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各位网友带来的资讯是:支持造商业卫星、火箭!上海市商业航天任务书公布 详情请欣赏下文
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正在提速。昨日,上海市发布《关于本市推进空间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涉及吸引国内外商业航天头部企业落户,支持商业卫星、火箭拳头产品研发,开展大规模星间组网等研究,突破激光通信、北斗高精度等车规级及宇航级芯片技术攻关等内容。
空间信息产业是以卫星通信、导航、遥感为基础,从事空间信息获取、处理、应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其产业链由卫星制造、运载发射、地面系统建设、空间信息应用等环节组成。
根据企查查数据,我国航天产业链近年呈现高速发展之势,过去五年每年航天相关企业注册量均达到万级,目前我国共有 9.5 万家航天相关企业。
▲ 近十年我国航天相关企业注册量(来源:企查查)
从融资情况来看,过去十年,我国商业航天赛道融资 341 起,披露融资额达 243.1 亿元。其中融资数量在 2018 年达到最高峰 62 起。披露融资金额方面,近两年最高,2020 年近百亿元,2021 年逾 64.5 亿元。
▲ 近十年我国商业航天赛道融资概况(来源:企查查)
不过,在 2021 年我国商业航天赛道投融资名单中,鲜少出现上海初创企业的身影。随着上海市《实施意见》的发布,我们期待看见上海成为推动中国航天成长的重要力量。
12 项主要任务,从载人探月、卫星通信到商业火箭
《实施意见》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上海空间信息产业的发展目标:到 2025 年,以构建通导遥一体化空间信息系统为导向,形成数字赋能的空间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打造全球空间信息领域科技创新策源地、数智制造新高地、优势企业集聚地、应用服务输出地。
围绕目标,《实施意见》提出 12 项主要任务:
(1)服务支撑国家总体需求:争取载人、探月、深空探测等工程配套任务,服务卫星网络建设,参与量子通信、引力波探测等前沿科学研究。
(2)锻造数字化智能化制造能力:突破商业卫星批量设计制造的关键技术,开发垂直起降可重复使用火箭,打造高层级航天器研发平台,建设低成本商业卫星批量研产线、火箭脉动式总装线。
(3)开发新型航天器系统及有效载荷:研发智能化卫星软硬件平台,开展高速星间数据传输通信载荷、多谱段遥感载荷等有效载荷研究。
(4)加快地面终端与应用系统建设:开发卫星通信、导航、授时等通导遥融合型终端,开发大数据传输的低功耗智能化通信终端,加快信关站、光电监测系统建设。
(5)深化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开展大规模星间组网、大型星座智能管控与运维等研究,加强智慧感知、多元数据融合应用等共性技术攻关,突破商业卫星智能监测、在轨故障处理验证等技术。
(6)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筹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布局筹建商业航天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加快产学研用多功能平台建设。
(7)夯实产业链供应链基础:加强对关键分系统、部件单机的基础机理和工艺技术攻关,突破核心元器件、高端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尤其是突破激光通信、北斗高精度等车规级及宇航级芯片短板,强化空间电源、伺服机构、姿轨控发动机基础产品研发能力。
(8)加强产业技术基础保障条件建设:提升产品测试及发射保障能力,开发卫星自测试系统,优化火箭测试发射流程,完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体系,支持相关实验室建设,参与空间信息国际、国内标准制订,推动与地面移动通信等相关行业标准融合。
(9)引导支持商业航天有序发展:推进商业航天公司组建和运作,支持开发商业卫星、火箭拳头产品,推进商业火箭总装基地建设,探索从卫星研制到入轨部署的一站式服务,吸引国内外商业航天头部企业落户。
(10)培育壮大数字信息应用:推广在政务服务、重点行业、大众消费领域应用示范,支撑“一网统管”解决方案。
其中,政务服务领域包括资源监控、生态保护、灾害预警、应急响应、公共安全、测量测绘等;重点行业领域覆盖交通、海洋、农业、气象、能源、金融等;大众消费领域涉及精准定位、智能驾驶、紧急呼救、智慧康养、物流配送等。
(11)统筹优化产业布局:打造“双核多点”产业布局,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双核”即建设闵行商业航天基地和临港卫星产业基地两个核心集聚区。
“多点”指提升青浦西虹桥、杨浦湾谷等国家北斗产业示范园能级,布局北斗“高精度 + 短报文”产业创新基地,筹建卫星网络产业园,推进松江 G60 星链园区建设,引导空间信息科学团队向张江科学城集聚。
“长三角”指加强与苏浙皖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合作,推动长三角区域空间信息产业一体化发展。
(12)拓展国际合作深度广度:支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碳源碳汇、生态保护、气象预报、应急救援等方面合作,鼓励高校院所在技术、人才等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
上海市将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推进产业政策聚焦,营造良好产业生态,推动高端人才集,围绕强化“四大功能”、深化“五个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推动空间科学、技术、应用全面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应用场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一图读懂《实施意见》链接:https://www.nae.edu/?id=270224
2021 年我国商业航天投融资超 64 亿元,16 起融资过亿
根据企查查基于产品标签、产品简介包含“航天、卫星”筛选的数据,2021 年,我国“航天”相关的企业注册量为 1.7 万家,同比增长了 4.02%。
同年,我国商业航天赛道股权收购及投融资事件不少于 37 起,披露融资金额逾 64.5 亿元,涉及火箭 / 卫星发射研发、航天装备制造、卫星通信服务、飞行器研发制造等类型。
▲ 2021 年中国商业航天投融资事件统计(数据来源:企查查及公开信息)
2022 年年初,我国商业航天领域的相关投融资依然热闹,若森智能、氦星光联、科工空间、深蓝航天、九州云箭、星途探索、爱思达航天、星河动力、天仪研究院、东方空间、赛思倍斯、天兵科技等均获得新一轮融资。
过去五年,中国航天进入创新发展快车道
今年 1 月 28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第五部航天白皮书《2021 中国的航天》,介绍了 2016 年以来中国航天活动主要进展,并全面阐释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原则及未来五年发展的重要任务。
自 2016 年以来,中国航天进入创新发展快车道: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基本建成,卫星通信广播服务能力稳步增强,探月工程“三步走”圆满收官,中国空间站建设全面开启,“天问一号”实现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 在取得了这一系列辉煌成就的同时,我国空间科学技术及信息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这五年,中国航天持续赋能社会,目前在轨工作的各类卫星超过 500 颗,广泛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如通信卫星为农村及边远地区 1.4 亿多户家庭提供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农村电商等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遥感卫星影像累计分发超亿景,有力保障气象预报、国土规划、生态保护、海洋经济、灾害应急等需求;北斗系统广泛应用于大众出行、智慧物流、精准农业,特别是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精准定位导航服务。
航天技术还推动了新能源、新材料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了智慧城市、无人驾驶等新业态的兴起。商业航天企业正势态蓬勃。
未来五年,中国航天锚定航天强国建设目标,重点发力五方面:一是创新推动重大工程实施,二是培育壮大空间应用产业,三是统筹布局空间科学探索,四是营造航天发展良好环境,五是拓展国际合作深度广度。
面向商业航天,白皮书提到研究制定商业航天发展指导意见,促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扩大政府采购商业航天产品和服务范围,推动重大科研设施设备向商业航天企业开放共享,支持商业航天企业参与航天重大工程项目研制,建立航天活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确保商业航天企业有序进入退出、公平参与竞争,以及优化商业航天在产业链中布局,鼓励引导商业航天企业从事卫星应用和航天技术转移转化。
结语: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正在提速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航天事业,世界航天进入大发展大变革的新阶段,将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商业航天的大幕已然拉开。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将加快推进航天强国建设,随着更多国家及地方空间信息产业政策的出炉,中国商业航天有望进入飞跃之年。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