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南勋街在哪,弹尽粮绝的杨靖宇,孤身一人在冰天雪地中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六年后,为了纪念这位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哈尔滨人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条街道,就是今日我们所熟知的老道外靖宇街。
这并不是一条随机挑选的普通街道,追溯历史,它比中央大街还要早30年。如果说道里区中央大街集中展现了犹太人与白俄商人的建设成果,那么道外靖宇街则显示了20世纪20年代起哈尔滨华商们的成就。
那时的靖宇街还叫正阳街,作为哈尔滨最早兴起的商圈之一,它不仅是哈尔滨居民的聚集地,更是繁华的商业街和中心街道,以它为中轴线,南北两翼的街道商铺林立、热闹繁盛。
然而热闹终归属于过去,随着城市演变,道外区日益落寞,靖宇街也早已不复当年,中央大街的名气夺走了一些本该属于这片街区的目光,居民们纷纷搬离的老房子正经历着换颜的阵痛,虽然保护和开发的努力一直在做,却仍未将其拉回神坛,如今似乎只剩下美食还能被人津津乐道……
我的靖宇街之行是从靖宇公园开始的,这座同样以英雄命名的公园,也是这条街道的起点。公园里修建了全市最大的纪念广场,广场中央坐落着标志性雕塑——杨靖宇烈士铜雕,英雄远去,人们却永远不会忘记。
出公园沿靖宇街向西走不远就能看到杨靖宇烈士纪念馆,可惜只有周三下午才对外开放,平日里纪念馆门口总聚集着接孩子的家长,因为旁边就是以杨靖宇烈士命名的哈尔滨首家“红军小学”。
学校旁边我看到一栋用“破败”都不够形容其破败的巴洛克式老建筑,令人惊讶的是,里面竟然还有人在居住。
沿街继续西行,这样的老房子越来越多,或灰色、或米黄色、或红褐色……中西合璧的建筑从历史深处走来,风尘仆仆,颤颤巍巍,虽凌乱、破旧、斑驳又沧桑,却依然风情十足,令人兴奋,并不禁感叹:“中华巴洛克建筑露天博物馆”果然名不虚传南勋街在哪!
建筑最集中的地方是已经颇为景区化的“中华巴洛克街区”,它被靖宇街与南勋街南北包围,其中的南二道街被打造成了美食一条街,老建筑下的老字号饭店一个挨着一个,砂锅居、羊汤馆、熟食铺、烧饼店……家家都挂着百年老店铺的招牌,家家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
“吃在老道外”这话绝不是虚传,作为哈尔滨开埠之地,老道外可以说是哈尔滨本土饮食的发端。民国时做中西大菜的大饭店都在道外,饭馆酒肆满布大街小巷,熏酱、扒肉、包子、饺子、锅烙、清真菜肴这些“老味儿”一直声名在外,流传至今。
除了各种美味,街道两侧的大院也可进去转转,去辅合茶院闲坐喝茶,或去落选妃子的深闺——天棚大院,看一场星熠社的相声评书表演。又或者只是在街头闲逛,看看老手艺人们做的糖人、泥塑、花字……
老道外古玩城也在这片街区,每个周末摆出的古玩市场,是凑热闹把玩老物件的好时机。
漫步在百年老街靖宇街,浓郁的市井气息,总让人产生一种不似在“东方小巴黎”的错觉,但或许这才是哈尔滨最真实的生活底色…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