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凄风卷雾霾,倭徒犯境逞凶来。
神州义愤烽烟滚,壮士刀拼血肉堆。
气荡山河赢众仰,魂萦松柏揽天回。
龙孙万代怀英烈,日月长辉焕墓台。
这一首赞诗叙完,从内里引出一个英雄来,俱表是忠孝节义,传留万世。
问说这英雄出在哪一朝代?哪一个年月?
1902年,湖南省宁远县清水桥镇阙家村诞生一名男婴,姓阙名汉骞 ,字拨云。
话说阙汉骞出生这日,暴雨狂风,电闪雷鸣,等他一生出来,烟消云散,又成了朗朗艳阳天。
阙父觉得此子将来必成大器,遂省吃俭用供他读书,阙汉骞幼年在宁远县清水桥镇平田村伦英学校念初小 ,毕业后考入宁远县立高小 。
高小毕业后 ,他考入省第十三联合中学,中学毕业以后,又考取 了湖南法政专门学校,但因丧母而辍学,后来他又进入常澧镇守使学兵队受训 ,期满入教导团接受军官训练。
1925年,阙汉骞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跟林彪成了同学。
毕业后历任国民党军队连、营、团长、少将旅长、中将师长、副军长、军长、广州警备司令、浦东兵团司令等职。
一、喋血抗日
淞沪抗战时,阙汉骞时任十四师七十九团团长。
上海罗店。
当晓雾收歇,朝阳普照,“罗店已变成了一片瓦砾之场,未熄的余烬,尚冒着股股白烟,灼焦了尸体的臭味,随风四播。
阙汉骞带领弟兄们在这进行了一场防守战,与敌人反复争夺,苦战数月。
眼前的,是烧焦了的尸体与断瓦残垣,七十九团官兵伤亡惨重。
然而换来的却是给日军沉重的打击,这是一场血肉之战,有记者称喻为血肉磨坊。
而后因为阙汉骞的生猛,他被提升为四十旅长,奉命前往南北塘口,日军势如破竹,让防守阵地不断后移,但是阙汉骞的旅部却顶住不退。
阙汉骞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死死顶住日军的进攻,与日军苦战,直到军部全部转移,他才率四十旅转移。
冷墓孤坟,飞鸟不渡,人烟罕迹,好不凄凉桥镇在哪!
淞沪抗战后,武汉告急!
十四师驻防誓节渡,阙部四十旅驻扎茅毋山。
远山含笑,溪水泛碧,晴空万里,风和日丽,好天气。
阙汉骞带领警卫上山下山,勘察地形,反复研究,计算日军的进攻路线,做好防御工事,准备歼敌来犯之敌。
日军的进攻正如他所料,沿长江攻击而上,海陆空同时投入,来势汹汹!
阙汉骞率部奋力迎击,敌人飞机来时,他指挥部队进入防空洞,等到敌人飞机一走,他又与战士一起上阵杀敌,用机枪扫射敌人。
面对日军敌舰,阙汉骞组织炮兵猛轰猛炸,坚守阵地,丝毫不动摇。
阵地坚守一个月之久,日军与阙汉骞部胶着,双方由炮轰开始转变为肉搏。
每当白刃肉搏时,阙汉骞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挥刀乱砍,所到之处,只见日军惨号破空,血泉汨汨而冒。
杀得日军胆颤心惊,一声声惨叫穿心,日军个个都觉得如雷击心,体颤身晃。
直到武汉布防准备基本就绪后,日军都不敢再与阙汉骞正面交锋,而阙汉骞在武汉布防准备好后就奉命撤退了。
阙汉骞以勇敢善战,足智多谋相称。
他在军事上是一个奇才,也是一代儒将,深受陈诚赏识。
1939年夏,阙汉骞在常德荣升第十四师师长。
同年冬天,日军从广州北犯,为了确保韶关安全,阙汉骞率领十四师以奇兵方式进攻翁源、花县。
兵贵神速,阙汉骞命令部队日夜兼程,在经过仔细研究以后,采取以进攻变防守、变被动为主动的战略方法,快和猛的行军作战打法。
在他的带领下,一举攻下翁源、花县,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日军被迫撤退至广州,史称“粤北大捷”。
二、滇缅抗战
1943年初,美军在太平洋转入攻势,日军势力渐被击破,转入攻势。
中国远征军打通了滇缅公路。
1944年春,阙汉骞升任五十四军副军长。
4月,他以代理军长的身份率十四师、五十师空运印缅,来解盟军之危。稍后返回云南五十四军军部,参加滇西大反攻,五十四军主要任务是攻取腾冲。
日军五十师团一四八联队于1942年5月占领腾冲城,不仅在以前的城墙上构建了数层坑道式的掩体,而且哈子城内用钢板条等在每间房屋均筑有楼上、地面、地下三层工事。
日军148联队的指挥部就驻在深达10米的地下掩体里。
1944年5月11日。
五十四军强渡称为天堑的怒江,随即进攻可称天险的高黎贡山。
高黎贡山,松涛绿浪,一片郁郁苍苍,又逢雨季,阙汉骞带领部队克服千难万险,历时四十天,肃清高黎贡山之敌,进抵腾冲外围。
没有星星!
没有月亮!
夜空,一锭墨黑,伸手不见五指。
一阵隐隐的雷声过后,接着是一道耀目难睁的闪电,给这漆黑的大地,带来了刹那的光明!
风,呼啸着掠过林野,带起一片沙沙之声。
就当闪电乍明的刹那——
照见了一条荒芜的乡村道上,一个个黑影,健步如飞,进抵腾冲,此时的部队没有休整和补充,损耗极大,然而远征军司令部下达攻克腾冲的命令让阙汉骞不得不亲临前线指挥攻城。
雷声震耳欲聋的霹雷过处,电光一闪,豆大的雨滴,洒了下来!
阙汉骞在腾冲城外围发现敌人,依山傍水修筑了坚固的据点,攻城十分艰难。
而且日军本来就是计划死守,等待援军,这让一向骁勇善战的阙汉骞也感到头痛不已。
中国远征军集中了4个师的强大兵力来攻打腾冲城,结果仍没有什么进展。
7月25日,军部电令五十四军副军长阙汉骞升任军长,这时候阙汉骞下令用炮火和飞机轰炸摧毁日军的火力。
在战斗机、轰炸机、混合机群进行扫射轰炸后,炮兵以猛烈的炮火进行轰击以后,阙将军组织一支尖刀突击队,用火焰喷射器进行喷射,目标直指来凤山。
一阵火攻后,风吹朽腐的窗棂,不时发出咯咯咯咯的怪声,那些廊柱、屋角、蓬篙,在暗影中,变成了幢幢鬼影,日军人心惶惶。
7月27日,来凤山被五十四军克复。
阙汉骞听闻来凤山已经功课,特意骑着枣红烈马于来凤山顶视察留影。
清晨风急,吹起了阙汉骞的衣袂头巾,也吹入了他的胸膛,他精神大振,开始放马奔驰,三军加餐,人人发20饷钱,一时间成为军中美谈。
7月29日,远征军出动60多架战斗机群,轰炸腾冲城。接着用大炮轰击各个堡垒,以火箭炮或火焰喷射器攻击枪眼,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8月2日。
炮轰中的腾冲城草木枯槁,入目一片萧索凄凉,看不到半丝绿意,只剩下些被炮火烧焦的枯枝秃干,在风里颤抖,摇曳!
阙汉骞为了减少伤亡,紧急要求空军协助攻击,3天后远征军总司令部派出B-25飞机15架,炸毁城墙13处。
中日双方开始在城墙破缺处,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
2天以后,阙部5000多人突入城内,占领了日军部分阵地。
12日,腾冲城在淡淡的月光映照下,显得鬼气森森,令人不寒而栗。
一具具馋馋白骨,横陈城中。
日军大举攻击第三十六师108团占领的城墙阵地,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
108团的将士目毗欲裂,钢牙咬碎,与日军大战但因伤亡惨重,被迫撤出城墙阵地,该团二营500多人全部壮烈牺牲。
此后,阙汉骞亲临前线,指挥战斗。
在他的研究分析下,他很快得出结论桥镇在哪:日军一四八联队的指挥部就在城东门。
他要求美国十一四航空队数十架轰炸机轮番进行轰炸,战后发现地下室里果然包括藏重康美在内的30多名日军指挥部官兵,副联队长留奥中佐、大尉留傲光、大尉下川中藏等,全被炸塌的建筑物闷死在地下室里。
取得短暂的胜利后,阙汉骞组织工兵挖地道炸城墙,占领了一些城角,开始与敌军对峙。
接下来的日子,是最为黑暗血腥残酷的战斗。
日军全力反击,阙汉骞指挥个师与日军展开逐角逐屋巷战,血肉相搏,甚为残酷。
地惨天愁,空气也被染上了悲凄惨烈的色彩,此情此景,铁石人见了也会动容。
腾冲城内,敌我双方一个月的激烈巷战,一声声如子规啼血,惨不忍听,6000日军只有300人溃逃城外,其余全部战死、或自杀于城中。
望着腾冲城,满目疮痍,一片废墟,阙汉骞下令一个也不能放过。
他亲自带队,以一团之兵力追击,预二师方诚团长不辱使命,将溃逃城外的300日军全部歼灭击杀。
9月14日,腾冲歼灭战取得完全胜利,城中日军无一生还。
后人评价这是中国历史上抗日战争最成功的歼灭战。
1945年元旦 ,阙汉骞荣获三等云麾勋章。
三 、书坛飘香
阙汉骞是一位书法大家,能够和于右任 、吴稚晖相提并论。既工楷隶,兼善狂草,如铁马陷阵。
他平生没有别的嗜好 ,只是从小就对书法特别偏爱 ,他读过的古碑帖达千百种之多。
进入黄埔军校后 ,他喜临南北六朝碑与秦汉碑,以临“毛公鼎”而言先后共达五年之久。
阙汉骞在军中东方未明即起 ,起笔书写擘窠大字数百个 ,始闻起床号音 ,数十年从未间断。每在战地一得闲暇 ,便读碑阅帖 ,揣摩古人风韵 。
阙汉骞学习书法 ,不论是炎天酷暑 ,还是雪地严寒 ,从不间断。阙汉骞喜欢大草文天祥《正气歌》,全文三百字 ,书八尺条幅十二张 ,需时仅五分钟 ,可谓神速。
他的书法名其体为“拨云体”,拨云飞墨。
阙汉骞善战又复善书,实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则佳话。
阙汉骞此生 ,堪称“儒将”无疑。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