迥龙桥郑古桥在哪,古称飞盖桥、沈公桥郑古桥在哪,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郑古桥在哪,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闽安村邢港上。始建于唐代,石构平梁桥,南北走向,四墩、五孔,不等跨。全长65米,宽4.64米。桥墩石条砌造,两头尖,船形状,两墩之间,铺设有5根石梁。桥上护栏36根,栏柱望柱柱头雕有雄狮、海兽(海豹)、莲花、宝奁和官印等,多为唐代原构件。迥龙桥为福州地区著名古桥,是研究唐代桥梁建筑珍贵实物资料。
看完“亭江炮台”。接着驱车前往闽安村,再次重访迥龙桥。说起福州古桥一定会被提及的一座古桥之一就是这座“迥龙桥”。由于没有确切的实物证据证明这座桥建于唐代,因此其始建年代还有些小争议,但包括碑文及一些文字记录记载其始建于唐。所以主流观点认为其始建于唐代。作为一座千年古桥,历代多有重修,南宋端平年间丞相郑性之重修,改名为飞盖桥。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协镇沈公(沈姓官员)再修,改名沈公桥。其后,迥龙桥分别在清嘉庆、道光年间重修。民国十一年(1922年)又再修。
迥龙桥两端“挑起”了桥南的玄帝亭和桥北的圣王庙。桥南玄帝亭,奉祀玄武大帝。亭为木构四角,边竖二通石碑,一通宋碑为郑性之书刻“飞盖桥”,一通清碑为康熙年间士民题刻“沈公桥”。桥北圣王庙,奉祀齐天大圣孙悟空。庙为土木结构,重檐歇山顶。庙前有跨街亭,亭把庙、桥连成一体。庙边立有四通石碑,记载“迥龙桥”的历史沿革。
随着这些年,“海丝”成为热门。迥龙桥也被更多人所关注郑古桥在哪!由于迥龙桥和邢港古码头所在闽安镇是从入海口进入闽江的咽喉。从唐至明清,闽安一直是军事、商贸重镇,邢港古航道是进出福州港的外国商船必经之路,过往船只在闽安接受货物检验以及课税。而迥龙桥是贯通福州海外贸易必经之路的重要桥梁。因此,2012年“迥龙桥”被国家文物局列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海上丝绸之路”史迹遗存点之一。
岁月悠悠,历经千年。迥龙桥上栏杆的唐代柱头,向我们展示了唐宋石刻的精湛技艺,为闽安在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提供了独特的实物见证。尤其,栏杆上的海兽(海豹)状柱头,这种以海洋海族类为题材带有海波纹的石雕,为目前已知福建唐末五代以来古建石构件雕饰中所仅见。其以独特海洋属性造型成为福建海丝重镇“闽安”的代表性见证者!
飞盖桥碑,立于玄帝亭旁。立于宋代,碑文:“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长乐郡开国公食邑三千九百户食实封陆佰户郑性之书,飞盖桥,文林郎特差监福州闽安镇兼烟火公事督察。”
郑性之(1172年-1254年),闽清人(葬于长乐),字信之,初名自诚,号毅斋,因避宋理宗作藩王时贵诚名讳,遂改名。宋嘉定元年(1208年)进士第一,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兼同知枢密院事。年少家贫,勤读,初受学于朱熹。其不但为朱熹理学"解禁"奔走努力,在位期间把朱熹理学上升到南宋官方哲学的高度,影响中国历史数百年之久。
沈公桥碑,立于玄帝亭旁。立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碑文:“康熙岁次丁巳仲夏吉旦,沈公桥沐恩 江右闽安镇 合北里 琅琦壶江澳 各墩士民仝立”。碑额:“惠德留思”。
沈公,目前史料无法知晓其全名,推测应是闽安协副将,曾管辖江右里、闽安镇、合北里、琅琦、壶江这些地方。而修造迥龙桥是这位沈姓官员的德政之一。
—END—
————————————
图文|网然
—用镜头记录古建—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