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觉寺在哪(皇觉寺在哪里)

当朱元璋睁开眼睛时皇觉寺在哪,他看到了汤和那张厚实的脸,他们又见面了。当朱元璋发现自己正躺在一个土丘上时,便问汤和:“我怎么在这里?”

“你可能是饿昏了,就躺在了这里。”汤和望着朱元璋说道。汤和又说:“我本来已经进了泉城,听人说有个小和尚死在了路边的土丘上,我怕是你就来了,果然真的就是你。”

“我真的是要死了,我已经好几天都没有吃东西了。”

“你不会死的,你看这是什么?”汤和说着便塞给朱元璋一块没有野菜的煎饼,饼还有些温热,这是汤和把煎饼藏在胸前已经好几天了,他自己也没舍得吃留存下来的。

“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朱元璋感激地对汤和说道。

“你别这么说,快吃吧。“汤和撕下一块煎饼塞进了朱元璋的嘴里。朱元璋用力地咀嚼着煎饼,而汤和却在咽着口水。

“汤和兄,你待我真是太好了。”汤和笑着摇了摇头。

皇觉寺在哪(皇觉寺在哪里)

这时,太阳已经落山了,那块煎饼给了朱元璋新的生命力,他感觉自己又有了力气。突然,朱元璋在汤和面前跪了下来,深深地向汤和作了个揖,以此来感谢汤和救了自己一命,汤和急忙去扶朱元璋。然后,他们趁着黑夜还没有降临,便急匆匆地往前面的泉城赶去。

他们一口气走了2个多小时的路才赶到,在泉城的北门,他们看到了聚集在城门外的逃难人群,正像潮水般不断地向泉城涌来。此时,泉城县令竟然让卫兵关闭了城门,不再让难民进城去。

汤和与朱元璋原本是抱着生的希望来的,可是现在,紧闭的城门已经挡住了他们进城的路,也隔断了他们对生的希望,因而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悲苦和绝望。

皇觉寺在哪(皇觉寺在哪里)

偶遇白莲教 不愿加入

正当朱元璋与汤和备受煎熬的时候,他们突然看见逃难的人群像着了魔一般,朝东南方涌

去。

“他们这是要去做什么呢皇觉寺在哪?”朱元璋向一位老者问道。

“他们是去听人讲经。”老者回答说。

“我们也去吧?”朱元璋对汤和说道,汤和点点头答应了。这两个无可奈何的人,便毫不犹豫地追随着那一群逃难者向东南方向涌去。

这是一座残旧的寺庙,一把用红绸子蒙上的红木椅子摆放在寺庙中,一位雅士正端坐在椅子上。汤和与朱元璋挤在人群中间,因为离得远,所以他们根本就看不清那个人的长相,但却能清楚地听到那位雅士洪亮的声音:“自释迦牟尼死后,整个世界都变坏了,当官的只顾自己,有钱人也变得更加自私。那些高高在上的异族统治者,也只知道欺压百姓。因此,天发怒了,要惩罚恶人….”

“讲得太好啦!”人们大声地议论着。

朱元璋和汤和也是这么认为的,他们听到那位雅士说的话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时,那位雅士大声喊了起来:“现在,我们已经苦到了边缘,我们不能再继续苦下去了。因为,如果再这样下去,那我们只有死路一条!”

人群又一次沸腾起来:“我们要生,我们不要死!”

你们不要死,上天也不会让你们死。今年,弥勒佛便要出世,世界也会变样子,光明就会降临到人间.…”白莲教主韩山童,在上面慷慨激昂地讲着。原来,之前说的雅士便是白莲教主韩山童。

皇觉寺在哪(皇觉寺在哪里)

白莲教渊源于佛教的净土宗,正式产生于南宋初年。他的创始人是吴郡昆山人茅子元。在孝宗的时候,作为太上皇的宋高宗,曾召茅子元到京城德寿殿讲解净土法门,而被赐号为白莲导师,自此白莲教大振。把广大贫苦百姓团聚在一起的白莲教,往往成了农民造反的一种发动组织形式,所以自南宋末年以来当局对白莲教便屡弛屡禁。

韩山童慷慨激昂地演讲,就如同所有的起义领袖一样,有充足的理由和演讲能力,使那些弱势无援的民众听从他的召唤,然后跟着他去行动。此次的讲经会开得非常成功,并且一直延长到了午夜。

与所有的逃难者一样,朱元璋和汤和的心也都在被震撼着。那些逃难者勇敢地拿起了刀,他们要为自己生的希望而战。仅仅是白莲教主韩山童的一番话,便使那些想过安稳日子的普通百姓,变成了以杀人为生的起义士兵。他们并不清楚首领是谁,但却明白只有拿起刀去战斗,才能够迎来弥勒佛的诞生,从而才可以争取到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

做事一向谨慎的汤和,此时也在跃跃欲试。可是,朱元璋却多了些想法,化缘生涯使他深谙了许多人生世相,也更加明白了当世的形势状况。今天,朱元璋在这里听到了韩山童的讲经宣传;去年在湖北化缘时,他也听到了彭莹玉、徐寿辉等同样的宣传。朱元璋虽然说是满腔的热情,全身心的渴望,但是对于起义的事情,他还需要再好好地想一想。后来,当汤和听说朱元璋要回皇觉寺时,他有些伤感。

皇觉寺在哪(皇觉寺在哪里)

重回皇觉寺

至正七年秋,朱元璋在听到家乡已经渡过了灾荒,并且有好多人都已经回到了故里时,他也决定返回钟离县,那个他阔别3年的故乡。回到家乡,朱元璋急切地看望了汪大娘、刘继祖以及他的那些少年朋友。当朱元璋由一个孱弱的孩子,变成了一个20岁的粗壮汉子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彼此都恍若一梦、悲喜交加。

随后,朱元璋又回到了皇觉寺,他发现皇觉寺的香火冷冷清清,高彬住持也已经谢世了,那些有家的师兄也另谋出路去了。只有几个与朱元璋一样没有地方去的和尚还在这里打发着岁月,他们的日子过得也是紧巴巴的。故人相见,格外亲切,朱元璋与他们共叙了兄弟之情后,便再度开始了在皇觉寺的生活。

皇觉寺在哪(皇觉寺在哪里)

后来,随着回乡的人逐渐增多,寺里的香客烟火又渐渐兴盛了起来。那些师兄也愿意将那《金刚经》《坛经》《法华经》等字教句解地传授给朱元璋。

自隋唐以来,释教、道教以及儒教都在相互排斥中逐渐互相融合。此时的佛寺也藏儒、道教的书,和尚们也读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论语》、孟轲的《孟子》等,他们就像士大夫们研习佛经一样。朱元璋也因此能在学识字读佛经之外,向人们请教其他知识。

此外,佛寺还是人们求签问卜的地方,和尚们往往兼通卜筮。据说,皇觉寺的签就很灵验,因而吸引远近客人们求问吉凶,朱元璋在这里也学会了卜筮之法。

在当时流行着一种抽签的方法,对此朱元璋显得十分感兴趣。如皇觉寺中的观音签,共有签100支,其中上签30支,中签55支,下签15支,中上签占到85%,这样一种好坏吉凶的搭配,自然是大慈大悲观世音对苦难人的宽慰。此外,在每支签上还有一句古人古事,并且注有签诗和签解。

起初,朱元璋只是觉得好玩,便经常抽签给自己卜个吉凶,总是好一签坏一签,似乎也并无定准。这时,师兄告诉他说,卜不过三,神不可侮,心诚则灵。听了教诲之后,朱元璋便渐渐地庄重敬畏起来。

从至正七年到至正十一年的4年中,朱元璋一直生活在皇觉寺中,他在这里学习了诵经、化布施、做道场、上香、劈柴、担水、读书、识字等,白天清斋几碗,晚间香甜一觉,倒也是自由自在。

© 版权声明
好牛新坐标
版权声明: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