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口中的“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意为即使三日不见,别人也会有 士别三天刮目相待这个词应该很熟悉。因为教科书和电影剧都经常出现。但是,你不知道士别三天刮目相待这个词背后的典故吗?其实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的东吴,吕蒙和鲁肃之间的对话产生了这个金文。其实吕蒙的一生还... 知识问答# 典故#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意思 56年前36
刘备进入益州时当得百姓对待刘备的态度,叫做“焚香礼拜” 在三国的历史中,刘备可能是吸引人心的主人公,刘备到处都和那里的人有关系,人们也非常信赖刘备。因此,当时曹操南下,人们要求刘备带他们去,刘备也不负众望,可以抛弃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人们绝对要救。之后,刘... 知识问答# 典故# 出处# 意思 56年前18
曹操得知留别南逃后,立即下令由曹纯率领曹军最为精锐的骑兵部队 刘表去世后,他的继承人刘聪放弃抵抗,直接把荆州拱手送给曹操。刘备收到消息后,曹操已经接近大军,当地人担心曹操屠城,请刘备带他们去。刘备宅心仁厚,决定和人民一起逃跑。但徐庶得知自己的母亲被曹操夹住,担心... 知识问答# 典故# 出处# 意思 56年前18
李白在信的最后写道: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许多语言都是从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中总结、延伸的短语,所以很多语言背后都有历史典故。雕刻虫子的技术,往往后面有一个不足的牙齿,一般来说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微不足道的,不值得一提的是谦虚的表现,但是从哪里产生的... 知识问答# 典故# 雕虫小技 56年前60
《三国演义》成语“且战且走”,谁知刘备又遭张任大军追击 庞统的死对刘备来说是非常大的损失,据说卧龙、凤雏之一能安定天下,刘备的生命两人都能兼得,但似乎两人不能共存。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庞统的死有同样的记载,庞统死于罗凤坡,真相真的是这样吗?也许不是这样,... 知识问答# 且战且走# 典故# 出处 56年前12
成语卧旗息鼓,背景故事也是出自空城计,诸葛亮能吓走司马懿的关 空城计算是诸葛亮的着名计划,作为司马懿害怕诸葛亮的证明,结果空城吓走了司马懿的十万军队,比赤壁之战更夸张。但是,正史上没有发生空城计,司马懿和诸葛亮完全不在一个地方,但是空城计太古典了,一直受到后代的... 知识问答# 典故# 卧旗息鼓# 意思 56年前42
司马懿为何不与诸葛亮展开决战了? 诸葛亮在北伐途中去世的原因大多是因为他不知道如何等待工作,无论大事小事都自己问,活着累死了自己。司马懿利用这一点,把诸葛亮拖死了。但是诸葛亮的北伐真的很着急。一方面司马懿只能攻击,另一方面自己的粮草不... 知识问答# 以逸待劳# 典故# 出处 56年前30
成语“深沟高垒”,意为深挖壕沟,高筑壁垒,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 孙坚传奇是兵学鼻祖孙武的后代,统军能力十分强大。东汉末年,天下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孙坚作为联军先驱,多次击败董卓部队。然而,此后袁术故意困扰孙坚,不为他运给,导致孙坚败给华雄。之后董卓迁都,孙坚率... 知识问答# 典故# 意思# 深沟高垒 56年前42
为什么诸葛亮成了馒头的发明者,这个说法真的可信么? 为什么诸葛亮成为馒头发明者,这种说法真的可靠吗?事实上,大多数人仍然需要问号,因为诸葛亮在三国用馒头代替人头祭祀,所以诸葛亮发明了馒头。馒头感觉不是难以发明的,诸葛亮一定不能想象。这次向大家介绍的鬼哭... 知识问答# 典故# 出处# 意思 56年前42
曹操手下要想追赶,于是便有了“各为其主”这句成语的诞生 各自主人和各司主人的意思相同,各自为各自主人公工作的意思,其实这个词是曹操说的,你知道各自主人的典故是什么吗?这个故事和曹操和关羽有关,曹操想把关羽收入面下,关羽只有蜀汉和刘备,决不会落在曹操身上,最... 知识问答# 典故# 各为其主# 意思 56年前42