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教育的书单 | 6本教育名著(必备书单) 教育是最重要的事情。平民教育不是以慈悲为怀的施米施粥的贫民教育,而是培养国民元气,改进国民生活,巩固国家基础的新型教育。——晏阳初教育就是教人做人。——陶 ...

关于中国教育的书单 | 6本教育名著(必备书单) 
教育是最重要的事情。
平民教育不是以慈悲为怀的施米施粥的贫民教育,而是培养国民元气,改进国民生活,巩固国家基础的新型教育。
——晏阳初
教育就是教人做人。
——陶行知
1.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教育救国的思想
“这部书代表我在中国教育里摸黑路所见着的几线光明”
他一生所想做的就是一件事——培养人去创造理想的社会。
——储朝晖

“我所写的便是我所信的,也就是我所行的。
夫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发明之则常新,不能发明之则常旧。”

本书选编陶行知教育学代表作,收有《教学合一》、《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平民教育概论》、《我们的信条》等名篇,全面反映了作者教育救国的思想。书中批判了传统教育,提倡教育改革,着重论述平民教育的思想和实践。
2.晏阳初《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运动》“世界平民教育之父”
“吾人不愿中国上流则已,如愿中国上流,那唯一着手的办法,就是把这许多目不识丁的男女同胞,设法上流起来。”
——晏阳初
您创立自我拯救的思想……一直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的开发事业。
——美国总统里根

平民教育不是以慈悲为怀的施米施粥的贫民教育,而是培养国民元气,改进国民生活,巩固国家基础的新型教育。

本书中收录了民国年间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和晏阳初的相关资料。晏阳初早期开展平民教育运动时,认为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贫、愚、弱、私“四大病”,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培养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以造就“新民”,并主张在农村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从而达到强国救国的目的。
3.郭秉文《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 一本书了解中国教育史,是第一本以非中国传统视角、用英文介绍中国教育体制沿革的书。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对中国教育发展感兴趣的人们。”(郭秉文)
空前之作……一部大历史,其始生活而已。
——黄炎培
郭博士的这本书,描述了最大且在很多方面也是最伟大的东方民族最近致力于探究西学的努力……不独可以增进本国人对其先祖业绩的理解,且能使西方人恍然领悟到中国当下的维新变革。
——保罗孟禄

中国采用新教育制度虽然迟缓,但其一直认为教育是最重要的事……吾国人民富于平等精神,其于教育制度亦然。

本书为著名教育学家、东南大学校长郭秉文先生的英文博士论文,原书1915年由哥伦比亚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出版,并由导师孟禄教授作序。
全书共分八编,涉及上古教育制度的起源、上古教育制度及其退化、汉以后各朝教育的沿革、新旧教育的过渡时代、民国时代所建的新教育等,系统介绍了中国教育制度的沿革与影响。1916年商务印书馆曾出版由周槃译述的文言文译本,本次出版为现代汉语新译本,更便于阅读理解。此外,新译本补充了1916年版所删除的原文脚注与参考文献,并作了精心校订,补充了学术年表与导读文章。 
延伸阅读:

4.张雪门《幼稚园教材研究 幼稚教育新论》
“中国的福禄贝尔”
影响台湾近代教育的前二十人物之一
张雪门的幼稚教育论述便是全球观点下思考中国本土需求的产物。
——翁丽芳

 教师和学生恰如一件东西的两端……中间的凭籍物,必须能把这两端彼此紧紧地衔接,才能够发生相互的关系。这一种凭籍物,在教学上的名称,就是“教材”。
 教材不论是现成的,不论是创造的,其唯一的目的,实为充实儿童的生活,决非灌注儿童的熟料。
 教师是成人的代表,成人的知识是专长的,是孤绝的,而且是抽象的。但儿童进幼稚园的时候,心中没有学科的观念,他看宇宙间一切的一切,诠释整个儿具体的活动。
 儿童决不是具体而微的成人……非以大人教育儿童,大人乃受教于儿童。

本书是《幼稚园教材研究》与《幼稚教育新论》的合刊,也是张雪门的代表作。《幼稚园教材研究》初版于1934年。书中提到,教材是课程的支柱,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实现手段。教材的功能在于满足儿童的需要,应从儿童的直接经验中选择有价值的部分,加以合理的组织。《幼稚教育新论》初版于1936年。书中系统梳理了中国幼儿教育的历史及背景,以及当时的派别,提出了今后幼稚园教育发展的思路、课程和方法。在这两本书中,他鲜明批判了旧式教育,提出儿童本位与改造中华民族的“中国的”幼儿教育的目标与立场,主张“儿童的经验是教师编制课程的标准”。
5.舒新城《近代中国留学史 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中国近代第一部研究留学问题的专著,中国教育史学科建立的标志,是研究有关中国留学历史的必读书目,也为日后书写中国留学教育史贡献了基本范式。
教育史是人类教育的自我意识之学,是通过研究主体而展开的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于述胜

现在教育上的学制课程,商业上之银行公司,工业上之机械、制造,无一不是从欧美、日本模仿而来,更无一不是假留学生以直接间接传来。

6.陈友松《中国教育财政之改进》中国教育财政学的第一部专书,奠定了研究教育财政学的典范
这是一件有实质、能发光的作品,对于中国将大有价值。
——杜威
此书非独对中国教育行政者是一种挑战,且对世界教育教是一种贡献。
——施菊野
陈友松博士把一件开拓性的工作完成得如此杰出,真是一个奇迹。
——马寅初


本书为陈友松先生的英文博士论文,根据当时中国教育的现实,注重比较教育和教育经济的研究,193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赞赏,被时任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誉为“在教育学与经济学之边缘领域的开拓性研究工作。”此书为我国教育财政学的第一部专书,开拓了新领域,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称他为“东亚一流学者”。
延伸阅读: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