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习近平 中国问题并不是什么旁的问题,就是文化失调;——极严重的文化失调,其表现出来的就是社会构造的崩溃,政治上的无办法。我们的两大难处:第一点是高谈社会改造而依 ...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习近平
中国问题并不是什么旁的问题,就是文化失调;——极严重的文化失调,其表现出来的就是社会构造的崩溃,政治上的无办法。我们的两大难处:第一点是高谈社会改造而依附政权;第二点是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
——梁漱溟(1935年10月25日)
你们这些现代猿人,
这些把自然的脸庞打扮得华丽俗气的市侩,
丝毫不去思考你们在这里看到的雄伟建筑;
他们来自你们从不知晓的伟大时代。
——兰霍恩《正义乡村》(1774——1777)
蓝领中产阶级的成长意味着“金字塔形”收入分配结构正在向“橄榄形”或“鸡蛋形”收入分配结构转变,这是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让“蓝领”和“白领”之间的差异逐渐变小并逐步消失。
——厉以宁
关于农村、农业、农民的60本书,让您知道我们的过去、乃至现在和未来。三农关乎中国未来。
一、中国古代的三农
1.《中国乡约制度》
研究乡村组织和自治习俗的代表性著作
作者从北宋吕氏乡约开始,详细分析了明清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组织的基本形式。杨开道先生撰
写此书之际,正值民国时期自治运动高潮,但作者并未沉溺于对自治和民主精神的迷恋,而是立足乡土社会,指出自治组织必须自动发起、自行组织,否则难免沦为
旧时保甲等行政机构。农村自治将是国家构成的条件。

2. 《中国田制史》

3. 《中国救荒史》

4.《中国古代农业》
夫嫁,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吕氏春秋 审时》

《中国古代农业》讲古代农业,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什么呢?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这就是:多元交汇,精耕细作。它是中国古代农业强大生命力的来源,而中国古代农业的这种强大生命力,正是中华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最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华文明火炬长明不灭的主要奥秘之一。
5.《中国家族法原理》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国家族法原理》六章,由基本诸概念、家的法律构造、围绕无亲生子者的诸问题、妇女地位、家族成员的特有财产、不正规的家族成员组成。
6.《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7.《中国古代的宗族和祠堂》

从殷周到现代,宗族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变化:先秦典型宗族制,秦唐间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间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绅衿富人宗族制,近现代宗族变异
时代。宗族制变化的特点是逐渐削弱、民众化,政治功能减弱、社会功能转强。在本书中,作者对宗族发展变化的前四个阶段进一步说明,并论述了祠堂的祭祖、教
化,族人的经济、政治生活,宗族的谱牒编纂。
8.《孔门理财学》
中国人“在西方刊行的各种经济学科论著中最早的一部名著”
中国的理财主要是农业理财
夫民之大事在农,上帝之粢盛于是乎出,民之蕃庶于是乎生,事之供给于是乎在,和协辑睦于是乎兴,财用蕃殖于是乎始,敦庞纯固于是乎成,是故稷为大官。(《国语》)
“夫土地之生物不益,山泽之出财有尽。”

人们认为最好的理财论研究需要考虑理财史,本书因此一直在描述理财论之所从
出及其所欲应用之处,所以,本书以经为主,以史为辅。书中,西方学者不仅获得了以中国为基础的经济理论的强有力的陈述,还汲取了来自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有
用因素,并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借鉴。本书也可为中国的历史学者和经济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
9.《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朝廷、州县与村里》

10.《中国近世农村经济制度史论》
社会变迁中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演进

中国传统社会虽然具备了许多可现代化因素,但其社会转进进程却异常曲折。本
书以中国农村土地相关制度的演进和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为视角,试图理清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困难之“迷”,为学术界研究中国社会转型问题提供一个可靠的学术背
景。本书的上篇着重理清晚唐至前清土地所有制演进轨迹。中篇讨论同时期租佃制度的历史形成。下篇着墨于赋役制度。作为结论,作者认为中国近世农村的土地制
度演进与社会经济变迁严重乖离,制度的落后是造成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困难的最重要原因。
延伸阅读:
(1)《中国乡村研究》(第二辑)
(2)《清代奏折汇编——农业、环境》
(3)《清至民国婺源县村落契约文书辑录(全18册)》
二、世界历史上的三农
11. 《世界历史上的农业》

本书认为农业作为人类文明与自然世界之间最重要的媒介,见证了人类社会特别是城市社会的成长壮大,在其发展过程中还经历了环境的变化和危机,该
危机现已威胁到粮食生产的方式。作者从农业视角解读世界文明史,是关心研究世界文明史读者的必读物,其对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对解决当前世界农业和粮食危机
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2.《世界历史上的食物》

人类文明伊始,便仰赖农业获得食物、纤维物等其他生存必需物资。Mark
B.Tauger所著《世界历史上的农业》着眼于农业、农民以及与农业有关的社会关系,采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自农业起源到21世纪初期的
世界农业史。该书研究了包括农业技术的发展、农业与经济和政治挑战的复杂性、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对农业的影响等议题。该书认为农业作为人类文明与自然
世界之间最重要的媒介,见证了人类社会特别是城市社会的成长壮大,在其发展过程中还经历了环境的变化和危机,该危机现已威胁到粮食生产的方式。该书从农业
视角解读世界文明史,是关心研究世界文明史读者的必读物,其对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对解决当前世界农业和粮食危机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3. 《农业志》
“罗马的城界是用犁划出的。”
“意大利是罗马人用剑获得,用犁巩固的。”
罗马的第一位历史学家加图,《农业志》为其保留最完整的一部著作。
赞颂务农是纯洁的职业,农民是骁勇的战士,表述了古代社会所固有的农本思想。

《农业志》,又译《论农业》。作者加图,是古代罗马共和时代的一位声名赫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以保守派著称的刚强有力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极富辩才、谈吐幽默的演说家,博学多闻的历史家,拉丁文学的奠基人,而尤其是一位亲身从事农业管理的农学家。
14. 《论农业》
这是一部实用手册,
是一部可以让我们回到
“不仅是最古老,也是最完美的”生活的书。
《论农业》比我国最早的一部巨著,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篇还早将近四百年,约当西汉时期。

本书纪录了公元前一世纪意大利经济生活和经济活动中的一个侧面,提供了很多较真实可靠和饶有趣味的史实,有助于了解当时人类社会的
生产实践状况,当然也可用以和我国同时期的生产实践状况作一番比较,因此,无论对西方古代史的研究,还是一般经济史、农业史的研究,这部书都有一定的参考
价值。
15.《欧洲发展的历史经验》

16.《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和农业地理学的开篇之作
杜能是第一个把微分学应用于经济研究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是现代西方区位理论的先驱者。他最重视自己的工资理论,生前就请人在他的墓碑上刻上他建立的自然工资的公式。
在非用数学不能求得真理的地方,使用数学是允许的。如果人们在其他知识门类像农业和国民经济学一样有厌恶数学的倾向,那么我们现在仍处于对天文规律完全无知的境地。
——【德】约翰冯杜能

德国经济学家约翰海因里希冯杜能著于1826年(出版年)。
1842年再版时定为第一卷。
1850年又发表了《孤立国》第二卷,副题为《论合乎自然的工资及其与利率和地租的关系》。
与《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讨论对象有关的资料颇为丰富,在第二卷中是另设不同的前提条件对孤立国加以考察,以求了解和研究不同于这里
讨论的力量的作用。在第二卷中叙述土地的耕作费用和纯收益的计算(这些原是《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的根本问题),扩大关于林业经济的研究,增添
关于中距离计算和公路建设等篇。
17.《经济发展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本书由林毅夫、赵耀辉编译,是从国际著名经济学家,美国文学和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学术顾问D.盖尔约翰逊教授发表过的英文论文中挑选出23篇文章翻译而成的。
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农业经济学,特别是对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的探讨;二是中国经济问题,特别是对人口增长、中国农业和农村问题的分析;三是前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转轨问题的研究。

18.《改造传统农业》
精通农业是一门可贵而又难得的艺术。

作者舒尔茨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从事农业经济问题的研究。当时,农业经济隶属于农学的范围。他反对这一传统,认为农业经济学应该是一般理论经济学的组成部分。他坚持按这一看法研究农业经济问题,为现代农业经济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佃农理论:应用于亚洲的农业和台湾的土地改革》
现代合约经济学的开山之作

20.《农业发展:国际前景》
各国农业生产与资源利用变化规律之间究竟存在什么关系?
掌握这种关系,就能破解“保持土壤肥力”的奥秘?

本书集中论述了技术变革对农业发展的贡献以及技术变革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作者打破传统农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理论对研究农业发展问题的限制,
提出了技术和体制变革模式,也称诱导发展模式;通过对世界上43个国家农业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比较,分析了各国在农业生产率方面的差别及产生差别的根源,
并主张以技术转移来解决这一问题。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