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月24日,一代伟人丘吉尔黯然离世,与他曾经竭力守卫的英国民众作别。刚刚过去的2015年1月24日,正是丘翁逝世五十周年的日子。 在他生前,与之相关的文章著作,已是蔚为大观,在他身后更是汗牛充栋。那么,作 ...


1965年1月24日,一代伟人丘吉尔黯然离世,与他曾经竭力守卫的英国民众作别。刚刚过去的2015年1月24日,正是丘翁逝世五十周年的日子。
在他生前,与之相关的文章著作,已是蔚为大观,在他身后更是汗牛充栋。那么,作为中国读者的我们,想要增进对这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2002年
BBC英国民意调查结果)的了解,究竟应该如何在浩繁书海中取舍抉择?由于不是直接的书单形式,为方便大家找到书单,以下涉及到书籍,基本用加粗字体。
丘翁本人著述自然是不能不读的。他一生笔耕不辍,著述繁多,早在1898年身为年仅二十四岁的随军记者之时,就出版了《马拉坎德野战军纪实:边疆战
争的一个小插曲》,次年又根据亲身经历写成《河上战争》。之后,他还出版了长篇小说《萨伏罗拉:劳拉尼亚革命故事》(1900)、记述非洲战争的《伊恩
汉密尔顿的进军》(1900)以及《我的非洲之行》(1908)。这些作品,都有助于我们了解丘翁的青年时代。
或许丘翁早年作品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他1906年为父亲所作传记《伦道夫丘吉尔勋爵传》,书中不无炫耀地记述了丘吉尔家族的政治勋业。与之性质相
同的,是1933年至1938年间完成的马尔巴罗公爵四卷本传记《马尔巴罗:他的生平和时代》。这位著名的公爵是丘翁的祖先。出版于1930年的《我的早
年生活:不断奔波》(江苏人民出版社曾于1998年9月推出康文凯、蒋倩译本)好评如潮,丘翁对此也极为满意,他晚年回忆时说,这本书是“我以往写的一部
最好的书”。随后出版于1932年的《随想与奇遇》谈到了他对重要政治问题的态度和想法,回顾了他所经历的某些重大事件,如“塞德奈街之战”和“与克列孟
梭在一起的日子”。那篇重要的长文《画以遣心》(Painting as a
Pastime)也写于这一年,后来出了单行本。此文对我们了解丘翁的精神世界是至关重要的。
任何述及丘翁的文章,大约都会提到五卷本《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有南方出版社2002年吴良健、刘立、刘精香、王翼龙、王铁生、高卓等译本及译
林出版社2013年重版)与六卷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有南方出版社2003年吴万沈等译本及译林出版社2013年重版),本文自不能外。魏文帝
《典论论文》中的名言“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两部书是完全当得起的。如果丘翁懂中文,说不定也会以他那一贯高傲的口吻来一句:“某平生
功业,尽在于斯。”不过,虽然《二战回忆录》为丘翁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真正能彰显他的博雅的,还是四卷本《英语民族史》(有南方出版社2004年出版
的薛力敏、林林译本)。据说,在诺曼底登陆前夕,丘吉尔曾就登陆计划写了一封短札给军情局人员:“你为什么要在这儿用intensive?这里用
intense才对!你应该好好读读Fowler的英语用法词典。”(葛传椝著《英语惯用法词典》序)Fowler的英语用法词典就是大名鼎鼎的The
Kings English,而《英语民族史》正是以the Kings English写下的关于the Kings
English的源流演变之书。中译再怎么努力,也是难以传递个中精髓的。
要全面、深入了解丘翁这位大时代中的大人物,即便是他本人的著述,至多反映某些方面而已。英国出版社Houghton Mifflin
Company从
1983年起陆续出版了丘吉尔的官方传记,共有皇皇八巨册,每一册均厚至一千三四百页,事无巨细地描写了丘翁波澜壮阔的一生,或许由于卷帙太过浩繁的缘
故,尚无中译本。以《光荣与梦想》为国人所熟知的威廉曼彻斯特(William Manchester)也曾经推出广受读者欢迎的丘吉尔传The
Last Lion,可惜由于作者去世,这部原定为三部曲的传记只完成了前两部,第三部由作家Paul
Reid续成,共厚达三千余页,似乎也没有中译本。
篇幅较为适中的丘翁传记,有三部值得推荐:亨利佩林(Henry Pelling)的Winston
Churchill(Wordsworth,1974)、马丁吉尔伯特(Martin Gilbert)的Churchill:A
Life(Henry Holt and Company,1992)、诺曼罗斯(Norman Rose)的Churchill: The
Unruly Giant(The Free Press,1995)以及伊安伍德(Ian S. Wood)的 Churchill(St.
Martins
Press,2000)。前三种传记,都已分别有了中文译本:《丘吉尔》(亨利佩林著,沈永兴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9年1月最新修订本)、《丘吉
尔传》(“一世珍藏名人名传系列”,马丁吉尔伯特著,马昕译,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6月版)以及《丘吉尔传》(诺曼罗斯著,李家真译,人民文学出
版社2011年7月版)。值得一提的是,马丁吉尔伯特是丘翁生前的助手之一,丘吉尔官方传记前两卷也由他来撰写,这部出自他手的《丘吉尔传》,不妨视作
官方传记的简化版或曰浓缩版,权威性自不在话下。2013年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时曾赠送李克强总理五部人物传记,这部传记赫然在列。
接下来介绍的西方相关著述,都将优先考虑中译。(好书推荐尽在:www.tuijianshu.net)
弗朗索瓦凯尔索迪所著《巨人之情:戴高乐与丘吉尔》(周以华译,华夏出版社,1990年)以二战及战后约二十五年为背景,详述了戴高乐与丘吉尔近
五十年间的先后三十多次会面,其中涉及的英法两国间矛盾,尤为耐人寻味。乔恩米查姆所著《罗斯福与丘吉尔》(韩长青等译,中信出版社,2005年)则重
点关注了二战时罗斯福和丘吉尔的关系,作者还区分了两位领袖不同性质的友谊:有的出于个人感情,有的则出于政治目的。书中引用了罗斯福的秘密情人露西拉
瑟弗德未曾公开的信件、帕梅拉丘吉尔哈里曼的个人档案,以及与两位领袖都有交往的几位古稀老人的采访记录。此外,张宗保、王松、蒋仕民所著《蒋介石与
丘吉尔》(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以丘吉尔和蒋介石的关系为线索,研究民国时期中英两国的外交关系,也值得留意。
丘翁长期追随者的回忆录,也陆续出版了不少,如沃尔特亨利汤普森著《保镖揭秘丘吉尔》(马基闯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西莉亚桑德
斯著《丘吉尔的早年生活》(马永刚、岳凤梅译,海南出版社,2001年)以及《追溯丘吉尔:温斯顿丘吉尔旅途记趣》(作者被译为“西莉娅桑蒂斯”,刘
欣、巩向飞译,东方出版社,2006年)、伊利艾贝尔著《哈里曼回忆录:与丘吉尔、斯大林周旋记》(吴世民译,东方出版社,2008年;早在1975
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就已推出“复旦大学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研究所编译组”译本,三联书店1978年译本更名为《特使:与丘吉尔、斯大林周旋记》)、查尔斯
麦克莫兰威尔森著《丘吉尔私人医生的日记》(袁履庄、谭震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汤姆希克曼著《丘吉尔的保镖》(武立波等译,北方文艺
出版社,2011年)等。其中,《丘吉尔的早年生活》是丘翁外孙女西莉亚桑德斯对他的回忆,书中收入大量丘吉尔与亲人及他人的书信、日记、手稿等。《追
溯丘吉尔》则是桑德斯和丘翁女儿玛丽索姆斯重访丘吉尔一生旅程的记录,书中所收丘吉尔的照片、旅途路线图、丘吉尔的绘画等都弥足珍贵。《哈里曼回忆录》
作者伊利艾贝尔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著名记者,他根据美国著名外交活动家W.
艾夫里尔哈里曼的笔记、备忘录、函电稿与其他文件及口述写成此书,记述了哈里曼在二战期间及战后(1941-1946)出使英苏两国的亲身经历,与丘吉
尔的交涉是书中重要内容。
前面提到的威尔森所著《丘吉尔私人医生的日记》曾披露丘吉尔在晚年任期内身患重病,在西方引起轩然大波。根据威尔森的记述,丘翁患有心脏病、动脉硬
化、运动性失语症、脑病等。但真正长期困扰丘翁并最终将他击垮的,根据《丘吉尔的黑狗》(安东尼斯托尔著,邓伯宸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
版)一书所言,其实是忧郁症—丘翁称之为“黑狗”,这也是他自己的绰号,而他的祖先马尔巴罗公爵,恰恰也长期罹患忧郁症。虽然在被称为“摄影界的伦勃朗”
的著名摄影家优素福卡什的镜头之下,丘吉尔做出
“一副斗牛犬式的凶狠表情”,但这不过是一种刻意的表演,目的在于向世人展现决心与意志,事实上,失落、忧郁、绝望这些负面情绪,从来都与丘翁如影随形。
历史学家戴维库柏斯(David Coombs)2003年出版的《温斯顿丘吉尔的绘画生涯》(Sir Winston Churchills
Life Through His Paintings,Chaucer Press)与2004年出版的《温斯顿丘吉尔:生平及画作》(Sir
Winston Churchill: His Life and His Paintings,Running
Press)中就提到,自四十岁拿起画笔以来,丘翁靠了业余时间不停作画,才得以不时从抑郁中挣脱出来,体味生之愉悦。他的女儿玛丽索姆斯1990年出
版的《画家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 His Life As a Painter,Houghton
Mifflin)也说,正是绘画给了丘吉尔勇气,让他借以派遣心中的抑郁。丘翁曾感慨说:“如果不是绘画给我的精神支持,我恐怕活不到今天。”几本书合起
来读,才能体会这句话沉甸甸的分量。
既然说到绘画,最后再介绍两本有关丘翁生活趣味的书:《与丘吉尔共餐—在餐桌上制订政策》(Dinner with
Churchill:Policy-Making at the Dinner Table,Pegasus
Books,2013)及《成为丘吉尔的艺术》(Churchill Style: The Art of being Winston
Churchill,Abrams
Image,2012)。前一本书系统介绍了丘翁对雪茄、美酒、美食的爱好,作者是对丘翁生平颇有研究的资深记者西达史德泽(Cita
Stelzer);后一本书则专攻丘翁的着装,将他喜欢穿的衣服鞋帽研究了个遍,作者是作家巴利辛格(Barry
Singer),开了一间专卖丘吉尔本人以及与丘吉尔相关著作的书店。可惜的是,这两本书,包括戴维库柏斯关于丘翁绘画生涯的著述,都没有中译本。
关于丘吉尔的书籍好真不少啊,想看到具体介绍,请到各书店查看,大家根据自己喜爱选择!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