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读书人为什么不读书了

精英们不仅要学有精专,更应该是博雅君子,这需要通过广泛的阅读来涵养 刚刚过去的一年,你读过什么好书?这或许是一个令人尴尬的问题,因为被问的人可能一年到头也没读几本像样的书。也正因此,每到岁尾年 ...

广告也精彩
评论:读书人为什么不读书了

  精英们不仅要学有精专,更应该是博雅君子,这需要通过广泛的阅读来涵养

  刚刚过去的一年,你读过什么好书?这或许是一个令人尴尬的问题,因为被问的人可能一年到头也没读几本像样的书。也正因此,每到岁尾年初,一些媒
体或出版机构评选的“年度好书”才会引起不少人的注意:即使没读过,好歹也知道个书名吧。晒在朋友圈里,至少证明自己还在关注文化。

  移动互联网时代,大众对传统阅读的冷落固然让人觉得遗憾。但是,如果连作为“职业读书人”的专家学者也答不好开头的问题,就当令人警醒了。这并非向壁虚构,笔者就曾听到不少学者表示“今年没读过什么新书”,或者更准确地说,没有在自己的专业之外进行太多公共阅读。

  我们当然不能就以偏概全地得出所有读书人都不读书的结论。毕竟有的人还坚持在专业书外,汲取综合性书籍的思想智慧,只不过不为外人道罢了。而在
老一辈学者看来,有些“闲书”读了无益,有时候“不读闲书”是一种美德,代表了学术自律和“用志不分”的钻研精神。但不能不看到,现在不少学者是“没空读
书”:不仅没空读“闲书”,连正经书也干脆没空读。我们有些学者太忙了,忙着申请课题、发表论文、参加会议、报销经费,即使做自己的专业研究,也毋宁是一
目十行地“浏览文献”,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读书”。相互之间见面,聊的也多是职称、课题等琐事,十分无趣。

 
 没空读书,学者们总要写书吧?但好像也很少出现公众能看、爱看的好书。这从近期陆续公布的各类“2014年度好书榜”中可窥得一斑。像《讲谈社中国的
历史》《失败的帝国》等广受好评的佳作获得了众多提名,但都是译著,而且类似图书比例不小,以至于有评选组织者明确要求,要给国内原创著作一定名额。即便
如此,进入公共阅读空间的原创作品也还是太少了。究其原因,恐怕不是写不出,也有不愿写的成分。不少学者认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还是有门槛的,要专业化,
不能大众化。

  这种观点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学有精专并不必然排斥大众传播。事实上,像范文澜、吴于廑、周一良这样的前辈大家,都曾经写过雅俗共赏的大众读物。
学术思想的大众传播,本来应该是学者的使命之一;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话讲出高深的道理,本身就是极高的修为。把简单的道理包装成复杂拗口的专业术语,实在不
是自信的表现。很多在国际上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也是走“群众路线”的好书。

  让学者们有空读书,愿意面向大众写书,进而积极营建公共阅读空间,学术评价体制要有所改变。不能用僵硬的论文发表、课题申请束缚住学者们的创造
力。学术乃天下之公器,作为公共阅读的提供者,学者理应为大众提供优质的原创思想;作为公共阅读的践行者,学者也应该用更多的时间读书,读专业之外的好
书。专家学者是社会的精英,如果连他们都忙得没空读书,恐怕就有问题了。

  进而言之,书香社会,既要有大众阅读,也要有精英阅读,两者并不冲突。提倡文化普及,也要提倡博雅教育。精英们不仅要学有精专,更应该是博雅君
子,这需要通过广泛的阅读来涵养。他们要有引导公众阅读的能力和意愿,更有以身作则的义务。博观约取、雅通古今,是社会的佼佼者都应该具备的文化素养。而
整个社会的人文基准线,也会随着这一群体的扩大而提升。文/白龙

好牛新坐标
版权声明: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