六位同学前往西安。了解北平学运情况后,张学良说:“东北是我丢的,我一定要打回东北去。同学们的抗日行动是爱国的,我坚决支持你们的抗日行动。”第二天,张学良组织晚宴,邀请李正风等学生代表参加,其中东北军政委员刘澜波、吴家象、卢广绩等应邀出席。席间,张学良就东北大学部分院系迁至西安,征求了李正风等学生代表的意见。

  

1936年,东大工学院迁至西安,李正风先后领导成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东大分部,又联合西安进步学生,成立了“西安学生救国联合会”,李连璧任主席,李正风任副主席。1936年12月9日,在一二九学生运动一周年之际,西安学生救国联合会召开隆重大会,并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

  

此时,蒋介石坐镇陕西临潼,督促张学良、杨虎城率军开赴陕北剿共。宋黎、李正风、李连璧等学联主要骨干,组织策划了去临潼向蒋介石请愿的游行活动。李正风率领游行队伍走在最前列,游行队伍行进至灞桥,张学良闻讯从西安赶来劝阻学生不要继续前进,以免造成无谓的牺牲。此时蒋介石已部署重兵,准备武力镇压请愿活动。张学良向学生们承诺:“一定将同学们的请愿书,当面呈交蒋委员长,三日内给同学们一个答复!”不出三日,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发生了。

  

从延安到东北从事地下工作

  

1941年夏,中共中央社会部决定派李正风到日伪统治下的“满洲国”做秘密工作。阔别沈阳10年后,他再次回来了。1942年8月,李正风与李桂芬(后改名李香媛)结婚了。他活动于东北各地,一件一件地完成着组织交给他的任务。1944年,中共中央社会部来电,让李正风撤回延安。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李正风再赴东北。11月25日,此前已接收沈阳的八路军撤出沈阳市区,他和金人、王从善奉命留在沈阳,转入地下,整顿党的组织工作,接收中共地下党员关系。1946年冬,组织任命李正风为特派员,领导沈阳地下工作。按照东北局城工部的部署,他组织各界爱国人士发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六二运动,对反迁校和七五抗暴运动及建立沈阳市地下学联等工作,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在第二条战场一次又一次地打击和孤立了敌人。

告翁书

  

敬爱的外祖父:

  

您离开我们已经有23年了,我们全家都很想念您。

  

最近我在整理关于您的文献时,曾无数次落泪。您做了这么多对国家、对沈阳人民有益的工作,却从来不对家人说,也许这也是一种习惯。那个年代的“地工”都有别名和曾用名,在翻阅了中共满洲省委时期狱中斗争纪实后才明白其原因,中共地下党员随时都在准备着为国捐躯。在当时的国民党重金悬赏您的头颅时只知道您叫李恩清。使用别名是你们的工作习惯——低调内敛,已融入你们的血液。

  

在沈阳市档案馆查到的一本本泛黄的档案中,赫然记录着您为沈阳发展做过的点点滴滴。现在的东塔军用机场,是您跟焦若愚两个人连个秘书都没带开着一辆破旧吉普车到东塔地区勘测后做出决策的;东北解放纪念碑、联营公司、中山广场毛主席像、新华广场、青年大街,这些沈阳的标志性地标也都有您的影子。

  

您有四个子女,无一例外地全部从事技术工作,因为您不允许孩子们打着您的旗号从政。您说国家的建设需要技术型人才,尤其新中国初期百废待兴,沈阳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您筹建了沈阳市科协,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兼任着沈阳市建设局局长。

  

您的四个子女基本上都在保育院长大,那是市政府专为老同志的子女设立的,位于沈河区青年大街东侧的一个胡同里。保育院是长托,院里有一辆发动机在前边的大头班车,每到周六把小朋友们送回家,周一再接回来。每到周一,妈妈说她都要找个地方藏起来,直到嚎啕大哭被保育院的阿姨塞进班车里。当时沈阳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工作非常繁重,你们这些老同志都把子女送到保育院,好安心工作。保育院的孩子生病了都是院里的护幼员照顾,不会把孩子送回家干扰到你们的工作。

  

我小时候体弱多病,每年必得一次肺炎,当时您的司机闫杰叔叔偷偷开车带着我去医院打点滴,您知道后狠狠批评了司机,还把全家人召集到一起,强调这是公车私用的利己主义行为,后来谁也不敢了。

  

我们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全家都要遵守,就是每天的沈阳新闻和新闻联播必须看,雷打不动,现在,我的孩子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这也是您给我们留下的财富。您写过的文章有不少字我都不认识。记忆中,您看报纸的时候手边都常备一本新华字典,虽然您是大学生,仍然孜孜不倦地学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您和战友们完成了你们应该做的事,从容离去了,我们这一代接了棒继续拼搏。

  汪思宁(李正风外孙女)

  2021年9月16日

  

来源:沈阳日报

编辑:魏芯蕊

审核:周佳佳

© 版权声明
好牛新坐标
版权声明: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