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辨》提出三种知识:一是亲知,二是闻知,三是说知。亲知是亲身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的,闻知是从旁人那里得来的,或由师友口传,或由书本传达,都可以归为这一类。说知是推理出来的知识。
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而思维的起点是疑问。
“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培根
有疑,不是读书的最终目的,只是获取知识的开始,只是探寻新知、追求真理的手段。只有经过思考,解决了问题,把认知推向一个崭新的境界,才是读书的目的。
问题的来源
一是源自生活,二是源于书本。
如果你读书解决了生活的问题,说明你是最聪明的。你将因此获得非厚的物质资源。
如果你读书解决了自已在阅读过程提出的问题,说明你也很聪明。因为你学了独立思考。
如果你读书解决的全是扯蛋问题,说明你是猪。
如果你读书没有解决任何问题,说明你连猪都不如。
问题的种类
正试点:
判断型,主要问,是什么?什么是?是不是?
说明型,主要问,是怎样?(说明性态、运动、事理)
论证型,主要问,为什么?(理由和原因)
好记点:
-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每事问》
- 天地是个闷葫芦,闷葫芦里有妙理。您不问完您怕它,它一被问它怕您。您若颈重问问看,一问直须问到底。——陶行知:《问到底》
- 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时、何地、何去、何如,好象弟弟与哥哥。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陶行知:《八位顾问》
注1:无论求知型问题还是怀疑性问题,内容一定要包含“已知”“未知”两部分。提问前必须提前判断“已知”部分是否正确,否则问题提法会错上加错。对于“未知”部分必须用准确的疑问句把问题表述出来。
注2:提问题的出发点是为了共同商讨疑点,必须抱有虚心学习、与人为
善的态度。另一个极端是,有人积极设问,目的却是刁难对方。这就不对了。通常在提问时应说:“这个工作做得很好(想法很好),但我有一点没弄明白……”当
然,很多人提问倒没有刁难之意,但采取一种质询或低估对方的提问方式,听来让人不舒服,于人于己,都绝无好处。
具体方法
在阅读一本书时可以先找原因: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寻规律:都有哪些规律?之后逐步深入的提问:论点是什么?是否实践证明过?论据是什么?与其他关点的异同?我怎么看?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赞成,为什么反对?我的理由正确吗?充分吗?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