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龙门大宗在哪的词条

  手信产品是一个地方的品牌龙门大宗在哪,种类繁多,其中有一项为土特产。在我国,土产一般指各地的农副业产品和部分手工业产品,特产指各地土产中具有独特品质﹑风格或技艺的产品。

  “群山之地”龙门县,物华天宝,自古以来出产各类土特产,铺陈出一幅缤纷多彩的人文风物图,如西溪笋、蜂蜜、胡须鸡、草菇等山间珍稀之物,受到各地人们的青睐。

  传承文化基因,龙门正努力打造区域农业公共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农产品附加值,带动乡村产业振兴。

包含龙门大宗在哪的词条

龙门农民画《青山绿水溪笋情》。(作者:罗秀芳)

  上世纪八十年代四大土特产闻名遐迩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西溪笋、蜂蜜、胡须鸡、草菇——龙门县出口四大土特产闻名遐迩。

  排在首位的西溪笋,与龙门竹文化、竹产业密切相关。自古以来,龙门盛产竹子,清康熙六年《龙门县志》记载“竹类”有12种,有观音竹、纸竹、甜竹等。经过近200年,清咸丰元年《龙门县志》记载的“竹品”已达到24种,数量翻了一倍。龙门竹产品中较为著名的,除了蓝瀵纸原料纸竹,那就是制作西溪笋的甜竹。

  清咸丰《龙门县志》称,西溪甜竹笋甘脆异常,蒸熟暴干可久藏。其他的如大头竹、筋竹、竻竹、苦竹、毛竹五种笋俱佳,不过,名气比不上西溪笋。

  西溪笋产于该县龙华与龙潭两镇交界(原沙迳与左潭)的西溪,故称西溪笋。如今,主要产地为龙潭镇新寮村。相传500多年前,明朝弘治年间,西溪一带的山民开始种植笋竹,并将母竹上长出的幼嫩竹笋煮熟鲜食或加工制作成笋干食用。

  物以稀为贵。1936年《龙门县志》收录的中山大学报告称,“沙迳之西溪有甜竹,以其笋为脯,名溪笋,极爽脆,为最佳之特产,惜所出无多耳。”

包含龙门大宗在哪的词条

龙潭新寮村民在晾晒西溪笋。

  龙门西溪笋在粤港澳市场扬名已久。新中国成立后,西溪笋继续销往港澳以及广州等地。如今,西溪笋成为游客钟爱的手信,有人说,游龙门不吃西溪笋或者不带包西溪笋回去,枉来龙门走一遭。

  龙门草菇,名气虽然稍逊西溪笋,但在粤港澳市场闻名已有100余年。它以体形大、肉厚、色白、嫩滑、清香可口而驰名,是宴席佳肴。民国《龙门县志》卷六“实业”载,“附城(今龙城)、左潭、铁岗、高明(今地派)、上建(今蓝田)、茅岗(今龙江)等区,所出草菇,别饶香味,种者日多。”该志卷十九“杂物”又载,“草菇,初仅三洞乡人种之,今则遍县皆是,为出口货之大宗。”

  该志记载的当年龙门县“出口货”,“每年约计:谷二十万至四十万元龙门大宗在哪;杉木二十余万元;竹纸二十万元;草菇十余万至二十万元;木炭十余万元;苗竹八万元……”可见,草菇在民国时期,已经成为龙门县销往外地大宗货品之一。

  草菇经济价值颇高,每公斤干菇价格相当于20至25公斤稻谷价格,但产量较少。新中国成立以后,龙门县重视草菇生产发展。1960年,国家外贸部把龙门草菇定为标准菇,出口我国香港、日本、美国和东南亚,但出口量不多。1995年《龙门县志》记载,龙门草菇最高出口量在1956年7.5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年均出口1.65吨到1.96吨,1984年后,年均出口量在一吨以下。不过今天,龙门草菇历久弥新,魅力依旧无法阻挡。

  资料显示,龙门知名土特产中的蜂蜜、三黄胡须鸡都有几百年历史,近年发展也较快。其中,至2000年,龙门的蜂群占广东养蜂总量的十分之一,有“广东10窝蜂、龙门占1窝”的说法,到去年有蜂农2500多户、产蜂蜜2500多吨。三黄胡须鸡则是广东四大名鸡之一。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国家外贸部把龙门划为养鸡基地县,龙门三黄胡须鸡远销世界各地,扬名至今。

  龙门大米久负盛名,造香粉历史逾150年

  天无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万宝出。

  “稻,有粘和不粘,俗谓不粘者曰‘占’,占稻有赤白之分,亦有早晚之别;稻之粘者曰糯,有早糯,有晚糯,白者多而赤者少。晚稻有赤芒、白粒、香美异常者,俗谓‘香梗’。”“沙迳、麻榨、永汉皆出蔗糖,但产量不多,仅供本县之用。”“龙门粉久已著名,随处皆有制售,以沙迳所出为最佳。”“龙华以四腮鲈著名。”“高明以造林为多,所造皆杉木林也,颇为建筑家所许。”“高明洞英村所产有黑点者为最,用作柱础、甃用垣屋,久而不坏。”……从历代《龙门县志》采访册以及民国中山大学报告列举的这些龙门各地的“实业”及“特产”,可见龙门物产之丰饶。 

包含龙门大宗在哪的词条

民国二十五年《龙门县志》关于“实业”的记载。

  其中可圈可点的是龙门大米,其久负盛名。清代广东著名诗人张维屏写给龙门人李柱兰的诗中写道,“饮食人所同,物产地所独。迁地弗能良,生材各有笃。此米出龙门,此茶出罗谷。米既甘且香,茶亦清且馥。熊鱼已得兼,风味况不俗。”将龙门大米和罗浮山茶奉为地道佳品。如今,“隆平农场龙门基地”成为广东唯一大米基地,禾下乘凉梦在此走向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茶为国饮,如今龙门有著名的密溪云雾茶、地派山茶、路溪绿茶。在旧时,龙门也有产茶记录。清康熙六年《龙门县志》卷五“物产”篇有“细茶”记载,到了清朝咸丰年间,龙门有产“山茶”记录,“南昆产茶,仅供自用,未有出口。”旧志未指明茶名,应为南昆山毛茶。此外,龙潭“芒芒髻山,山巅有岩,岩石有泉,隆冬不涸,产茶甚佳,名化饭茶。”地派桂峰山“有茶,名桂峰顶,味绝佳,但出产无多,极难得。”还有龙田詹村溪水中,有咸茶石产咸茶,“昔石上有产茶一株,味如斥卤。”

  除了吃的,在用的方面,龙门“县城妇女多织葛,以织布其精者与纱无异。”蓝田棉布尤其保暖,“上建(蓝田)棉花最有名,价特昂,人称为火棉。”出自“高明洞(地派)骆村”之石磨,“省城、佛山、增城之磨面者资焉”。

  此外,还有一种较有特色的产品——龙门香粉,也有一定名气。永汉镇莲塘村山间,有几个香粉作坊遗址,与南昆山造纸厂选址类似,均在河边溪旁建设工坊,利用流水动力带动碾磨工具的运作。所谓香粉,是制香的原料,香的种类则多不胜举,如供佛的线香等。清咸丰元年《龙门县志》记载,卷三“物产”记载:香粉,在山涧中设水车水碓,取草木之有香者,纳诸臼中,激水转车使石碓自舂。这表明,龙门造香粉的历史超过150年甚至更久。永汉莲塘香粉作坊遗址印证旧县志的记载。

  这些得天独厚的物产,让人今日一窥龙门往昔“樵者樵,渔者渔,绿蓑青笠依然绣错山川;织者织,耕者耕,风雨斜阳具见太平风景”的农耕文化。

  积极打造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全县国土面积2267.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73.91%,拥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群山之地”地貌,这是龙门县的“家底”。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水稻、蔬菜、柑橘等农作物和水果的生长。

  产业兴百业兴。现代农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石”。

  根据2019年印发的《龙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扶持现代农业发展工作方案》,从当年至2023年,龙门每年安排2000万元资金,用于奖励特色水果、蔬菜、茶叶、花卉、南药等种植类,农业生产设施、设备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类,农产品电商、展销、节庆类,农业品牌类,农产品质量安全类,农业税收类项目,扶持全县现代农业发展。

包含龙门大宗在哪的词条

将三黄胡须鸡画入画作《和美之家》。(作者:廖锦锋)

  大力建设生态特色农业强县的龙门,已经培育了水稻、柑橘、蔬菜三大支柱产业,建成省级专业镇5个和专业村25个,培育农业龙头企业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00家、家庭农场475家,形成龙门丝苗米、龙门年桔、龙门蔬菜、麻榨杨桃、麻榨粉葛、龙门蜂蜜、路溪石硖龙眼、西溪笋、南昆山毛茶等20多个特色优势农产品。其中,路溪石硖龙眼、龙门大米、麻榨杨桃、龙门三黄胡须鸡和龙门年桔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龙门大米、三黄胡须鸡、蜂蜜、龙门年桔、麻榨杨桃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形成了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梯队”。

  龙门已建成“广东省菜篮子基地”3个、“广东省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3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个,获得“中国年桔之乡”“中华蜜蜂之乡”等称号,成为广东省农业大县和粮食主产区之一,初步形成规模化、区域化、特色化“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格局。

  借鉴浙江桐庐打造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的经验,龙门正在做大做强龙门丝苗米、三黄胡须鸡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龙门·富硒”公共品牌,建设蜂蜜、杨桃、龙眼一批高标准种养基地和精深加工基地,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农产品附加值。

  龙门还积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由种养业向产+销一体化拓展,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例如,适时举办农业特色节庆活动,促进农产品“出村进城”,结合龙门温泉旅游节等举办农业特色节庆活动,提升农产品知名度,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

  龙门“谷栗可食,麻枲可衣,竹树可材,鱼鳖牛马羊彘之类可渔、可沽、可贩,耕凿不事奇巧,而亦可治。”清代初期《龙门县志》修志者的憧憬,已经变为现实。

  ◆相关新闻

  龙门好手信 乡土味道浓

  文创手信品牌龙锦记上线,产品融入龙门特色文化、特色食品、特色旅游等元素

  中国龙锦记,龙门好手信。日前,愉悦龙门·泉养一夏——龙门县第三届温泉节暨首届“龙门十三汤·三伏浴”在南昆山温泉大观园启动,龙门全新手信品牌——龙锦记上线,并成为本届温泉节赞助商,让四方来宾第一时间品尝龙门的文化味、乡土味。

包含龙门大宗在哪的词条

龙锦记文创手信。

  憨厚可爱的吉祥物“龙龙”、充满龙门地域元素的手提式礼盒、设计精巧的新锐国潮包装、美味可口的酥饼类点心……文创伴手礼龙锦记首批推出陈桔酥、紫淮酥、梅菜酥、龙眼酥、粉葛酥、凤梨酥6种酥饼,让人耳目一新、口腹有福。一些尝鲜的市民说,酥饼味道好,这份乡土味道、地域气息,值得推介给更多的人。

  龙门全新文创品牌龙锦记由惠州市星亿海食品有限公司推出,融合龙门特色文化、特色食品、特色旅游等元素,首批推出的酥饼类产品为传统糕点,以龙门特色农副产品为主,侧重结合乡村振兴,推进农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

  “龙门山明水秀、物产丰饶,龙门年桔、大米、龙眼、粉葛等闻名遐迩,为文化创意源泉,也是酥饼糕点佳料。”惠州市星亿海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如龙锦记中的陈桔,灵感来自龙门“中国年桔之乡”,由新鲜年桔经过中药古法炮制而成的陈桔,创新手法入酥饼,桔香萦绕;又如紫淮酥,选取被誉为“紫人参”的龙门紫玉淮山,外观独特,口感和味道尤佳;再如梅菜酥,选用惠州著名特产梅菜,香松柔腻,回味无穷。龙锦记将农特产品深加工,成为衍生产品,延长产品的产业链,以龙门特色农产品为引子,找到文化的落脚点,培育文创礼品。一袋龙锦记,可以让游客将龙门“带”回家。

  多年来,作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龙门注重让农特产品、文化产品等插上电商翅膀,让本土优质产品走向国内外。“龙锦记的设计包装非常新颖,富有创意,它还对龙门的农特产品进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为产品赋能。”龙门县电子商务协会会长张集云表示,协会将进一步推广这个全新品牌,拓宽销售渠道,让龙门的农特产品、文创产品、旅游产品等走得更远,获得更多消费者喜爱。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方兴未艾,朝阳一片,而文旅创意对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有着重大意义。据悉,作为新文创品牌的龙锦记,将陆续推出其他龙门手信,还将设计推出涵盖龙门农民画、竹木产品等工艺美术品以及创意生活用品、旅游纪念品,通过龙门农民画元素、岭南色系,突出龙门“中国温泉之乡”、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形象,通过原创手绘增添文创气息,在礼盒中营造包罗万有的丰富感,打造成为龙门手信第一品牌,助推龙门文创产品走出广东、走向世界。

  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侯县军 通讯员黄克锋

© 版权声明
好牛新坐标 广告
版权声明: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