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济寺在哪(正定临济寺有明老和尚)

金秋八月,天高云淡,手头闲来无事,应约去古城正定临济寺烧香祈求家人平安。打开导航,驶入河北大道,路上的车辆不多,果然很适合自驾游。由于有限速,司机也没敢踩油门,中速稳定的行驶。既然去烧香,香是必不可少的。我问了正定城居住的老同学,价格如何,他说有贵的有便宜的,那就行,只要有平民百姓的购物市场就能接受。整个河北大道沿途非常赏心悦目,花草树木和草地、河流、沙丘,怎么看也是适合游玩的地方,这也是灵寿县大力搞旅游产业的成果。

车子很快驶出了灵寿,进入正定界。正定的基础建设的确让人称赞,除了河北大道沿途景观和灵寿差不多,其余在村镇容貌建设、乡村交通建设等都不是周边其他县能比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据说在改革开放伊始,正定的经济状况并不比西部四县强多少,不过正定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趁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迅猛腾飞,一举甩开小伙伴们,成为石家庄最有活力的地方。

很快到了临济寺旁边,有开放式的免费停车场供游客停车。停车场虽然没有专人指挥,但是标识清晰,车辆停放整齐划一,进出自如,让人感觉心情舒畅。百姓事无小事,从这些人性化的细节可以体验到当地政府部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两年前我来过一次临济寺,知道这里是免门票的,快到门口时发现一群人扎堆不前,走近了才发现是限时开放通知,上午从八点开门,十点半闭门谢客,一直要到下午两点才会再次开放。好巧不巧,刚好十点半,寺庙大门紧闭,让出不让进。我们和其他游客每人都领了一份酸溜溜的闭门羹,悻悻离去。

临济寺在哪(正定临济寺有明老和尚)

(临济寺远景)

既然寺庙限时开放,不妨先看看哪里可以买香,以备下午使用。我上次游览临济寺应朋友邀请来的,基本上走马观花就把附近的寺庙草草得浏览了一遍,没有上香。同行是第一次来这里,他担心里面的东西价格高,想在外边看好价格。他说当初去五台山,一根香要几十元,太吓人。真要购物的时候我这才发现周围没有兜售香火的小商贩。大约十年前,我去过一次泰山,那里山下兜售香烛的小商贩络绎不绝。小商贩卖的香火价格的确不贵,据当地人说到了山上的庙宇购物,物价很坑人,于是很多游客就在山下先购物再爬山。没成想到了山上庙宇,不让烧外边带进来的香,顿时大家有一种被套路的愤怒感。寺院外边不卖香,肯定里边有卖的,也顾不上价格因素了,下午进去了再说吧。

时间还有一大把,总不能一直顶天立地吧,我们就在门口前草坪的小道上溜达着,最后在路边的条几上坐下来休息,聊天消磨时间。我的两位同学到南方送孩子上学了,既没有别的熟人可拜访,也想不到可做的事情,唯有拿起手机看头条。大约十一点的时候,同行开始物色美味午餐的地点,他说吴家饸饹很有名气,曾经带着老父亲和孩子吃过一次,他们至今念念不忘,今天想带我去尝个鲜。看看导航,乘车不到四公里,步行两公里多。开车的话,怕两头找不到停车位,再说时间不晚,我们就选择了步行。

正定城的巷子和胡同都有自己的专属名称,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身份证一样。大小街道、胡同都覆盖了水泥路,即使下雨阴天也不会积水滑到,这样的户户通工程非常暖人心,也符合现代都市的定位。大街上有较大的门脸,小街道也不缺少类似快餐店一样的门市,总之各有各的用途,充分展现了古城繁荣的一面。走在街上,从居民区的墙里边探出一棵密密麻麻结满红灯笼的树,很像法桐,却比法桐喜庆。也是我少见多怪,其实我们那里的道路两旁遍布法桐,对法桐的样子再熟悉不过了,知道它的果实是绿色的球体,要说不认识,只能是开玩笑。在这陌生的地方看见这么鲜艳的果实红杏出墙,的确能激发求知欲,其实它就是构树,若不是鲜艳的果实,相信多数人也会和我一样错认成法桐。

临济寺在哪(正定临济寺有明老和尚)

(喜庆的构树)

一直往前走,前面出现了断壁残垣,那就是正定的古城墙。城墙虽然残破,不过还是经过加固和保护的,足见文物部门的重视。要说珍贵,泥土本身并不值钱,一旦成了文物,就能见证古城上千年的历史变迁,形象一下子变得高大伟岸。书载,正定古城墙最早建于南北朝时期,唐朝和明朝都曾加固,我不知道眼前的文物是哪个时期的,属于哪一段哪一门。要说古城墙,我一点也不陌生。三十多年前,灵寿还有北门的遗址,就在县委大院北侧,北关小学南边。当时我还在读小学,和小伙伴们攀爬过土城墙。当时也没有觉得那是文物,不过一堆随取随用的土疙瘩罢了。后来路边逐渐盖起了门脸,也就把旧城墙挡住了,仔细一算,恐怕也有三十年没见城墙露面了。听老人讲,灵寿城的四个城门最终毁于抗日战争,据说镇守城门的一个营的政府军全部为国捐躯。也就是说,我们摸到的每一寸泥土里,很可能渗透进了英烈的鲜血,它同样见证了一座城镇的兴旺,见证了中华民族从低谷到复兴的每一个瞬间。

临济寺在哪(正定临济寺有明老和尚)

(正定古城墙)

要说保护文物的意识,正定人民无疑走在了石家庄乃至河北省的前列。当县城多数年轻人模糊了四关和城内村含义的时候,正定人民却让文物永远定格在了时间的某一个时刻,让草坪环绕着城墙,可远观不可亵玩,让他如莲花一般圣洁。说到古城墙,灵寿的古中山国要比正定古城古老的多。正定古城开始建设的时候,中山国已经灭亡七百年了。去年春天我去过一次中山国遗址,城墙上几乎都是耕地,没有农田的地方蒿草繁茂。两千三百年来,他一直裸露着脊梁接受风吹日晒的考验,任雨打霜摧未曾消亡。或许它也曾沉吟过,可惜历史沉浮,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听懂这轮回里的靡靡之音呢临济寺在哪!沧海成桑田,古国剩残垣。多少繁华事,弹指如云烟。古中山国城墙的废墟和复原示意图相比较已经面目全非,若不是友人介绍,根本无法把眼前的景象和一个国家繁华的都城联系起来。保护文物无可厚非,但是以保护文物的名义破坏文物就得不偿失了。古人常说临济寺在哪:燕赵多慷慨悲歌豪侠之士。正定人民该感谢罗贯中老先生,他又额外把子龙精神赋予了这块土地上的人民;那中山精神又是什么呢?我不晓得,或许每一个燕赵儿女也无从知晓,仅仅是感觉神秘罢了。史书并未记载古中山对中国的历史变迁起了多大的积极作用,就这样一具僵尸,腐烂了两千多年的遗骸,若非人人心里都藏了一群魑魅魍魉,谁会大费周章抢着的复活他呢。

临济寺在哪(正定临济寺有明老和尚)

(中山国古城遗址)

过了古城墙就是护城河,河水碧绿,,每有清爽的秋风拂过,垂柳摇曳,水面荡起层层的涟漪;鱼群在水面下时而嬉闹,时而漫游,偶尔还有泥鳅游到岸边觅食,画面好生惬意临济寺在哪!这满河的鱼有青有红,有大有小,却没有垂钓者破坏环境、大煞风景,看来正定人民的素质还是过硬的,有天朝大国国民的风范。一路走来,能明显感触到街道的每一个角落都深深的打上了文化的烙印,没有灯红酒绿的奢靡和鲜衣怒马的迷失。这才是最令人向往的平淡生活。

临济寺在哪(正定临济寺有明老和尚)

(护城河)

好不容易找到了吴家饸饹,进屋一看已经人满为患。这是一家地摊风格的小吃,矮凳矮桌,领餐结算的队伍差不多排到了门口。同行去排队领餐,我找了一个位置坐下来。屋里两台立式空调开足马力运转,还真没有借口说商家抠门,虽然大晌午,这凉风吹到身上冻得直打哆嗦。大约十分钟的光景,同行招呼我过去取餐,我们每人端着一小碗饸饹面回到了桌旁坐下。饸饹面我也经常吃,这个东西的成分配比可能是商家秘密,不过现在能吃到的基本都是各种粗粮,粗粮放多了,粘性就差,所以你也不能要求饸饹面像手擀面那样劲道。童年的时候,所谓饸饹,我们当地专指榆皮面的,我吃过两次,至于味道,早就忘到了爪哇国。好多人都以为,所谓的榆皮面,是老榆树外边那一层厚厚的死树皮,我也这样带着错误的知识苟活了几十年。后来听老人说起,才知道榆树真正能磨面的部位,是里边那一层薄薄膜,非常出味,只是很难得到。可惜现在已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榆皮面饸饹了。这吴家饸饹的汤汁特别香,撒了一层韭菜勾味,吃到嘴里又香又鲜,最大程度的迎合了大众口味,另外盛面的碗是海碗,说是小碗,对于一般人已经足够了,好吃不贵,难怪店家生意兴隆。

吃完饭,我们原路返回,时间尚早,继续在椅子上休息。等待也是一种修行,就看保持什么样的心态了。这里的人性化舒适到了骨子里,不但有树荫,还有不可或缺的开放式无线。人活着离不开手机,手机离不开信号。沐浴秋风,徜徉无线,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转眼到了下午两点,临济寺门口马上围拢了一圈人。随后大门缓缓打开,工作人员让游客们排队,有序的扫健康码进门。我看到的工作人员都着制服或者标识,却没有一个出家人,想来寺庙是双重管理的吧。两年前我第一次来的时候,在寺里见到好多出家人,今天进来后,却只有游客,或许和尚也需要午休吧。据我所知,出家人的功课排的非常紧凑,一般人是受不了的。有人说996很累,也有人说衡水中学时间安排太残忍。我觉得,说这些话的人都没见过出家人的作息时间表。多数寺院凌晨三点就起床了,中午可能有一个小时的午休时间,然后晚上十点才入睡,这期间全部都是打坐、诵经、念佛。临济寺是著名的禅宗寺院,在作息上可能和净土宗寺院有差异,所修课目也不尽相同。由于小说和影视剧的不当宣传,在世俗人眼里,充满了对出家人的各种偏见,有人说和尚日子清闲;也有人说和尚不通人情;甚至有人说和尚懒惰不干活。这些论调我耳闻目睹过很多,基本上没人看过哪怕一篇经文就人云亦云。毛泽东同志都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大概好多人已经忘记了。说实话,和出家人修成佛的难度系数相比较,考上清华北大简直就是浮云:清华北大的大学生年年有,佛却并非年年出,所以看到和尚,心里应该升起莫大的敬意,说不定亿万分之一的概率会被你遇到。

我们首先关心的还是烧香问题,却并未看到商店,就上前问清理垃圾的老师傅,老师傅说这里没有商店,香火也不是卖的,就在塔前边放着,在功德箱里放上一两块钱,直接拿就可以了。澄灵塔是临济寺的标识物,现在他就在我们眼前,好多人都在绕塔、拜塔。据说澄灵塔里供奉着慧照禅师的舍利,佛家认为拜塔和绕塔都是有功德的,于是我们也依葫芦画瓢礼拜一番,绕行了几圈,以示尊敬。有的人可能是居士,边绕塔嘴里还默念着什么,这个就不好猜测了。

过了澄灵塔就是大雄宝殿。要说这大雄宝殿,所有的寺院都有。里面供奉的一定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的德号叫"大雄",所以叫大雄宝殿。大殿前面的院子里放着一个大香炉,供一众佛子烧香使用,香烛就在路旁,随意使用。我也结缘了三根香,用烛火点燃,走到香炉前学着那些居士拜了三次,心里默默祈祷着,希望佛祖保佑家人安康,然后插到炉灰上。上香原是有规范动作的,那些规规矩矩、像模像样上香的,一定是居士,且受过专门的指导。至于我这样的边缘人员,能比猫画虎已经是百分百的努力了。临济宗属于禅宗,禅宗主张破除一切相直指人心,有了这顶保护伞,我等门外汉自然无所畏惧,勇敢的上了一炷香。有一个很有禅意成语叫“当头棒喝”,这个成语就出自临济寺,所以,在佛子们的心里,临济寺还是很有份量的。禅宗对弟子们的慧根有较高的要求,凡禅宗弟子,无不是天资聪慧者。因此,禅宗的传承奉行不立文字的规矩。为何不立文字?大约是怕修行者望文生意吧。何谓望文生意呢,比如中山国和孙中山,若是知识积累不够,或许会觉得中山国就是孙中山建立的。实际上,孙中山先生是广东香山人,他出生的时候,远在冀州的中山国已经尘封两千多年了。这就是望文生意,对修行者危害极大。也是这个原因,禅宗是不立文字的,全靠顿悟。随后我走到大殿门口随着众人郑重的拜佛,参观大殿。我发现门口也放着一个功德箱,只是不明白这个功德箱和存放香烛的功德箱有什么区别,是不是寺院内部也秉持亲兄弟明算账的经济方式呢。

大雄宝殿左侧是传经阁,由于是侧殿,房间很小,也看不清里面到底供奉了那尊菩萨,随着众人在殿外一起拜了拜,然后就随人流从小胡同到了后院。后院的格局比较大,正中的大殿是圆通殿,依然是先上香再瞻仰。从旁边的栅栏望进去,大殿内放着许多蒲团,应该是僧人们做功课的地方,不过现在空无一人。正中供奉的菩萨像背后伸出了许多手臂,似乎是千手千眼的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菩萨周身镀金,表情庄严。一般来说,观音菩萨应该是站在莲花座上的,不过因故未留心到底有没有莲花座,甚觉惭愧。参拜观音菩萨的信徒非常多,无论在哪一宗派,观音菩萨都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净土宗,毕竟无量劫后观音菩萨将是极乐世界的接班人。回头来到三圣殿,如法炮制参拜了一番。三圣其实说的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三位圣人在因地的时候都曾发过弘愿拯救苍生,我们称颂最多是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中的第十八愿——十念必生愿:一个将要去世的人,哪怕心里默念十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定会把他接引到极乐净土去。好多人愿意问一个为什么,其实没有为什么,一定要问,只能说佛有这个能力。所以,但凡见到三圣的塑像,都是要礼拜的,以示心诚。现在的禅宗不光修炼禅定,同时还兼修净土确保往生,所以在禅宗的祖庭寺院里也有三圣的香火。

上香拜佛讲的是诚心,和金钱、物品并无关联。你看阿弥陀佛的十念必生愿里,只提到亡人持十念便可被接引,并未提及贡品和财物,甚至没有追问亡人生前烧了多少香、贡了多少油,这些物质层面的东西一概不说。现在的世风日渐物质化,迷信愈发盛行,有人获得不义之财后转身来寺院向佛菩萨行贿,这就是典型的对佛的误解。佛菩萨只会收下诚心,给香客一个和佛结缘的机会,至于钞票还是要留在娑婆世界的。据说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僧团是持金钱戒的,后来为了给众生一个增加功德的机会,特开方便法门,允许信众向寺院和僧团供奉香油钱,这便是功德箱的由来。虽然功德箱在佛菩萨脚下,但是终究支配钱财的还是人,那是不是说在功德箱里放一些香火钱是多余的呢?我看不是。佛有三宝——佛法僧。佛的肉身已经涅槃,不复存在;法是教义,并无实体;真正代替释迦牟尼佛弘法的还是僧人,所以,敬僧如同敬佛,拜僧如同拜佛,贡僧如同贡佛。另外,佛门认为,拜佛也是有功德的。我们可以打一个通俗易懂比方,佛菩萨即父母。佛教认为孝敬父母是有功德的,拜佛也可以简单的认为是拜父母,所以嘛,父母不在的信众,可以拜佛代为传达对父母的思念;拜佛不方便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孝敬父母表达对佛的敬意。佛法即世间法大约就是这个意思。

拜了三圣,我从圆通殿左侧小路返回前院。法乳堂是大雄宝殿的侧殿,面积也不大,和传经阁一样只能隔着栅栏向里面瞻仰。我只看到里面供奉了三位高僧,其中一位塑像非常容易辨认,一看就知道是初祖达摩。其余两位塑像脚下有牌子,却没看清。不过这不影响参拜,跪到蒲团上三拜就行,不知道拜的是谁就念阿弥陀佛,毕竟拜僧同拜佛,此佛同彼佛。佛家认为,宇宙间有无量多的佛,众佛同一法体,称念参拜阿弥陀佛就是称念参拜无量多的佛。看来禅宗的观念对我这样眼睛不好使或者记性不好的人还是很人性化的。

澄灵塔前有一位女居士在清扫落叶,我心里赶紧随喜赞叹。需要清扫的地方也就巴掌大,也不好意思说接过笤帚意思一下,毕竟人家已经清理完了。我为什么要随喜赞叹呢,入乡随俗,这是佛门独有的教育,看到他人的功德,可以和他人一起喜悦,称赞他人功德,他人功德亦能变成我之功德,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妙,随喜赞叹专治嫉妒心,简单的理解就是随喜其心,赞叹其行。

临济寺的占地面积并不大,一圈转下来丝毫没有疲惫的感觉,临走的时候,仿佛在佛光沐浴过一般神清气爽。于是我们乘车原路返回。

© 版权声明
好牛新坐标
版权声明: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