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绣蜀绣在哪买,是优秀的地方绣种蜀绣在哪买,于清末成名。
几千年的桑蚕织绣文化在地方上多有蕴养,民间刺绣发展至明末清初,在各地均已形成流派体系,这些流派在使用的材料、针法上没有很大区别,但在主要常用针法、技巧、题材等发面各有独特风貌蜀绣在哪买;其中苏绣、湘绣、蜀绣、粤绣以所属民系风俗为依托,因题材而制宜针法技巧,从历史名绣中汲取营养,又在绣庄经营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去芜存菁,力求精工细作,继而成就了有自己特点的地方名绣。四大名绣在清末声名鹊起,也源于苏、湘、蜀、粤等地的富庶,地方上官绅商贾云集,商品绣交易空前繁荣,技艺切磋,互相促进,水准提升,售价便高,名声则远播矣。绣品不拘囿于日常生活用品的制式效果,追求观赏性,并在名人名绣的滋养下开发出各自相对独到的绣制题材。对我们来说,不能弱化名绣之间的风格、题材、色彩、用材等特征,明辨其风貌特征是品鉴的第一步。
蜀绣是指四川省以成都地区为中心的刺绣,以其悠久的历史,独有的文化及民风民俗,形成了严谨细腻、平整光亮、色彩和顺、构图疏朗、浑厚圆润的风格,并名列四大名绣之中。晋代的《华阳国志》便誉蜀绣为“蜀中之宝”。结合蜀地蚕丝业的发达,所产的绸缎厚实,蜀绣曾以绣龙凤软缎被面著称,清道光年间,蜀绣就已形成生产规模,绣花技艺遍及民间,并在自身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苏绣和粤绣的长处,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图1-4-5-21 蜀绣《冠上加冠》)。蜀绣的欣赏类刺绣“鲤鱼”最具代表性,设色典雅鲜明,用丝粗细得当,针脚齐整,一丝不苟,层次分明,虚实安排有致,生动协调(图1-4-5-22 蜀绣《鲤鱼》)。建国初,成都名画家,冯灌父、姚石倩、伍瘦梅、朱佩君、苏保桢等几乎都为蜀绣画过绣稿,内容有风景、熊猫、金丝猴、鲤鱼等,极大地充实丰富了蜀绣的题材和艺术风格,蜀绣作品和其它三大名绣一样曾在多次国内外大展中获得荣誉和好评,确立了独有的地域风格(图1-4-5-23 蜀绣《熊猫》)。
图1-4-5-21 蜀绣《冠上加冠》
图1-4-5-22 蜀绣《鲤鱼》
图1-4-5-23 蜀绣《熊猫》
说到蜀绣,我们不能不记住古蜀国乃“教民养蚕”的发源地,那里有位名叫蚕丛的先祖,传说他的眼睛和螃蟹一样向前突出,头发在脑后梳成“椎髻”,衣服向左交叉,最初他居住在岷山石室中,后为了养蚕,便率部族人由岷山迁居成都,是华夏第一个将山野蚕训为家蚕的 专家。蚕丛氏的“劝农桑”历经发展,终于铸成蜀地丝织业的辉煌历史,直至蜀绣与蜀锦被共称为“蜀中之宝”而蜚声海内外。
蜀地久远的丝织历史,总不断地向后人传递着蜀绣发展的信息:较早的实物见证,是北宋时的蜀绣《双冠图》,现藏在西南师范大学,绣料为绫地,绣品高44公分,宽30.7公分,上绣鲜艳的鸡冠花,一只公鸡昂首催晓,钤“明昌御览”玉玺,绣工精细,符合宋代“织文锦绣,穷工极巧”的特征(图1-4-5-24 宋刺绣黄荃画葡萄松树图,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经鉴针法,绣技与后代蜀绣一脉相承。
图1-4-5-24 宋刺绣黄荃画葡萄松树图,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到明代蜀绣,有秦良玉的两件传世绣袍佐证,一件是蓝缎金绣蟒袍(图1-4-5-25,重庆博物馆藏)。此袍胸背襟袖都金绣蟒纹,又间彩绣万福、如意、云纹、宝相花纹等,衣长171公分,袖长96.5公分,袖宽75公分,领宽14公分,领深8公分,腰宽69公分,下摆140公分蜀绣在哪买;另一件是红绸地金蟒凤绣袍(图1-4-5-26,重庆博物馆藏),这件除袍上绣有蟒纹外,胸背还绣双凤,裙边绣寿山、福海,空白处绣云彩,右衽53公分,领口宽17公分,深5.4公分,腰宽60公分,下摆93公分。两件都是蜀地绣物,乃明末崇祯帝赐给女将军秦良玉的珍贵蜀绣实物。
图1-4-5-25,重庆博物馆藏
图1-4-5-26,重庆博物馆藏
蜀绣发展到清代道光年间(1830年),民间便有了自己的刺绣行会——三皇神会,将所需经营的刺绣分门别类:霞帔、挽袖、剧装、神袍、围屏、彩帐等(图1-4-5-27 清蜀绣菊花枕顶,四川省博物馆藏)(图1-4-5-28 清蜀绣枕顶,四川省博物馆藏)。
图1-4-5-27 清蜀绣菊花枕顶,四川省博物馆藏
图1-4-5-28 清蜀绣枕顶,四川省博物馆藏
从此,蜀绣由家庭走向市场,形成了专业规模生产的模式(图1-4-5-29 清蜀绣五子夺魁镜心,四川省博物馆藏)(图1-4-5-30 清末蜀绣麒麟送子镜心,北京邵晓琤织绣研究院藏)。
图1-4-5-29 清蜀绣五子夺魁镜心,四川省博物馆藏
图1-4-5-30 清末蜀绣麒麟送子镜心,北京邵晓琤织绣研究院藏
那时,蜀绣民间都以生活用刺绣居多,但也偶有欣赏品,一般都是闺阁女士绣制,如著名的杨遇春之女,就是用自己的头发绣成《水月观音像》,现藏于成都文殊院,还有另一位名家王松轩女史,自染彩线,以名家之作为粉本,尤以小品绣为擅,绣工精湛,作品被人高价争相购买(图1-4-5-31 清发绣鳌鱼观音,北京邵晓琤织绣研究院藏)。
图1-4-5-31 清发绣鳌鱼观音,北京邵晓琤织绣研究院藏
刺绣作为专门的技艺,历史上常由朝廷官府所掌控,清代也不例外,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 清政府在成都成立四川省劝工总局,除了督造朝廷政府所需外,对刺绣行业的规范确立,提高其社会地位也起到了推助作用,蜀绣的发展相对更大更稳固了,当时还将一批有特色的画家之作引用入绣,例:刘子谦的山水、赵鹤琴的花鸟、杨建安的荷花、张致安的鱼虫,借此产生出了各种题材规格的欣赏品蜀绣,有中堂、斗方、横批、条幅等,既提高了刺绣的艺术性,也造就了一批各具特长的刺绣高手,兴旺时期有专业绣工一千多人(均为男工),农村绣工约2-3万人,经营蜀绣的店铺一百多家,除了供给本省外,还大批销往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那时期蜀绣名家张洪兴、王草廷、罗文胜等刺绣的动物四 联屏,获得巴拿马赛会的金质奖章,张洪兴绣的《狮子滚球图》获清政府授予“五品军功”称号,为蜀绣赢得了殊荣。之后又有自画自绣的刘绍云,擅绣山水的张万清等,他们都是男性,且各怀绝技。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