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帝都电影第一季在哪:哈布斯堡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大公
很久很久以前,在遥远的银河系……..
一直以来,天皇在日本到底是个什么地位众说纷纭,一般来说“玉音放送”以后,麦克阿瑟已经将天皇下放人间了,天皇再也不是“现人神”了。
可55年后的2000年,当时的日本首相森喜朗居然又发表了“日本是以天皇为中心的神的国度”的发言……..
这位森喜朗在第二年就在党内落选总裁了。但并没有退出政坛,最近又支棱起来,担任了怎么都办不起来的东京奥运会组织委员会主席。
今年2月,森喜朗因为嘴臭发表了歧视女性的言论,又从东京奥运会组织委员会主席任上辞职了。隔壁川普表示这算啥帝都电影第一季在哪?
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位爷在奥委会之前的那个职务,2004年10月,就任自由民主党新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长。注意,新宪法起草委员会。这距离他的神国论才不过四年而已。
就这么一位爷,坚称天皇是神,日本是神的国度的极端保守派,就这么混进了新宪法起草委员会。可想而知其中风险。
在疯传世界末日的2012年,美国导演彼得·韦柏拍摄过一部叫《天皇》的电影,里面的内容把昭和天皇黑得够呛,引起了部分日本右翼电影人的不满。于是为了给天皇正名,把老片库里的《日本最长的一天》又翻出来重拍了一遍。
与其说是重拍不如说是魔改吧。大帅叔本木雅弘饰演昭和天皇,役所广司饰演阿南惟几。全片才135分钟,大幅增加了很多天皇的私人生活细节,还要阿南惟几的家庭生活,让人很倒胃口。
因为1967年大导演冈本喜八的原版《日本最长的一天》足足157分钟,全片结构紧凑,故事精彩纷呈,根本没有什么家庭生活之类的儿女情长,全片都在围绕着终战日和宫城事件展开的啊!
在冈本喜八的老版里,天皇就是做为一个神来设计的。不是说天皇是美式超级英雄里雷神那样的神,而是说他是东方式的那种,摆在神龛上的神,高高在上,不怎么参与事态,但他的态度却牢牢的掌握着全局。
宫城事件做为结局是这样,帝都不详事件做为开始也是这样!
那么我们来聊一聊这两场决定日本国运的事变。
首先,要了解这段历史,推荐大家先去看看堀川弘通的《激動の昭和史 軍閥》 (1970)。这里正确的翻译应该是“激荡的昭和史”。不是那个“激动”哦。
影片就是以“帝都不详事件”就是226事变开始的。我小时候的教科书上日本的军国主义路线也是以226事变后广田弘毅上台开始的。
我不知道为什么,总之学界似乎就是这么定的。明明之前还有一次五一五事变,刺杀了对华友好的犬养毅首相,可能是226规模太大吧。
电影层面描述226事件的主要有两部,一部是五社英雄导演的《二二六》,还要一部比较冷门,是高仓健和吉永小百合主演,森谷司郎导演的《动乱》!
《二二六》因为出过蓝光,满世界都有,很好找!《动乱》基本没在市场上见过,从市面流出的版本看首先是DVDsr,字幕有xx影业的标志,应当是当年出9区碟的时候碟商翻译的字幕,质量相当一般。
这说明本片的冷门程度,也就是十几年前盗版碟商发掘过一次,之后居然没有一个字幕组好好翻译一下,洗个版。
如果你想了解226究竟是怎么回事,那就去看《二二六》,五社英雄几乎事无巨细的全景式描绘了整场政变。但如果你想全面的,深刻的理解一下226,最好连《动乱》一起看,因为《动乱》虽然政变部分有点水,但前戏花了近两小时阐述政变军官们的心路历程,而五社英雄的《二二六》,第10分钟政变就开始了。前面军官们围着开了个会,写了句诗,就这么交代过去了!确实简略了一点。
那句诗是:
不知我等是狂是愚,唯知一路向前奔驰!
如果你对第一期那部《啊!海军》还有印象的话,里面有一个陆军丘八叫本多,他提到当时日本农村穷苦到只能卖儿卖女,因为卖得太多冲击了市场,姑娘还没有牛马值钱。
《动乱》大概就是这个悲情且普遍的故事的放大演绎。
故事从一个叫沟口英雄的士兵叛逃出军营开始,高仓健是那个士兵的军事主官,而士兵叛逃的原因是得知他的姐姐将要被卖去当娼妓。
影片对这个场景渲染得极其冷酷,士兵们就守在叛逃的沟口英雄家门口,中队长高仓健面无表情地站在沟口家里,买卖妇女的掮客就当着他的面带着两个黄花闺女路过门口,还跟军官打了个招呼。他下一次出场是高仓健送被执行死刑的沟口英雄回村的时候,还是带着几个黄花闺女,那也不知道是谁的姐姐,谁的女儿?
沟口英雄被抓之后,追捕他的步兵曹长递给他一把手枪,让他自裁!这在后背同样也发生在了高仓健身上,只是烈度不同,沟口充其量就是个懦夫,而高仓健饰演的宫城,则是国贼了。
类似卖儿卖女,逼良为娼的戏码出现了很多次,甚至发生在追捕宫城的宪兵身上,我觉得有点过多了,除了逼良为娼,另一个穷苦的代表“饥寒交迫”在片中基本没有表现,只是在宪兵吃大米饭的时候提了一句,如果不是当兵,这些农村穷苦孩子连大米都吃不起。
对于这种失衡,《啊!海军》里表现就正常许多,不知道导演老师纠结着妓女不放是为啥?
大概,是为了女主吧。
《动乱》的女主,是著名的昭和时代大美女,日活美人吉永小百合。吉永小百合的父亲是外务省官员,母亲是钢琴教师,实打实的名媛出身。我对她的印象主要建立在那部日活惊世大作《伊豆的舞女》上。现在大家谈起《伊豆的舞女》大多数说的都是1974年三浦友和和山口百惠合作的那一版,在朴实的中国人民心中,这部电影大概是这对日本影坛神仙眷侣的定情作。山口百惠在自己的这版《伊豆的舞女》里就是个小丫头,有一种乡村少女的青涩感,又有些农村淘气包的调皮。总之,就是十三四岁半大娃娃的感觉。
1962日活版《伊豆的舞女》就不一样了。吉永小百合创造了一个气质完全不同于山口百惠版的舞娘。有兴趣的可以按图索骥哦。
《伊豆的舞女》主角叫熏,而这部《动乱》,吉永小百合饰演的沟口小姐也叫熏,都是失足妇女,唉,,,,
吉永小百合和高仓健不止在本片有合作,之后高仓健的名片《海峡》,他俩又合作了一次,导演和《动乱》一样,都是森谷司郎。
总而言之,《动乱》是一部了解当时社会背景和政变士兵心理的好片子,全片人物虚构,所以也就不在乎什么历史真实人物的真实性,创作比较放得开,缺点是政变部分太不讲究,有些虎头蛇尾,比如首相为什么没死就没说清楚,再比如侍从长铃木贯太郎为啥存活,影片也没有表现。这就很成问题了。
为什么?因为铃木贯太郎为啥没死,是因为叛军打了铃木侍从长三枪的时候,铃木太太飞身扑在老公身上,说要打先打死我吧。铃木夫人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天皇的保姆,是天皇视若比亲生母亲还要亲的人物,士兵没人敢动手,带队的安藤大尉怂了,觉得三枪差不多了,于是像夫人行了个礼,带队撤了。哪里想到铃木贯太郎送到医院抢救了回来。
这是敌方视角的难得温情时刻,导演刻意没拍,有强行洗白叛军的嫌疑。
《动乱》的政变部分就是这么水,如果想要了解政变的细节,那还得看五社英雄的那部《二二六》。
基本上五社英雄的电影还是终于史实的,基本参与人物都是实名不说,政变进程也“基本上”还原了史实。为啥说“基本上”呢?因为这个电影刻意规避了一个原则性话题,那就是天皇到底是个什么态度?
在影片中,直到结局,才委婉地表示了一下天皇终于获悉了事件。似乎此次事件天皇一直被蒙在鼓里,一切都是国家的奸臣在镇压起义一样。
但史实并不是这样,226事件之所以被称为“帝都不详事件”,不是日本人矫情或者迷信,而是因为这个“不详”是天皇的圣断。
政变发生后第一时间,天皇侍从武官本庄繁(皇道派)就叫醒了昭和天皇,天皇嘟囔着:“终于还是干起来了。”
穿好了衣服,听完汇报后皱着眉头下了训示:这是从未有过的不祥之举。
所以,才有了“帝都不详事件”的说法。
皇道派不是尊皇讨奸的么?为什么天皇反而不支持皇道派呢?
这要从皇道派和统制派的区别说开去,
他俩基本上,,,,,,,,,,
没啥区别。
都是同一拨人,政治取向上区别也不算大,都是些细节问题。最大的区别只是人,还有位置。
基本上统制派就是陆军上层的得势军官们,也就是当红炸子鸡,他们在其位,谋其政,自然不希望改变原有体制。
而皇道派就是以陆军中不得志的一帮人领导,下层军官为主的组织,为啥嚷嚷着天皇亲政呢?因为他们不得志,没什么上升渠道,所以渴望变革,打破原有体制,才能自己上位,而打破体制的唯一道路就是找天皇背书,所以才喊着天皇亲政,昭和维新。
看一下政变军官尊皇讨奸的宣言:
“日本国体乃在于天皇之施治,自远古以自万亿斯年,永矢弗替,以期日本国家天赋之美传遍八纮一宇,使普天之下人类尽情享受其生活。日本此种基本使命,实为日本之光荣,故得自远古以传于今。目前时代,正为日本扩张实力,发扬国威之时。顷来,私心私欲不顾民生与繁荣之徒簇出,致使帝国主权大遭蹂躏,国民生灵涂炭,痛苦呻吟,目前日本国家遭遇如许困难问题,实皆由此而来。一般元老、重臣、军阀、财阀、官僚、政党均为破坏国体之元凶。”
看到了吧,这跟文章开头提到的森喜朗的说法,差不多。翻译一下,就是日本是神之国度,天皇万世一统,才是日本的光荣,是日本的基本使命,日本遭遇困难,都是下面臣子闹的。
但本质上,他们是一类人,只是位置不同,权力不同,理念上并没有什么差别。都是陆军幼年学校读着同一套教材出来的嘛。
这也是为什么226之后统制派全面上位,却能将皇道派的理念贯彻下去的原因。因为他们只是位置不同,个人利益不同,并不是理念上有什么不同。
那226事变是因为天皇决心镇压才破产的么?
其实也不是,不镇压他也一样要黄。何况没有不镇压的理由。
226本质上就不是一场政变,而是事变。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要知道,一个合格的“政变”是啥样的。
大家可以去参考一下纳粹德国的“瓦尔基里计划”。
有两个影视作品,一个是德国人自己拍的电视片,还有一个是汤姆克鲁斯的《行动目标希特勒》。
然后仔细看一看,不要在意那场刺杀,看看刺杀之后做的事情。
首先,施陶芬贝格的刺杀至关重要,但元首“死后”才是重点,起事者准备了一个内阁,找到了一个德高望重的政客组阁来稳定政界。其次,他们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指挥部,有参谋本部指挥全国,游说各地军事主官倒向他们,来巩固自己建立政权的合法性。
从电影里看,他的问题是,没有一只部队去武装控制狼穴,确保元首驾崩。当然这点能力上不允许。第二,通讯部门没有真正掌握,给了收发室站队的机会。
回头看看226的那帮丘八是怎么干的?
这要从他们第一天的刺杀名单上找问题。
这帮丘八们指定了一个七人名单,宣布以下七人为首恶,必须除去之。
他们是:
冈田启介 内阁总理大臣 预备役海军大将,
西园寺公望 元老、前内阁总理大臣
牧野伸显 前内大臣、前外务大臣
铃木贯太郎 侍从长 预备役海军大将,
斋藤实 内大臣、前内阁总理大臣、前外务大臣
高桥是清 大藏大臣、前内阁总理大臣
渡边锭太郎 取代真崎任陆军教育总监
上述名单中的前四人都活了下来,西园寺、斋藤、铃木和牧野是有针对性的,因为他们是最有影响力的天皇顾问帝都电影第一季在哪;也就是老臣,重臣。冈田是首相,要解散现任内阁不杀首相是不行的。换句话说,首相只要没死,以他为首的内阁就不会倒台。这很重要!
高桥则曾是掌控军方的温和派政治家;渡边则因为是统制派成员,因为挤掉了真崎甚三郎的位置而被盯上,这属于纯粹的派阀斗争。
冈田启介是必须要死的,因为内阁总理大臣不死的话内阁倒不了台,四个内大臣或者其他大臣没什么大不了的,增补就行。
之后昭和军阀们玩弄政治的手段是内阁武官现役制,也就是陆军大臣辞职,然后陆军不派人去接任,倒逼总理大臣自己倒阁。
所以他们没有去刺杀整个内阁,而是只选择刺杀了总理大臣冈田启介,大藏大臣高桥是清,和内大臣斋藤实。连陆军大臣川岛义之都放过了,因为川岛义之是中间派,是皇道派和统制派都能够接受的人物。
但他没有被刺杀能够反映一个问题,为什么西园寺公望,牧野伸显这样的肱骨老臣都在暗杀名单上,而陆军大臣却不在呢?叛军究竟想要达成什么具体的目的?
从电影里可以看出,尽管大义上喊得是昭和维新这种大空话,但这个“昭和维新”的具体内容应该是想要皇道派两位头面人物荒木贞夫和真崎甚三郎推上去组阁。从结果看,真崎甚三郎应该是总理大臣的人选。
但光干掉总理大臣冈田启介是不够的,冈田启介是海军的人,他代表的是海军的一帮势力,也就是支持伦敦海军条约的条约派。你杀掉他,还要确定他的盟友们没有能力替代他。凭啥冈田启介一死就一定是你陆军的真崎甚三郎组阁呢?所以同样支持伦敦海军条约的西园寺公望,牧野伸显,铃木贯太郎,和内大臣斋藤实才被圈进来,他们都是支持伦敦海军条约的海军条约派,而且资历和能力上都足以递补当首相的人物。
这其中只要内大臣斋藤实算是参与过拿下真崎甚三郎陆军教育总监的行动,算是有私人恩怨。其他几人都只是因为是内阁当权或者资历足够递补而已。
这其中,西园寺公望不止资历深厚,人缘也极好,以至于负责刺杀他的士兵们都搞不清为什么要杀这个老好人。拒绝执行命令。军官也想不通这个理,或者说政变的陆军丘八们根本也没向他传达其中的利害关系,想不通正常,所以,西园寺公爵逃过一劫。
牧野伸显伯爵也没死成,叛军已经杀到门口了,还放火烧了他住的温泉旅馆,老头和外孙女逃到了温泉旁边悬崖旁,被叛军发现后刚要射杀,外孙女麻生和子拼死挡在外公前面,因为身材娇小挡不住外公庞大的身躯,她解开了自己的和服,增大了阻挡视线的面积,也就是当时参加政变的多数是服役没几天的新兵蛋子。被她这种义举所震慑了。
看麻生和子的名字是不是很熟?日后日本有个总理大臣叫麻生太郎,现任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正是麻生和子的儿子!
叛军已经够傻逼了,看他们定的名单就知道,除了把现内阁可能有妨碍的人搞死之外,也就考虑了几个没啥护卫能力的老臣重臣,对自己陆军内部唯一的动作就是把真崎甚三郎的继任者渡边锭太郎给干死了。
226名义上是皇道派想干翻统制派的政变,但干死的都是海军的人,皇道派大员就渡边锭太郎一个被刺了,他算老几呢?统制派大员们还好好的呆在陆军中央,当荒木贞夫和真崎甚三郎进入陆军中央的时候就像个傻冒一样被各路大员围攻了。
就他俩还能成事?所以说就算冈田启介真死了,皇道派那两个憨货也组不了阁。但是冈田启介没有死,冈田的秘书,也是妹夫松尾云藏成了首相的替死鬼。
对比一下施陶芬贝格,人家准备的政府是钢钢硬的,所以后期指挥部通电全国时才有那么多地方大员支持。
这就是一群大尉军官的眼界,226实际上第一天杀完人就结束了,他们什么都没干,安静的呆在原地等待着天皇的圣训,最后毁灭。
政府这边也没好到哪里去。
实际上2月25日,就已经有人逃出去告密了。
就像《动乱》里表现的那样,东京当局不是啥都不知道,电影里表现的是宪兵已经有了察觉,实际上远远不止宪兵,起码东京警视厅和首相冈田启介是知道会有事的。他们加固了首相官邸的窗户,钉上了铁条,给官邸配置了比以往多几倍的警察护卫,还专门拉了条电话线直通警视厅。
也就这样了,当时虽然情况很紧张,但没人想到会政变,大家还都在自己的固有思维中,以为会想515事件或者相泽事件一样,个把冲动的青年军官提着军刀闯进来砍两把就拉倒了。
在那个年代的日本,这种事不稀奇。明治年间甚至沙皇皇子都这么被袭击过,日本不缺热血青年,两头都不缺。
按理说这种预防个别死士的准备是充分的,哪里想到这次人家是带了一两百号荷枪实弹的士兵直接强攻的。
所以说226是事变,而不是政变,就是因为虽然叛军是以颠覆现任内阁为出发点的,但他们并没有扶植或者支持什么新内阁,他们想要把真崎甚三郎扶上首相也不过是他们一厢情愿罢了,连个具体怎么上位的行动计划都没有,甚至与真崎甚三郎是不是真的铁了心支持都没搞清楚。
至于天皇,有资料称叛军打算拥立昭和天皇的弟弟秩父宫雍仁亲王上位,亲王都上了火车了,所以昭和天皇急了,对陆军喊出了再不镇压朕要带近卫师团御驾亲征的重话。秩父宫雍仁亲王确实来了东京,谁喊来的不知道,各种资料没指出过亲王和叛军那几个中尉大尉有什么具体的联系。我倾向于这是某个野心家想搞事,和那几个尉官没啥关系,毕竟他们连扶持个荒木贞夫都费劲,亲王级别的他们整不动。
当时,近卫步兵第3连队的中桥基明中尉率领120人前去刺杀高桥是清,中桥中尉向上级谎称是带士兵们去参拜靖国神社(一说为明治神宫),跑去高桥私宅刺杀完高桥后就转向皇居了,中桥与手下75名当日排班的“赴援队”士兵于早上6点从西侧的半藏门进入皇居,他告诉皇居守卫长本间健太郎大尉自己是因为天亮前不久发生攻击事件,而调来增援门口守备,本间也获悉了叛军的攻击,故对中桥的言论不感怀疑。中桥奉派至皇居的主正门——“坂下门”留守。
然后,中桥基明和那75个大头兵就这么在皇居门口等着,具中桥中尉自己说,计划掌控该门后再用手电筒通知警视厅附近的叛军展开行动,以后者“排除”所有障碍,然后直接进去面圣,因为天皇侍从长铃木贯太郎已经干掉了(实际上没有),里面最大的侍从是侍从武官本庄繁大将是统制派,应该是同情叛军的。但在皇居门前的中桥中尉死活联系不上他的盟友,他的盟友们压根没想过要去皇居对昭和天皇干什么事,甚至中桥基明的部队也是干掉高桥是清以后去的,说明一开始他们的目标根本不是皇居。
到了早上八点多,皇居守卫长本间健太郎大尉回过味来了,以上尉的身份举枪命令中桥中尉离开皇居,中桥真就这么走了。。。。。。
司令官走了,他带的那75个大兵就这么等在皇居门口到下午一点,见没啥事也就回营了。
后来,官方未将这75名士兵正式计入叛军当中!
从中桥基明对天皇的态度,不难看出这帮尉官根本不可能要扶植什么秩父宫雍仁亲王。
至于是谁忽悠亲王进京的,至今没搞明白。
但可以肯定的是,亲王进京让昭和天皇急了,说了重话要御驾亲征,陆军被逼的没办法才开始认真解决问题。
这是怎么回事?
那群尉官第一天杀了那么多大臣之后,占领了警视厅和陆军机关,但并没有限制陆军中央的那些大员们的动作,而是就地驻扎,坐等天皇肯定他们的“义举”了。虽然通过皇道派军官和陆军大臣提出了诸如拿下一些统制派要员的所谓“要求”,但并没人人领导,也没有人盯着这些“要求”执行的怎么样了。他们就这么等着,一个是等待这些要求上达天听,还要等着天听肯定他们的义举。
这就给了陆军统制派大员们和皇道派在上层机关的斗争争取了时间。
不能说荒木贞夫们没努力过。
陆军在整个事变中的态度很成问题,从他的公告态度就能体会上层斗争之残酷。
在事变的第一天,陆军的告示称这帮国贼叫“出动部队”,第二天叫“蹶起部队”和“占据部队”,第三天叫“骚扰部队”,直到天皇威胁要御驾亲征,这才不情不愿的改叫“叛乱部队”。
在电影里能看见蹶起部队的字样。
陆军大臣川岛事变后谒见昭和天皇,宣读了叛军的主张后,昭和天皇立刻指示他要镇压叛乱。
按理说陆军大臣和侍从武官本庄繁都已经拿到大命(也就是口谕)了。但回头陆军大臣川岛还是组织了军事参议会召开了非正式会议,东京警备司令官香椎浩平 、皇道派山下奉文、陆军大臣川岛义之和参谋次长杉山元(统制派)都有参加,以皇道派为主,还出了个告示,结果统制派杉山元以军事参议会需要天皇召开唯有拒绝其合法性,最后陆军大臣出来和稀泥,把这告示以陆军大臣个人的名义发给了叛军。
这段电影里有体现,当时大家都觉得海军的冈田启介首相死了,各怀鬼胎,真崎甚三郎真联系了各种势力准备上位。
天皇的镇压大命就这么被晾在一边。
所以说,皇道派也不是没努力过。暗潮汹涌啊。
相反,海军那边因为护犊子的原因显得特别坚决,第一天就发告示称政变军队为“叛军”。并且军舰开进东京湾,舰炮对准叛军,一副要开打的样子。毕竟内阁里三位海军大将是自己娘家人。
一切可能都在首相冈田启介没死成复出而消散了。
这里还有个故事。
当时,一大群大兵与首相府邸的守卫们发生了激烈枪战。眼看官邸就要被攻破,首相的秘书官松尾云藏无奈只能主动跑出去自认首相,然后直接被青年军官撂倒枪杀。结果,确认死亡的栗原军官取出照片对比冈田和松尾的尸体进行对比,结果他认错了,错将松尾认为是冈田,引发士兵欢呼。冈田则藏了一整天,第二天冒充参加首相吊唁大会的客人才逃走。
内阁总理大臣还活着,那就意味着内阁不可能倒台了。
所以电影里真崎甚三郎甚至跟政变军官那些大尉中尉们发牢骚,说你们害得我不能当总理大臣。可见此人的人品啊!
总的来说,226事变是一定会失败的,因为这是一场中尉主导的事变,没有上面统治阶级的直接领导,没有远见,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
毕竟,你的眼界,你的位置,决定了你的执行力。
回头谈电影。
五社英雄的《226》算是比较诚恳地还原了事变本身。故事性还可以。但是对当时日本下层民众民不聊生的现实缺乏描写,给人的代入感很差,所以最好还是结合《动乱》来看。五社英雄似乎并不想多表现事变的那种民不聊生的背景,反而在电影里插入了各位国贼们的漂亮夫人的倩影,尤其是最后的结局,拍的跟mv似的,拍到一位夫人和政变军官丈夫的生活就伴着一声处决的枪响。
电影里各位夫人的颜值都很高,气质高雅可人,毕竟这是80年代的作品,那都是没有动过刀子的昭和美人啊。
除了对下层民众的疾苦表现不够以外,对政变本身的态度也有问题,五社英雄并没有站在批判的角度去阐述这个故事。从隐藏天皇就能看出,电影营造了一种天皇不知情,政变军官是在为民请命的错觉,尤其是在对下层民众疾苦表现不足,还要玩这种套路的话,就变成了一种政变军官们异样悲壮的感觉。
这,,,,,,让人觉得怪怪的。
全片唯一展现民众疾苦的就是政变士兵们高唱的那首昭和维新之歌了。这首歌很黄很暴力,是五一五事变的参与者三上卓中尉创作的,其中歌词参考了屈原、诸葛亮,以及著名战犯大川周明的作品。想要了解的可以自行搜索,这里我不敢贴。
歌词,真的很能体现民间的疾苦啊!
当然,片子里出现的军歌不止这一首,虽然没有《啊!海军》里那么多,但气氛也足够昭和了。
总结,喜欢猎奇或者历史的可以看,不过最好结合《动乱》一起看,不然气氛太昭和,怕出事。
下一期聊二战终战日的那场“宫城事件”。代表影片也是两部,就是上面提到的新旧版《日本最长的一天》。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IT大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投稿,故资源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2、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IT大王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3、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4、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https://itdw.cn/ziliao/sfgs.pdf,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未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格式通知一律不予处理;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发至本站的邮箱 wl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